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都市 > 《不良臣[科举]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1章

第191章

十年黛色 11385字 2022-11-25

  工坊的老板在前面带路, 引着唐挽和谢昭来到后堂。后堂内一应的红木家具, 装饰摆设清新雅致。老板命人煮上茶,请唐挽和谢昭小坐, 自己下去准备了。

  “这位崔老板可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他的身上有举人的功名。”谢昭喝着茶, 向唐挽介绍道。

  “哦?”唐挽挑眉,“那他为何不去参加会试?”

  谢昭笑道:“我也曾问过他,大好的年华何不去求取功名。你道他说什么?”

  “说什么?”

  “功名如浮云,还是真金白银更实在些。”

  唐挽哑然失笑。从来读书人都是重名而轻利, 即便心里爱财爱得紧,表面上也都要做出一副是金钱如粪土的样子。倒是少见如崔老板这样, 堂而皇之地将“利”字宣之于口的。

  两人笑过一阵, 唐挽说道:“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崔老板能将自家产业经营得如此红火, 不给官府添麻烦不说, 还帮着养活了这么多工人,已是大善。”

  谢昭眸色一亮,道:“唐公所言甚是。”

  说话间,崔老板已经回来了,说是“宝物”已经准备好了,请他们二人往后院去。

  后院里有一间小房子。刚走到门外, 便可听到里面传来吱吱呀呀的声音。崔老板上前将房门打开, 只见屋子正中摆着一张硕大的织机, 一个工人正在背后操作。说是织机也不像, 四周延伸出八个錠子, 像是蜘蛛的八只脚。机器下另有一个巨大的齿轮,齿轮连带着两张脚踏板,正在工人的蹬动下飞速旋转,

  唐挽对丝绸织造的工序并不熟悉,故而问道:“这是什么?”

  崔老板躬身答道:“回大人,这是缫丝机。”

  崔老板继续解释道:“蚕茧变成生丝,需要经历的一个沸水化胶的步骤,便是缫丝,八根蚕绪绞为一缕丝线。往常一个工人一天下来也不过缫丝半斤。这缫丝机利用齿轮带动,一个工人可同时处理十六绪,则一天之内生丝的产量就翻了一倍。”

  唐挽虽不知其中工艺,可崔老板的话她听懂了。按照先前一年六十万匹丝绸的量来计算,翻一倍便是一百二十万匹。这样的贸易量,外商的财富便可大量流入中原。

  “当真如此有效?”唐挽顿时对眼前的庞然大物提起了兴趣。

  崔老板说道:“这机器是小民的侄女所制,小民的工坊已经使用了半年。的确如此。”

  唐挽几乎看到了国库里满是真金白银的场面。钱不是万能的,可钱是实现一切目标的筹码。有了钱,她就可以在东南修船建厂,广开海路,让大庸的铁舰直插南洋;西北则可扩军备战,将广袤的草原纳入大庸的版图。她还要兴建学社、治理黄河、重修官道……眼前这张机器,好像成了开启这一切的钥匙。

  “如此好物,为何不多做几台,让外面的工人们使用呢?”唐挽问道。

  崔老板看向谢昭,谢昭便点了点头。唐挽心下了然,看来这两人为了今日已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无妨,只要他们的所作所为于朝廷和百姓有益,唐挽不介意将这出戏看完。

  谢昭说道:“回大人,这缫丝机的制作十分精密,臣担心贸然投入使用,会引发民间仿制。到时监管困难,万一又粗制滥造的,恐怕会出现事故。故而今年年初,下官便将这机器的图纸和成品样本送往工部报备。”

  谢昭的担心有他的道理。大庸国法对人命看得极重,如果在他的治下出现了事故,恐怕乌纱不保。官员的政绩,都要建立在免责的前提之下。

  “工部尚未回复?”唐挽问。

  谢昭道:“工部倒是有批复……”

  “怎么说?”

  “产责自负。”谢昭道。意思就是,你自己生产使用,责任你自己担。朝廷不否认,也不鼓励。

  唐挽蹙眉:“是谁批复的,孙钊?”

  “这……下官并不知情。”谢昭说道。

  唐挽点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迈步往外走去。崔老板见唐挽沉了脸色,悄悄扯了扯谢昭的袖子,面含担忧地问道:“总督大人,不会给您惹了麻烦吧?”

  谢昭望着唐挽的背影,心里也没底:“总要试一试。”

  之后的几日,唐挽过得十分悠闲。她整日清早出门,走街串巷,四处游逛,身边跟着的也只有一个双瑞。谢昭几次登门来拜访,得到的都是一样的答复:“唐大人出门去了。”

  谢昭琢磨着,唐挽这个态度,这事儿恐怕要黄。

  其实他不是没想过别的办法。家中有同宗的兄长在内阁,何苦要求到外人头上?一个月前他就写信给谢仪,将缫丝机的原委讲了个清楚,请内阁给与支持。毕竟是造福万民的好事,他以为谢仪不会反对。结果谢仪回复说,工部的权柄都掌握在东阁党的手里,自己帮不上忙,让他亲自与唐挽说明。

  若不是谢仪在信中言之凿凿地说唐挽是个克己奉公的人,谢昭还不会抱这么大的希望。

  岂料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谢大人。”唐挽望着背身站在官驿门前的谢昭,笑得眉眼弯弯。

  谢昭转过身,就见她穿着一身月白直缀,头戴黑襆巾,手持折扇微微扇着胸口。一派霁月光风,像是个闲散的文士。

  “唐公。”谢昭行礼。

  “谢大人是来找我的?”唐挽问道。

  不然呢?他站在这儿吹风么?谢昭看着明知故问的某人,压下心头的不满,躬身道:“是。”

  唐挽笑着走进院子:“谢大人请进来喝杯茶吧。”

  烹茶的妇人容光绝艳,尤其是眼角那颗胭脂痣,藏匿着万种风情。谢昭不记得官驿里有这样的人物,不禁多看了几眼。谁料那女子突然抬眸,冲他娇媚一笑。

  谢昭被逮了个正着,霎时间红了脸。他低头,心里琢磨着,自己也是风流阵里走过的才郎,怎么会被个半老徐娘勾动了心思。

  一双莹白的素手将茶杯推到自己面前,又倒了一杯给唐挽。便听唐挽说道:“多谢夫人。”

  这妇人竟是唐公的妻子?竟然是一品诰命夫人亲自给他煮茶?谢昭惊诧地抬起头,就见卢凌霄已经扭着纤腰离开了。他低头看看手中的茶杯,端起来喝了一口……烫嘴。

  “有件事,还需请谢总督帮忙。”唐挽道。

  谢昭心下奇怪,他求唐挽的事还没消息,怎么又反过来求他?再说,自己只是一地总督,唐挽堂堂内阁阁臣,又有什么事是她做不到而自己能做到的?

  “唐阁老请说。”谢昭道。

  唐挽从怀中抽出一封书信,递给谢昭,说道:“谢大人请看。”

  看抬头的称谓,当是一个学生写给自己的老师的。再往下看去,便知这位“老师”指的就是唐挽。信中讨论了两件事。第一,鼓励各行各业的“创造性举措”,尤其是农业、手工业中的“跃进式改良”。各府、县酌情汇总上报,视质量给与嘉奖;第二,对改良之器物进行立案审批,有效果的由朝廷酌情推广。对发明人给与嘉奖。

  这信中的内容,无一处在说缫丝机的问题,却又每一句都在解决江南的困境。谢昭翻到最后一页,只见落款上赫然是工部尚书孙钊的名字。

  原来这些天,唐挽并非坐视不理,而是在做更深远的筹谋。她是从这小小的江南织造园,看到了全天下。谢昭忽然有点想哭,族兄果真没有骗他。这位唐公,是个做大事的人。

  唐挽神情散漫地喝着茶,等他读完信,便说道:“此事由江南而起,便用这缫丝机来做首例。我与孙钊说了你的想法,他很认同。只是此事落实到政策层面上,还需更多的推敲。我让他直接联系你,你有什么想法和顾虑,尽管同他讲。”

  唐挽笑了笑,又道:“孙尚书是我的学生,为人务实,且脾气耿直。你莫要同他客气。一应的客气话,他很有可能是听不懂的。”

  谢昭压下心头的潮湿,说道:“咱们大庸若能多几个这样耿直的官员,就更好了。”

  唐挽垂眸,似乎想起了什么,唇边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其实大庸的肱骨不在京城,而在地方,在每一个知府、知县的身上。所有的政策都由他们传达,百姓的喜怒哀乐,也唯有他们最清楚。地方上吏治的担子,比京城更重。希望谢大人能够多加督导,做好传声筒的工作。”

  这番话说得谢昭心潮澎湃。从来都是京官清贵,就连刚入仕的进士,也知道留在京城就是好,外放地方就是不好。可如果人人都要求清闲,这庞大的朝廷,繁杂的琐事,又由谁来做呢?

  这个下午,谢昭与唐挽聊了许多,最后竟有相见恨晚之感。谢昭忍不住感叹:“唐公的学识和见地,谢某佩服。私以为普天之下,也只有您能与谢阁老并肩了。只可惜……”

  只可惜这两人政见不同,分属二党,竟成了政敌。

  谢昭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因为他察觉出不妥来。唐挽以东阁党党首的身份到此,已经很尴尬了,自己何故要再提党争这一茬呢?

  于是谢昭笑着找补道:“若不是因为主张不同,唐公与谢公,当能成为知己。”

  唐挽垂眸浅笑,道:“我与元朗本就是知己。”

  谢昭愣了愣,本能地不太相信。可看着眼前人,又莫名觉得就该是这么回事。棋逢对手的敌人,也可以使莫逆于心的朋友。

  唐挽却没有让他继续胡思乱想下去:“我这几日在市井中听到些传闻,说是有一位儒学大家正在重注四书,你可知道?”

  谢昭点点头,说道:“确有其事。唐公想要见那位先生?”

  “正是,”唐挽身子前倾,道,“可能帮我引荐?”

  谢昭笑道:“唐公来的不巧了。您所说的那位先生,七日前刚刚离开。说是回老家去了。”

  唐挽蹙眉:“他老家何处?”

  谢昭道:“广西柳州。”

  唐挽挑眉,这不挺巧的么?

  ※※※※※※※※※※※※※※※※※※※※

  这两天飘在外面,大家的评论没来得及回复。咳咳,船戏会有。唐挽和元朗的年龄,有人在计算吗?

  至和九年到今天(掰着手指头)……反正他们是神仙,老了也是神仙颜23333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