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恢复高考开始 - 分卷阅读24
油角、糖饺子。还有腌蒜瓣、腊菜。糯米米酒也是少不了的。
杀鸡,买肉,挂腊肉。以及囤一大袋馒头。
再次赶年前最后一个大集,人潮拥挤,摩肩接踵毫不夸张。
大鱼大肉硬菜早已准备,这次主要是买蔬菜和水果。
小网兜着的苹果,葡萄干,蜜枣,罐头,银耳,山药,西红柿等。花生自家炒制,瓜子称了两大塑料袋。软硬糖果也散称了些。
红蜡烛,鞭炮,盘香,对联这些仪式感装备必备。
隆重和高兴是李游最直观的感受。
年的味道特别浓郁。人的关系特别亲密。
吃完饺子,李定康要出去拜年。其实就是同村的小孩子拎着袋子,结伴挨家挨户要糖果瓜子花生之类的。
李游觉得这和万圣节捣蛋鬼很相像。
村子很大,但他们能从东逛到西也不嫌累。然后比一比,谁拜的东西多。
这个时候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没路灯,比较黑。有挂灯笼的还好些,门前没灯的,进门前要小心。
因为一般家门进门口会横放着一根长木头,类似门槛。李游至今不懂为啥这样。
不过,后来年味越来越淡,除了一些老人家还这样,很少有人这样做了。
拜完年回来,守岁,一直到下半夜撑不住了。
年后,请了公社照相馆师傅来家照全家福。
全家人换上新衣服,一家三代,几口人,排排坐。
师傅很新潮也很有经验,会利用家里的东西和场地,给每个人摆拍几张。
李游看了洗过的照片,还挺不错。
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过完。
学生开学,打工人外出打工,年味消散。
这才是过年!
李游不明白后世分明物质更加丰富,怎么年越过越没味道呢。
社畜本色
翻了年,假期余量耗尽,李游收拾行囊返程。
早春的京州不似北方,料峭春寒。早有春色,屹立墙头。
宿舍离办公地不远,步行十分钟。
吃饭有食堂,免费的。朝九晚五双休,香得不行。
李游有大把时间,搞自己的创作小事业。
除此之外,闲暇之余的消遣就是看书。
有古典名著,还有国外文学,还买了一个小书架,摆满了淘来的睡前读物。
报纸和热销杂志,单位里有订阅,放在公共阅览架上,她就不消费这个钱了。
工作也如想象中的清闲,主要负责整理和统计辖区教育成绩然后写分析报告。
李游不是职场新人,也能放下身段求教,很快找到模板,处理的游刃有余。
这天照常上班,一进办公室就发现有什么不一样了。
那个空了的副主任工位,有人了!
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戴着圆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坚毅。
见人进来,也没啥反应,专注地翻着资料,看起来不是个好惹的。
办公室没了平日热闹欢快的闲谈,多了份冷清和严肃。
中午和同事一起去食堂吃饭,走出办公室,大伙不约而同长舒一口气,一早上太压抑了。
“这人什么来头?”
“听说是北京调来的,估计是来镀个金,没两年就走了。”
“四十多岁还镀金啊?”李游听着纳闷,这岁数这职位说是来养老还差不多。
“咳,人家兰处今年才三十五。”外号万事通的同事善意提醒道。
“咳,那他长得还挺着急的哈~”
李游汗。那身打扮和沧桑的脸,还真让人看不出正当年。
“我吃好了,你们慢吃。”
一道身影从身边略过。如果没看错,那应该是他们刚才议论的主角。
李游闻声,身体绷直,嘴里的饭也不香了。
颤声问对面的同事,“他刚才坐在哪?是我后面吗?”
同事狂点头,“嗯嗯,他背对着你,我没认出来。”
日了狗了!!
李游安慰自己,咱现在身份是人民的公仆,国家是老板。端的是铁饭碗,不求升职加薪,不怕领导给穿小鞋。
果然,这么一想,心情舒畅了许多。
李游打起精神上着班。
一连几天安稳度过,看来新领导也不是小肚鸡肠嘛。
就在李游以为没事的时候,兰晓刚突然宣布,他要去调研。“需要一个助手,你们谁愿意报名?”
李游隐晦地瞥了瞥周围同事,低着头,都当做没听见。
按理她刚来,资历最浅,也没经过调研。应该积极表现一遭。
可刚得罪过领导,还跟他一起出差,这不上杆子找罪受吗?
“我想去!”
李游举起了手,心里却泪流满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