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都市 > 《不良臣[科举]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0章

第190章

十年黛色 10577字 2022-11-25

  晨会结束后, 众阁老各自收拾了东西, 陆续离开。唐挽忙着处理几份公文。待她结束时,屋里的人都走光了。

  忽听西北角传来一声响动。唐挽循声望去, 就见元朗仍坐在他的桌前。阳光从他身后照进来, 给他的身影镶上一道金边。

  唐挽发觉,她好像已经许久未曾与元朗好好说一回话了。

  他低头凝视着手中的奏折,双眉微蹙,手指在桌面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也不知是什么事让他这般费神。唐挽倚着门站了一会儿, 终是不忍心打扰,于是悄悄转身, 向外走去。

  “一句话都不说, 便要走了?”元朗的声音传来。

  “你知道我在啊,”唐挽缓步走向他, 道, “忙什么呢?”

  “一些小事,算不得棘手,只是琐碎。”元朗迅速合上折子,压在身侧那一摞奏折当中。唐挽觉得,他似乎并不想让自己知道。

  他们两人之间,竟也有了秘密。

  她和元朗之间的情谊, 从来不会因为这一点秘密就掺了假。

  于是唐挽笑了笑, 说道:“你忙完了也早点回去吧。”

  元朗点点头。

  唐挽转身往外走。又听身后人唤道:“匡之。”

  唐挽停下脚步。元朗起身走来, 将一份奏折递给她:“你看看这个。”

  上折子的是江浙总督谢昭。内容也无甚特别, 只是汇报一些江南丝绸区的近况。末了还附上了今年对外通商的计划, 请朝廷批示。

  “余杭及其周围五个县城的改稻为桑已进入尾声,明年生丝产量预计要翻三倍。谢昭打算兴建江南丝绸园,招募一些外地的丝绸商人进入,修建工坊。”元朗说道。

  唐挽眼睛一亮:“好事。养蚕、缫丝、织造全都在园子里完成,省去了很多成本,也方便对外出售。我们要多调动民间的商人,他们对市场所需最为敏感。至于江南织造局,慢慢可以转为督导监察的角色。”

  元朗欣然一笑,道:“我也是这么想。具体的操作,还要与谢昭从长计议。”

  此事若成,其他的产业和地区亦可效仿。

  “你也知道,这么多年江南建区的事,一直是我的心病,”元朗沉声道,“我想下一趟江南,亲自做一番督导。可朝中之事实在繁琐,我脱不开身。”

  十年前江南建区的国策因为党争而流产,元朗也险些因此获罪。如今他这般挂怀,也是应当。

  “何不让冯晋阳代你走一趟?”唐挽道。

  “冯晋阳明日去西北,你忘了?”元朗说,

  冯晋阳此次与农家名士徐先生同行,要在西北推广一种叫做红薯的作物。这红薯的秧苗是由南洋商人带来的,率先在福建传播开来,听说十分好种,且产量极大。如果能在北方推广,当能缓解每年南方漕运供粮的压力。

  唐挽手指点了点太阳穴,刚刚晨会上才说过的事,她竟真的忘了。

  “一时倒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唐挽道。

  元朗垂眸,含笑问道:“你替我走一趟如何?”

  “我?”唐挽一怔,“不行不行,我还要……”

  话就这么噎在了喉头。西北边事已平,会试也已经结束了。此时唐挽手头还真没有什么要紧事。

  元朗抬手,帮她正了正官帽,说道:“也不是非要让你辛苦。只是沈榆来信说,当地正在兴起一个新的儒家学派,与我们的主张十分契合。或许可以加以利用,帮助新法的推行。”

  新法最后的关键,没有一个坚实的理论支撑是做不到的。可开山立派又谈何容易?真正的名士大儒,可遇而不可求。若真有这样的大学者出现,纵使天涯海角,唐挽也要亲往拜见。

  “江南建区一直是翰林党人在主导。我过去,势必需要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唐挽说道。

  元朗含笑道:“你入仕这么多年,还从未归乡省亲。从京城到柳州,正好路过浙江。”

  他竟连理由都替她想好了。唐挽双目微眯,道:“你这么着急赶我走,不会是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

  元朗挑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还真让你说着了。我打算支开你,另外娶一位夫人。”

  “你敢!”唐挽伸手捏住他光洁的下巴,磨着牙说道,“等我回来了再收拾你。”

  元朗任由她掐着,眼底满是笑意。

  建成七年六月,东阁大学士唐挽请假,归乡省亲。因柳州路途遥远,吏部在原定的三个月回乡假外,又增加了一个月,以弥补路上的车马劳顿。

  唐府内忙活起来了。这一走就要小半年,日常所需、金银细软,一件件都要收拾好。府内鸡飞狗跳,府外车马粼粼。多得是官员赶在唐挽离京前来拜访。

  “唐公怕是中了那谢阁老的计啊!”东阁党人不免叹息,“您这一走,朝廷还不都是谢阁老说了算?四个月之后,只怕局势都变了!”

  唐挽含笑安慰着几位东阁党骨干,说道:“现今的朝廷早已不是一言堂了。你们只管稳住阵脚,廷议时一切按照党章规则来办,便不会出乱子。有什么突发情况,尽管给我写信来。”

  唐挽在书房里会见诸位大臣,双瑞则在门房和长随们开小会。

  “我走之后,各位大人府上有任何异动,统一报给长生,”双瑞的目光看向一旁沉默的少年。长生的眼中有些惊诧,随即发出光亮,认真地点了点头。

  自从程昱从承郡调回京城之后,长生时常参与奉贤书院的聚会。朝中大臣们分了党派,长随们亦然。出身于奉贤院的长随都汇聚一处,方便随时交换信息,为主家谋划。而像鸣彦这样的从小长在主家的书童,反而落了下风。

  朝中以唐挽身份最高,奉贤院自然也唯双瑞之命是从。待众人走后,双瑞与长生小心交代:“翰林党人不足为虑,关键是要盯紧后宫。哪位大人得了召见,待了多久,都要书信报来。”

  长生暗暗在心中记下。

  唐挽离京的那一日,几乎整个朝廷都去往京郊五里亭送行,独独元朗没来。六月蝉鸣聒噪,元朗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目送她的车马远去。

  身后,楚江说道:“上翁真的不打算让老师知晓么?”

  “此事对她并无益处,徒增烦恼罢了,”元朗沉声道,“可准备好了?”

  楚江拱手道:“都安排下去了。”

  天是淡淡的青色,下合着墨绿、浅绿层层浸染的青山黛树。天地交会间留有一道窄窄缝隙,内藏着乾坤万物,十丈软红。元朗目送着那人车的马被缝隙吞没,薄唇抿紧,转身走下城楼。

  这是唐挽十几年来第一次离开京城。马车沿着平坦官道达达而行,两侧景物飞速变换。唐挽看着车窗外向后退去的屋舍、良田,还有田地中辛勤劳作着的百姓们,忽从心中激起一阵激荡之情。

  唐挽原计划沿着她当初上任苏州时的那条路线下江南。可卢凌霄却说什么也不愿路过苏州,于是他们只能走新开通的胶莱运河。一路水道畅通,到达浙江境内,已是十日之后了。

  让唐挽欣慰的是,这一路上所经府县十余个,没有一个地方长官大肆招待,行奉承之事。可见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大庸的吏治已渐渐清澈起来。

  藏污纳垢之处自然还会有,但廉洁奉公已成主流。这便是新法的成果。

  “下官江浙总督谢昭,见过唐公。”

  驿官门前,前来迎接的当地官员列作两排。唐挽下了马车,拱手见礼:“诸公辛苦。”

  “唐公辛苦,”谢昭道,“快请入内。”

  这谢昭已近不惑之年,眉眼气度,竟果真与元朗有几分相似。世家门楣之下教养出来的子弟,终究与常人不同。

  谢昭陪着唐挽一起,在官驿用了午饭。菜上桌时,唐挽特意观察,见是四菜一汤,符合规制,便也吃得放心。谢昭是翰林党人,唐挽原还想着是否要将自己代元朗前来视察的关系吐露一二。未曾想他对待唐挽却无丝毫保留,将织造园建立的计划和盘托出,还邀请唐挽下午一同去附近的织造工坊参观。

  自江南建区的国策施行之后,余杭附近已成了生丝生产的集中地,吸引了不少丝绸商人来此就近建立工坊。今日他们参观的是其中最大的一家。上百台织机同时运作,工坊内坐满了工人,却不闻人声,唯有机器吱吱呀呀的声响。

  唐挽被这场面震撼了,缓步穿行其中,问身边的谢昭道:“这样的工坊,一年产量能有多少?”

  谢昭答道:“每年可产丝绸十五万匹。这样规模的工坊,本地共有四家。”

  四家,每家十五万匹,加起来就是六十万匹。唐挽想起来之前听冯晋阳说起,南阳商人仅一个订单就要五十万匹。于是问道:“够用么?”

  谢昭说道:“除了外商的订单之外,还要供给本地的市场和宫廷用度。所以我们的织造规模急需提升。”

  唐挽点点头,道:“不能只重规模,更重要的是效率。土地就这么多,若都养了桑树,还如何种粮食呢?粮食自足是朝廷稳定的第一要务。要多想办法,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更多的收获。”

  眼下虽然盛世太平,可朝廷却必须时刻做好开战的准备。什么都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只有粮食不行。国库的粮食必须自足。

  “唐阁老说的是,”谢昭道,“此处还有一件宝物,想请唐阁老一观。”

  唐挽挑眉:“什么宝物?”

  谢昭含笑道:“能使丝绸产量翻倍的宝物。”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