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历史 > 《大清真相全文最新+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38

38

肉肉喵 18343字 2023-03-19

  所幸对手也不是

  崇祯十七年(1644)初,华夏那场山河倒转、天崩地裂的巨变,所有人等,管你是“雄”还是“熊”,都给你拉出来,放大镜下照照,看清你的本质,弄清你的真相。什么雄才大略,英武绝伦,不是靠吹就能吹出来的,而是要凭事实说话的。

  多尔衮本已失去入关最佳良机,窝窝囊囊让李自成抢了先,占了巧,不费吹灰之力放倒了华北这棵明之参天树,并于三月十九日凌晨(前锋部队十八日晚已进城),信手摘了其上最大的水蜜桃——北京(可惜未来得及细细品尝)。

  常规划分的大明,这时算是亡了(其实还有南明),代之而起的新兴大顺,不要说汉唐,就是宋初水平,大清基本也没戏了。未曾想新对手,也是未来对手中的NO1李自成,关键时刻比多尔衮还要菜,还厚道,竟拱手送给他一个天大的礼,让他误打误撞入了关啦!

  唉,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哪是什么成大器的主哟。当初从西安一路东来,心路历程也和多尔衮入关时差不多,打哪算哪,搞定更好,不行退回老家就是了,反正他是绝没料到东进会如此轻松,意志也丝毫不坚定,山大王的本性难移,骨子里安于陕西做他的西北王,所以才发生前进中稍遇挫折便想着后退的事。

  打山西宁武关遭到周遇吉顽强抵抗后,李自成便心惊胆战了,“宁武虽破,死伤甚多,自此达京师,大同、宣府、居庸关重兵数十万,尽如宁武,吾辈岂有孑遗哉,不如还陕图后举”得了(《明史》)。恰逢大同、宣府明军来降,他才打消念头,重新振作,直奔北京而来。

  待把京城围得水泄不通,指日可待了,李自成竟然还是缺乏占领全天下的雄心壮志,想和本来败局已定的崇祯和谈!根本主旨是让皇上分西北给他为王(《甲申传信录》卷一)。

  结果是因为崇祯不可思议的拒绝才作罢!如此眼光,如此心态,怎么能面对更复杂的局势、更强大的敌人呢?可以说,这为他日后轻易撤离北京城,让多尔衮不费一兵一卒便抢去并美美吃掉了原来是他摘得的那个水蜜桃,埋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

  那么等到进京后大业初成,李自成是否勃然奋起,志向远大了呢?非也,非也,一连串的低劣失误,一连串的让人失望接踵而来。

  其实乍一看,李自成的形势还不错。老大帝国的心脏北京被他占了,整个北方属于他了,旧朝官员们摇身一变差不多都成新朝人了。原本走在大明勤王路上的吴三桂得知变天后也投降了,正向京城赶来,降将唐通奉李自成之命也接管了堪称天下第一边防重镇山海关(为何不用自己的精兵强将)。

  大清虽虎狼之师,强劲无比,事后证明战斗力也远胜于大顺军,毕竟攻城不是强项,多尔衮倾力前来,也只是抱着乘火打劫、能捞就捞的心态,只要李自成抱定坚守的信念,增调四方兵力入援(仅湖北荆襄一带就有七万精兵呢),再拉紧吴三桂不放,守住北京,守住华北完全是有可能的。大不了,清军还像过去那样,大肆掳掠一番而去,但难度肯定要加大,毕竟大顺军是一支新兴之师,战斗力、精神面貌等远非明军可比。

  只是现实哪有想得美哟,看看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都干了些什么?首先战略上严重错误。李自成一帮人入京前后,好像根本没感到满州人存在似的,吴三桂降了,北方一切OK了,也不想着尽快稳定大局、坚固京城了。这边厢忙着登基大典什么的,那边厢目光甚至放在了派明降将马科等去收复四川了。张献忠正在干同样的事,莫非要与他决一雌雄?迟早要发生,但现在不是时候呀。

  湖广荆襄一带本有大将白旺率领的七万精兵,却因左良玉来攻,入京前又派绵侯袁宗第那支大顺军五大主力之一去了,后也就一直放在那,并没有再调往京城。加上留驻大本营陕西及散布于山西、河南、畿辅、山东等地的军队,其实跟着李自成到北京的只是他全部军力的一小部分,最多不会超过十万人。至于原明降兵降将,数字不算少,可那管什么用?没跟你摸爬滚打过,经不起考验的,形势能迅速稳定下来还行,否则叛了一次,还怕再叛第二次?事后血的教训证明,危难之中仍跟着你李自成的还是那些老杠子们。

  不仅如此,当吴三桂率着关宁铁骑来降后,派去镇守山海关的竟是降将唐通带着两万人,且不说忠诚度,就这点军力,管啥子用嘛,如果清军走宁锦一线,沿着河西走廊呼啸而来,这雄关还能守得住吗?现实中,即将倾国而来的清军倒没有这样做,他们走的是过去入塞的老路,但吴三桂再叛大顺回师山海关后,轻易便能夺回,就很说明问题了。如此重要的雄关,李自成要是派嫡系部队前往,日后岂会那么便宜了吴三桂?

  就凭这样的战略部署、兵员配备和防御意识,吴三桂不叛,当多尔衮带着十四五万满蒙汉八旗大军杀过来时,你李自成能挡得了吗?何况你守京城的信念还不那么坚定?

  不是说李自成没有一统天下的愿望,但就像前面所讲,骨子里满足于西北称王的山大王本性,让他难有一往无前创大业的勇气与胆略,很容易遇挫而退。李自成自己就这样说过:“陕,我父母国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京岂易一西安乎!”(《国榷》,卷一百零一)一个新王朝的开创者都如此思维,这个王朝还能坚持得久吗?

  不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该狠批的地方自然不留情,不该的也没必要六亲不认。像大顺军入京后迅速腐化、纪律又差、人心尽丧等,历来被抨击得相当厉害,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他们于三月十九日正式入了北京城,至四月三十日撤离,前后一个半月都不到,即便想堕又能落到哪里去呢?还真会影响到大顺军战斗力?要是能在这么短时间便发生质的改变,那也是世界一大奇迹了。

  至于人心,更是被过于夸大了!后来被无尽吹捧的所谓秋毫无犯的清军,进入北京城后竟把城东、西、中居民全部赶走,腾地方供征服者们居住,接着剃头、圈地等残暴手段层出不穷,这样干又能得到多少民心呢?还不照样征服了你,把你治得服服帖帖?大顺军即便有点纪律问题,也没干过这等没人性的事呀?

  其实他们也就是拷掠降官、追赃派饷干得凶些,没什么呀?和普通民众有多大关系吗?这帮人在老朱家吃香的喝辣的,过着人上人的生活,却在人家完蛋时,没帮一把就算了,还墙头草,疾速投靠了新主人。就这点出息,即使人心向着你,又能帮得了你什么?看看清军来了后,有谁拿起了反抗的枪?人们往往轻蔑地称吴三桂为三姓家奴,可这些看起来道貌岸然的家伙,又有哪一个不是呢?对这样一群不知廉耻的软骨头,大顺军敲打敲打他们没啥!倒是应该头脑清醒,分个轻重缓急才是。有的人直接牵涉到王朝的命运,你要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过来也一番拷掠了事,问题可就大喽。

  冲冠何只为红颜

  大顺军中拷官追赃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局势甚至有点失控,带头的人就是二当家刘宗敏,和李自成出生入死的弟兄,当年李自成差点亡于商洛山时,所带十八骑中就有他。

  常言道,兄弟们能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真是一点不假。刘宗敏进入北京城后,很快便找不着北,不知自己吃几碗饭的了,反叛倒是没有,却有点不甘居于李自成之下的味道。李自成好像也拿他没办法,看来驾驭能力有点问题,这怎么能行?刚上路就这样,以后咋办?

  还有呢?这刘宗敏拷起官来也是一把好手,相当厉害,银子、美人滚滚来,人生岂不快哉!可他也太欠思考了,不管是谁都一样对待,连吴三桂居于京城的老爸,就是大凌河之战中所讲的吴襄,也不放过。不仅如此,吴三桂那国色天香的宠妾陈圆圆,竟也被他占了去。这下麻烦可大了!正走在朝见新主路上的吴三桂,获悉了从京城传来的不幸消息。

  吴三桂(1612—1678)时三十二岁,血气方刚正当年,出身辽东豪门,父吴襄干过大明总兵官,舅舅祖大寿更是了不得的大人物,自己又是少年得志,功立疆场,堂堂原大明的总兵官、平西伯,关外守边之擎天柱,招牌多亮多正,标准的上层贵族阶级,何曾想过会与势不两立的“贼寇”为伍?没曾想那一场山河巨变,改变了华夏的历史,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初接到崇祯的召唤,他也是义无反顾想做那忠贞之士的,带着手下将士们踏上入关勤王之路,三月二十日抵达丰润时,还打败了李自成派来攻打滦州(河北滦县)的明降将唐通和白广恩,后得知京城陷国君亡,大势已去,只好又返回山海关。

  下一步怎么走?面临大顺与大清两个强劲势力的左右夹击,凭他手上最多四五万人马,自立为王肯定不现实,降清当然也不行,咱吴三桂也是有民族大义的人啊,原则性还是要讲的(可惜经不起考验)。现在大明已亡,大顺掌控天下之势看起来已是必然,只有投靠它了。

  恰好李自成对吴三桂也相当重视,曾对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说:“山陕、河南、荆襄已在掌握之中,大江以南传檄可定,惟山海关吴三桂是一骁将,当招致麾下,而辽东劲敌又使我衽席不安。”(孙旭《平吴录》)

  为了招降成功,李自成让吴三桂老爸、老师(松锦大战中的张若麒)及诸降将纷纷出马,还派唐通率所部携犒师银四万两,前往山海关赏关宁军(欠饷很久了),同时准备接收山海关驻防。另遣将吏各一人带黄金千两、白银万两及锦帛千匹赐吴三桂,并封他为侯。

  好家伙,父子情、师生情、同事情全用上了,权力、地位、金钱、荣誉都给足了,已经看清形势的吴三桂岂会不降?李自成这一点做得还不错,毕竟众多造反队伍里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岂能没有两把刷子?再看那边的多尔衮,此时还不知中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只是派个降将带着两万降兵接收山海关,过于轻率了,乃致铸下大错。

  三月底,吴三桂为崇祯及其后妃治丧后,将山海关交给了唐通,率领自家人马走向了朝拜新主之路。四月初四,抵达永平西沙河驿时,吴三桂见着了从京城里逃出来的家人,一问才知老爸被逮起来了,还遭到了拷打,心中颇为愤怒,不过想想可能是人家想胁迫自己投降采取的手段,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

  再一问,他的美娇娘陈圆圆竟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给抢了去,不由得勃然变色,怒发冲冠,“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刘健《庭闻录》,卷一)。当即下令回师,打了兵力本就不足的唐通一个措手不及,重新占了山海关,斩杀了大顺的使臣,写了一封与老爸决别的信,彻底走上了同李自成生死对抗的道路。

  因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传诵一时,影响极大,其中一句“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简直给吴三桂这次叛变定了性,原来就是为了一个女人,最后投降了清人。风花雪月般情调的红颜故事,颇能吸引大众眼球,但真实性有多大就颇令人存疑了。

  像吴三桂这种身份这种经历的人,投降李自成本出于无奈,很容易动摇,亲人遭难已经让他很不爽了,再来一个美人儿事件,无疑火上浇油。男人嘛,又是刚过而立之年便功成名就的男人,哪能咽得下这口气?干脆反了得了!不过根子倒还应在“阶级基础”上面吧。

  四月初六,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复叛,雄关复失,又气又忧,光责备刘宗敏不管用了,赶紧补救,把吴襄从牢中放出来,专门请他吃了饭,套了下近乎,道了个歉意,狠狠笼络了一把。可惜为时已晚,吴三桂铁了心要与李自成斗了。

  他自感力量不够,也没什么好办法,竟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向昔日仇敌满洲人借兵,帮助他报那君父之仇(父可是你自己不要的),实现明之中兴。求援信中这样写到:“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清世祖实录》,卷四)客观讲,信中并无投降之意,只是请兵助剿,当然大转折马上就要来临。

  起以雄关定中原(上)

  且说李自成,一看文的不行了,不顾大臣们的劝谏,决定亲自出马,领兵征讨。常理讲,这没什么不对呀?很多议论都是事后诸葛,说啥李自成不该去,否则也不会大败一场回来了。其实这倒体现了李自成对山海关的重视,一把手亲自带队,士气更加旺盛,战斗力也越发强大,好事嘛!

  结果证明,如果没有满洲人的参战,这山海关也就被李自成打下来了!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大顺君臣上下为什么对那个侵扰中原长达近三十年的东北强敌,不存一点防备之心呢?牛金星、宋献策们反对李自成出征,也是就事论事,单从吴三桂这个角度出发,根本没把满洲人可能带来的威胁考虑在内。其实人家已经在路上了,李自成这么带队一走,吴三桂不请兵的话,正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过来轻松拿下一个空城,届时李自成反倒处在吴清东西夹击之中了。

  堡垒最易被内部攻破,说得真是一点不假,历来一个民族败亡的最大因素就是闹家窝子。看看李吴相争让多尔衮捡了多大的便宜,只要有入关的意愿,又付之于行动,啥事不操心,这事就成了!虽然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乃另外一条路,但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据说李自成一开始想让刘宗敏、李过(自成侄)挂帅,不料他们却已安于享乐,殊无斗志了,没办法,才决定亲自出征。前面也说过,不到一个半月,怎会让一群人丧失拼搏进取的精神呢?很显然与事实不符。不论刘宗敏、李过,还是谁,都是跟着李自成上了前线的,刘宗敏还英勇作战负了伤呢。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领六万大军,带着崇祯的三个儿子,即太子朱慈烺及永王、定王,还有吴三桂的老爸吴襄,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了。他完全没有想到吴三桂早已铁石了心肠,还抱着一丝招降的希望,结果又给了人家以可乘之机。

  吴三桂那是狡猾狡猾的,一方面再派使者催请满洲人来援,另一方面又遣人到李自成那里诈降,延缓其进军时间。不管是否中计,反正李自成花了八天时间才到达山海关,确实慢了点。北京至山海关七百余里,快速行进四五日即可,后来李自成从山海关败回北京就是用了四天时间,中间还在永平宿了一晚,又打了一仗。

  十八日,李自成抵达距山海关仅一百五十里的永平,磨磨蹭蹭三天后才到山海关。看看什么速度?要是搞快点一天就行了。若是早个两天到,说不定清军赶来前(二十一日),就已经把城攻下了,那整个战局将因此彻底改变。清军野战行,攻这等天堑雄关就难了,很有可能打不下来,领教到大顺军的厉害后,撤回辽东去也,本来就是抱着混水摸鱼的态度嘛。

  二十一日凌晨,李自成来到关前,发现吴军已列阵迎战,迅即部署主力于石河西作正面进攻,并派唐通率部从九门口出关,立营一片石,以防三桂东逃。两军随即展开血战,一天激烈搏杀,大顺军虽未攻入山海关,但已占据上风,继续下去,胜利在望。这下吴三桂受不了啦,咱请求的援兵在哪里?

  对了,清人呢?多尔衮十五日在翁后,见到了吴三桂的请兵使者,得知了原委。好家伙!这么大的馅饼掉下来,天大的好事送上门,岂能不干?心中自然有点狐疑,但也不妨碍他改变行军方向,朝着山海关而去。

  吴三桂初请兵时,并不知清军已在征明的路上,他的计划是多尔衮按过去老路线入塞(西协、中协),而他则从山海关而来,双方合力攻打北京城。很显然,多尔衮并未按照吴三桂的请求去做,也难怪,一个强者怎会任你摆布,何况你根本就没有提到一个“降”字。

  既然这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那就疾驰而去吧,没想到多尔衮与李自成竟是半斤对八两,那边慢腾腾,这边迟缓缓,二十日清军才行至连山,接到了吴三桂第二封求援信,直截了当求他救援山海关,因为李自成的大部队就快到了。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