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她走得很慢,但绝不掉队
“乔玉,走了,快到点儿了。”
陈乔玉赶紧过去拿好自己的行李,跟英子和大勇一块儿过马路,往对面的中学去了。
学校里没有学生的时候,有些过于安静了。
陈乔玉他们走进去就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
他们按照开课通知单上的地址找到对应的教室,才看到教室里已经有同学坐下了。
三个人不同专业,在不同的教室,各自进了教室找位置坐下。
陈乔玉这个班的同学比较少,但她惊奇地发现,好像她班上的气氛,比另外几个班的都要更加活泼一些。
陈乔玉刚坐进去就有人来搭话:“同学你好,我叫方锦文,是县招商局的,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
这会儿学财经的,多少都是有些野心的。
想实用的去学技术了,想踏实的去学会计了——就像英子,无论如何将来找个会计出纳的活儿,在老人眼里,那也是一辈子稳了。
唯有这财经管理,听着虚无缥缈的,尽是和钱打交道的。
没钱的学了没用,来学的,估摸着都是跟经济商务挣钱有关的。
陈乔玉赶紧自我介绍道:“方同学你好,我叫陈乔玉,是枫桥镇人民公社姚家村生产大队的。”
她还挺好奇的,县里这就有招商局了?
第617章 她走得很慢,但绝不掉队
陈乔玉对招商其实不算陌生。
毕竟现在也做了两三年的生意了,大大小小的对口单位,也接触了不少。
但没想到这就能遇到招商局的人。
她有些心动——要是能搭上招商局的关系,是不是小作坊有望变成大作坊,乃至成厂呢?
那边方锦文听见陈乔玉说到生产队,还有些发懵。
确认了一遍自己没听错。
“你们村队……有什么产业吗?”
一般的村集体,就算有产业,一般也是叫去学学会计采购啥的,还很少扯到这么远。
但陈乔玉却是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介绍道:“有的,我们村养殖鸭子已经有四年的经验了,今年全村的鸭子养殖规模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三万只……”
“目前我们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除了鸡、鸭、鱼之外,队里统一种植姜蒜,准备将我们村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的姜蒜生产基地,供应周边县市的姜蒜用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特色产业,竹编工艺、茄子干等菜干,和红薯粉,目前正在积极发展,但也依然想要了解经济形势,看新形势下,到底哪种产业能叫农民脱贫致富。”
陈乔玉心中有数,多条线并行,每一条她都清清楚楚。
她走得很慢,但绝不掉队。
陈乔玉声音沉静,条理清晰,早在说鸭子养殖的时候就已经吸引来了不少人。
等说到后面他们村还有打造姜蒜第一生产基地的想法时,不少“同学”都看过来了。
等她说完,更是有人直接带头鼓掌:“太厉害了!”
“我算是知道你们一个生产队,怎么会叫队员来学财经管理了。”
“你们队有点本事啊,今年夏天狠卖了一批姜蒜的,就是你们吧?”
陈乔玉笑着应了:“是的。”
招商局的方锦文佩服道:“你刚才说的那个什么……多产业并行,还有发展村队特色产业,这个是哪里的政策啊,我们县里好像还没收到。”
虽然县里已经在大力发展经济了,招商局不止面向工业大厂,现在也开始面向私营和个体,但在招商引资的大趋势下,对本土的产业发展并未有这么具体的政策。
方锦文跟其余几个同学对陈乔玉都有些敬佩了:“陈同学,你太厉害了,你对经济的研究,比我们这些对口单位的人都熟悉。”
陈乔玉笑道:“我这是鲁班门前弄大斧,你们才是专业的。”
几个同学连忙摇头:“不不不,我们真不懂,我们就是等着省里的老师来给我们讲课呢!”
就是没想到这还没上课,光是课前同学交流,就叫他们狠狠吃了一惊。
有同学好奇问道:“不过我们县里都没收到这些政策指引,陈同学,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同学的问话没有质问的意思,态度摆得很端正。
陈乔玉突然有种非常私人的体会——果然文化层次越高的人,越是好学好沟通。
面对同学的疑问,陈乔玉有备而来,也丝毫不怵。
她从包里掏出几本书:“报名的时候问过招生办的老师,建议我可以去看看这些书,还有一些是请大学生帮忙提供的书单。”
陈乔玉说:“我就是个中专文化的农民,啥也不懂,但我弄不明白的,书上都有写。”
陈乔玉把书递出去:“你们看的话,你们也能知道。”
当然了,至于现代的一些面向普通群众的科普视频……就不必说了。
那个是陈乔玉的专属小灶。
陈乔玉大方分享书籍的态度让班上同学之间的气氛更加好了。
陈乔玉也才知道,这一班的同学里,大多都是各个经济商业对口单位,还有大厂大企业送来的人才。
像她这样来自于公社下面生产队的,很少,整个班二十多个人,只有三个。
陈乔玉跟另外两个生产队来的同学也交流了一番,惊喜地发现其中有一个居然是三水镇的。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