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162很好看
老太太看着姐妹俩:“林兰,那边的房子收拾好,你们打算住在哪里?”
林兰想了一下:“叔奶,我得看豆子能不能进市一小读书,能进的话,我们就住那边,要是不能,在队上小学读书,就只能住在这里了。”
“这倒也是。”老太太想到那天去看了一下,那边的房子确实不错,可真要去那边,她还是有些舍不得,“以后去那边住,一年到头,买煤炭都要花费不少。”
“叔奶,您就别心疼了,有煤炭票买煤炭便宜多了,再说烧煤球多方便啊!天冷后不缺热水,您要是烧柴灶,买柴也要花钱的!”
老太太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想进城住,城里有什么好的?那边小洋楼还可以种点小菜,喂几只鸡,那些方块房里,连葱姜蒜都要花钱买。
收拾好灶台,林兰将大白豆洗出来,倒进蒸笼里蒸,一大盆红豆倒进锅里,蒸笼放在上面开始蒸煮。
豌豆搓掉泡起的豌豆皮,倒进砂罐里煮豌豆泥。
林月珍站在案板前削南瓜皮,老太太也拿了刀帮忙。
每天削出来的南瓜皮和着豆渣煮了喂猪,多余的捏成小团晒在院坝里,多养几头猪的时候用。
三人忙了一会儿,将明天要用的原料全都备好。
老太太看着两人笑道:“还是做事时间混的快,我一个人在家,丹丹早早上床睡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林兰不放心的叮嘱道:“您可不能再做粗重的活,腰椎不能再损伤了。”
老太太笑着点头:“我晓得的,我带丹丹回去睡了。”
“我送您过去。”林兰说着拿了手电筒,和老太太出了灶房。
两人去厢房门口叫来玩五子棋的丹丹,小豆子也要一起,四人出门朝老太太家走去。
刚到桥头,遇到杨美华夫妻打着手电过来,林兰笑道:“美华姐,这么晚了哪去啊?”
杨美华拉着老太太笑道:“我们见叔奶家黑灯瞎火的,不放心,打算去你家看看的。”
老太太看着两人欣慰的说:“我没事的,丹丹在家,有事会出去喊人的。”
杨美华点点头,想了一下,笑着对林兰小声说:“林兰,以后你们做买卖就不怕了,向华今天去公社开会,听说年底要开放大集市,明年开春还要包产到户。”
“包产到户?”老太太不解的看着何向华,“走,去我家,好好和我们说说。”
“好。”何向华点头应下,几人一起往回走。
林兰心想,总算来了,市区一旦开始包产到户,不知东市下属的公社几时也实施?
几人到了老太太家,何向华把开会说的能说的向几人说了:“包产到户,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
林兰听后觉得和以前的政策差不多。
第163章 162很好看
老太太听后叹气道:“包下户也好,丹丹和定邦的户头都在公安局,就我一个老婆子,也分不了多少田地。”
何向华笑道:“叔奶,咱们乐兴大队的田地可是附近几个大队最多的,牛背山和几块小山地全都要分。算下来,您一个人也能分两亩田,两分自留田,还有一块菜地。”
老太太摊手笑了:“分再多田地给我,我也种不了啊!你们哪家想种就拿去种,每年称点口粮给我就成。”
杨美华笑着摇头:“叔奶,您没必要给别人种,到时候花点钱雇人栽秧子、割谷子不就成了。”
何向华点头:“就是,您别看一个个给大队干活时,像饿了三天似的,等到干自家的活了,精神头一下就好了。到时候打零工的多的是!”
他开完会,觉得早就该分下户了。
在生产队干,大伙儿都是磨洋工,因为早就定下了,壮劳力每天出工有十个工分,妇女和老人八个至七个工分,像林兰她们只有六分工。
一个小队几百号人,又没分工,大多都想,别人偷懒我那么卖力干啥,又没多拿一分工,导致三天能干完的活磨到五天才能干完。
一年的收成不如一年,分到社员手里的粮食越来越少,社员们吃不饱穿不暖,对集体劳动愈发没信心,磨洋工的情况也愈发严重。
分下户后,大伙儿干多干少都是自己的,早点干完还能去找点零活干,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是啊!”林兰笑道,“照这样算来,我和豆子就能分四亩田了,我一个人哪里种的出来?到时候我也请人种。”
老太太点点头,想到牛背山下面那十几亩冬水田和十几亩鱼塘,看着何向华:“那些冬水田和鱼塘怎么分啊?”
何向华想了一下:“开会回来,我们在大队部开了个小会,鱼塘想要的人多着呢!难得是冬水田,我看刘国志的意思,想把冬水田搭着抓到好地的人家。”
老太太点头:“是啊!鱼塘一年下来看得到的收入,冬水田现在就没多大作用。”
以前没修建水渠,冬水田用来冬季蓄水,为来年的的水稻提供水源,还可以保春栽插,培养土壤肥力,蓄水保湿,增加抗旱的作用。
自从兴修了水渠,冬水田起到的作用就不大了,真要包产到户,那十几亩冬水田分给谁,还真是个麻烦事。
林兰想到她前世的家,有户人家和大队长有矛盾,分田抓阄的时候,大队长使了手段,他家抓到的阄,分到的几亩田有大半是冬水田。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