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在子楚活着的时候,这点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吕不韦只要保证现在和以后不和赵姬纠缠不清,也不担心子楚会跟他算账。
嬴政,吕不韦是要担心嬴政的,但也不太担心,他如今谨守为臣之礼,赵姬也没有越矩之心,他何畏之有?不过,吕不韦看着魏无忌,生出别样的心思。
坐等上门的人
先前的吕不韦觉得魏无忌长得太好, 略勾人,赵姬对魏无忌的看重不亚于嬴政,因此吕不韦觉得会不会是, 赵姬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现在的吕不韦觉得有些事情他可以推波助澜。魏无忌这种人就应该让人治一治。
总而言之,秦国内暗流涌动。
魏无忌负责的事情随着赵姬丢出一桩接一桩的事儿,本来极其引人注意的, 最后却又悄无声息的让魏无忌办好了。
等考核官员的制度定下来之后,不少碌碌无为, 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官员都被替换了下去。甚至赵姬更是设立了一个新的官职,御史大夫,参照后世御史大夫的职责,也就是监察百官和秦王。当然,御史大夫也不是光杆司令,在他之下还有侍御史, 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是, 御史的职责是闻风而奏, 换句话来说,只要听闻谁的官当得不好,行为不检或者做出有违朝廷律法规章制度的事情,都可以上奏。
御史大夫的官品只在丞相之下,定下魏无忌担此要职,由此也可以看出赵姬和嬴政对魏无忌的看重。
本来想要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突然意识到, 赵姬和嬴政在悄悄的背着他们安排了不少自己的人,被换下的那些官员们大多数确实是碌碌无为的人不假, 但也大多数是久居秦国的世族,从前他们都团结一致, 如今有的人离开了朝堂,对于他们来说损失还是挺大的。
没等他们仔细的想想该怎么反击赵姬,赵姬继续提出设置六部,所谓六部分别是兵、刑、户、礼、吏、工,毕竟后世用的不错的官制,赵姬要是不悄悄的弄过来分了各家的权,也更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那不白瞎了她在群里混了那么久?
本来想说赵姬的动静有点大,先是创建了御史大夫这个官职,接着又要设六部,这明摆着是要改官制啊。可是当看到六部的职责,还有关于六部的规章制度,对于一应官员的约束时,都默默把嘴闭上了。
不过是吧,本来模糊的职责明确的写出来而已,又没有要怎样,哪怕改官制也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谁又能有其他意见?
与之而来也有人提出疑问,那就是六部受制于何人还用说吗?必须得是丞相啊。
对此众人也没有意见了,吕不韦就更没有意见了,反倒是嬴政看过赵姬写出来的三省六部的官制,悄摸摸的提问:“三省现在是不适合提出来吗?”
赵姬不答反问:“你说呢?”
现如今吕不韦和他们是一路的,可一旦三省提出去,吕不韦会成了谁的人,那谁敢保证?饭得一口口的吃,路得一步步的走把六部和御史大夫弄出来了,接下来的事情也就不着急了。
嬴政默默的给自家的母亲竖起了大拇指,动荡太多,只要根本上没问题,那不用操心。嬴政还得给底下的臣子们提出要求,那就是凡事从简。
能在一天内办好的事情,不要给他拖成两天,更不要拖得更久。
所有的规矩都是为了办事而确立的,所以怎么样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更快,更能及时的推行出去,那才是秦国设立官员治理天下要达到的目的。
由此所有的繁文缛节都被嬴政和赵姬几乎给废得一干二净了。
秦国如今行事的准则就是怎么快,怎么有效率,那就怎么办事儿,只要朝堂上的官员都按照这个标准做事,太后和秦王都会重赏。
高层难免会有人不乐意,但底下的官员们却非常的乐意。谁也不喜欢一件事拖了几天办不成,能够迅速的处理好,他们求之不得。
随后击鼓名曰一事又在秦国各地推广,但凡遭受冤屈的百姓都可以击鼓鸣冤。
一时之间秦国出台一条又一条针对百姓,维护秦国的政策变化。
秦国这么大的动静,六国之内谁还能没有耳闻,但是听听秦国的做法,谁家能做得到?
当王的就没有人会乐意被人盯着。
秦国倒好,弄出个御史大夫来专门盯着王和百官。
上赶着给自己找不自在的事儿,六国也是第一回得见,不得不感慨,秦国还真是疯了?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一个时代无数的有安天下之心又有能力的人看来,秦国是真正的把百姓放在了心上,所以才会千方百计的为民谋福,也为自身套上一个枷锁。
自古以来为王为臣者,都恨不得把权力紧紧握在手里,滋源由七,鹅裙饲二弍而呜九一思七了解不让任何人有抢夺的机会,偏又不喜欢受到约束
秦国的这一位太后和秦王反而希望被人监督着,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就这种态度足够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一时之间涌往秦国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在秦国的这些新政策里,察觉到秦国有安天下平天下之心,天下人才若都能为秦国所用,必然能够让秦国更快的平定天下,还世间一个真正的安乐太平。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