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针对有人提出的反对意见,嬴政也坦坦荡荡的告诉众臣,丞相之中不可没有不懂武事之人。既然要平衡,断然不能让不懂打仗的人对前线战士指手画脚,那是误国误民。
因此七相之中由他来定下规矩,必须得有两个以上懂得武事者。
哎哟,两个以上,这里头何止两个?
吕不韦是领过兵打过仗的,魏无忌也是。王翦自不必说,仅次于吕不韦的功劳。再加一个李信,简直是超支了!七占其四。
可是,吕不韦和魏无忌算是纯纯的武将吗?纯武将不就两个?一个王翦,一个李信。
感觉不把吕不韦和魏无忌划在武将之列似乎对他们更有利,所以嬴政坚持要把王翦和李信放在七个丞相的位置,也不那么让人不能接受了。
行吧!
然而在之后突然看到不少的女侯女官出现在朝堂之上,虽然大家都是论功行赏,但看到女人,尤其这些女人并不是太后,那就让人不怎么高兴了。
无奈嬴政十分的坦荡,当初嬴政训练出来的军队,既能够在灭六国的过程中崭露头角,一次又一次的屡建奇功,用最快的速度攻下城池,功在那儿,谁都休想抹去。天下一统,这些人也应该论功行赏。
同时,嬴政再一次表明,在他这儿,不问男/女,只问功劳和能力。
如此一来,谁敢再提反对?
实打实的功劳,女人又怎么样,都是嬴政训练出来的,要知道只军队那是相当的强大,连王翦等大将都赞不绝口。
女人,不想看到女人,随着嬴政坚持的任人为才,不拘小节,还有谁敢提出反对的意见?。
论功行赏的结果是大家相互算满意,那接下来就该考虑怎么建设秦国了。
天下得以一统,高兴归高兴,但百废待兴,各国存在的矛盾虽然在之前秦国一边攻灭其他国家的时候一边在处理,也并不代表现在完全处理好了。
各地传上来的消息,那是大矛盾,没有小矛盾不断。总得想想办法解决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赵姬在听说之后反而笑笑的以为这样挺好的,治理国家本来就是打理各种各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不会引起百姓的公愤,一切都可以。
朝廷在不断的变化,底下的官员也要顺势而变,从前六国都觉得刑法过于苛责,如今天下百家都聚集在秦国,不如就针对秦国的法治论上一论,有哪些法需要变一变,改一改。
众人本来是想让上头的皇帝陛下拿个主意,接下来到底要不要继续推行秦法,结果却被太后丢出这样一个主意。不能说这个主意不好,只是是不是显得秦国怕了各国?
赵姬提醒众人千万不要忘记秦国因何而强大,因何而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地步。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自然得顺应时事也得顺应民意。
打天下时和守天下时,该用的法度本就不该一致。
既然都觉得现如今的秦国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而且不胜其扰,自然也就证明了秦国之内是有问题的,有问题就应该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坚持的认定秦国不需要改变。
此时赵姬的意思很明确,希望能够集思广益,以令天下人一起解决刚刚诞生的皇朝面临种种的问题,让这个王朝可以继续的生存下去。
提到生存两个字,有人是不太认同的,但赵姬也指出不要忘了六国灭了。六国可灭,秦国也并非不可灭。
再强大的国,只要实施不当,前车之鉴依然在,想必不会有人把六国之亡忘得一干二净了吧?
这番话说出来,不管是魏无忌或者是韩非都是感触颇深的,他们都有强大自身国家之心,偏偏没能碰上一个英明的王,让他们纵然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
因此赵姬所说的每一句话他们都认同无比,不能忽略前车之鉴。让刚刚得以一统的国家再一次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
朝廷流露出要聚天下之才共论解决秦朝所面临的问题,很快传遍了整个天下,也让无数的文人学子都对刚刚一统的秦朝又生出了好感。
不耻下问的态度,那是非常的让人欢喜。
秦国用五年的时间灭六国,比原本史书上记载的少了一半。赵姬早在很多年以前推行改革,为的是能够让秦国以最快的速度灭六国。然而六国灭了之后并不代表秦国可以高枕无忧。相反,此时秦国面临的问题比之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纵然人心秦国有办法收拢,免赋税,平分田地。
每一举动都在向天下人昭示秦国会比他们曾经的国更把普通人放在心上。但在中间那些人,尤其是从前的王室贵族,他们无一不在蠢蠢欲动。无非是想等一个机会反扑秦国。
针对秦国的律法苛责,多少风言风语传出来了,嬴政和赵姬都有耳闻,这未必不是一个事实。
嬴政这么多年以来,有幸从赵姬的手中看过不少后世的律法,也觉得秦法有需要变动的地方。纵然后是沿用的大部分都是秦国的律法,总不能一味的苛责。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