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争执9
“君将不君,臣将不臣,又有何脸面指责百姓尽数成为贼子?”
“放肆!”
听着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李渊险些没忍住动手的冲动:“你阿耶我也是大隋的官,在你眼里我也是小人不成?”
“你不是自小就想入三卫?若你有这种念头,还是趁早歇了心思得好,省得日后连累自家,拖着全族人一块死!”
一番话出口,李世民就后悔了。他不该这么冲动的,陛下的疑心病本就重得很,他还这么说话。
幸好此处只有阿耶,不然…
李世民神情懊恼,但这确是他的心里话,他并不认为自己说错了。
只是看着眼前怒气不减的李渊,李世民不再自讨没趣,低声行礼道歉,自顾自退下了。
李渊心头一哽,这个二郎是越发没个做儿子的样了!
李世民才不管李渊如何想,说到底还不是手中无权,只能仰仗他人脸色行事,再说多少也是无益。
趁着天色还不算晚,他得赶紧找杜怀信聊聊,这么一个天生适合打仗的好苗子,可不能折在这。
杜怀信躺在床上,一双眼熬得通红。却根本不敢闭眼,一闭眼全是一张张麻木无助的脸,鼻尖似有血腥气环绕,身体阵阵发冷。
若是他哪一步走错了…今日这些被杀的“叛贼”就是他的下场。
他杀的全都是可能的自己。
这个认知让杜怀信的心越来越沉,人命如草芥不再是史书上的一句话,而是成为了他的生活。
他只是想抱大腿活下去,他不想死,他没有做错什么,可他…如今却有些难过心里那道坎。
“怀信?”李世民看着床榻上魔怔了似的杜怀信,无声叹了口气。
“时辰还早,莫睡了,我带你出去走走。”
杜怀信茫然地被人拽起,只套了件外袍就跟人出了门,等他反应过来时,他已站在了伤患营门口。
“二郎,你带我来这做什么?”
杜怀信只觉自己的脑子像是生了锈,想了好半天都没明白李世民的用意。任何事都像糊了层薄薄的雾,看不真切,亦听不真切。
李世民没说半句话,只是掀开帘子,询问伤患各种问题,而后点点头。
熟练得给出自己的意见,又掏出些钱财放到正在忙碌的医工手里,嘱咐给那些伤患用药尽心。
杜怀信跟只无头苍蝇般随李世民走来走去,闹不明白李世民的意图。
李世民做完这些,就退下了,接着又带他来了一个看着陌生的地方。
杜怀信就这么看着李世民从一个小官手上拿过那两本册子,一边对比着看一边出言询问。
杜怀信看得一头雾水,仔细听着二人的对话,倒也渐渐琢磨过来,这是在…核对死亡人员。
忙完了这两桩事,李世民带着杜怀信漫无目的地走着,终于再次开口:“怎么样?”
“好受多了吧?”
“我知你所想,但战场上不好思虑过多。敌人可怜否、该杀否,这些都不是我们该考虑的。”
“作为兵,只有尽己所能做好自己的任务,才能保护更多的同袍。”
“该不该打这个仗,那是主帅的思量,是陛下的思量。”
“实在难受,就跟我事后去伤患营走走,再不济,就跟着收敛尸骨的队伍,帮着人入土为安。”
说到这,李世民的眸子黯淡下来,低声喃喃:“不过这次不行了。”
没等杜怀信询问,李世民立马转移话题:“不要想太多,后头几日,你日日随我出行,我带你去散心,别老想着这桩事。”
“若还有战事,我再带你一同上战场,等看多了,也就习惯了。”
“如何?”
杜怀信的眼眶逐渐发热。
眼前这个少年,看出了他的痛苦与犹豫。
但他选择了用如此温柔的方式,用着最真挚的话语,就这么注视着他,把一颗记挂担忧的心就这么捧出来,问着他“如何”。
“都听二郎的。”
杜怀信狼狈地扭过头去,不想让李世民看到自己落泪的样子,却自余光看见了少年释怀的笑容。
———————————————
大业十一年,八月初八。
各地叛乱的消息起复不止,李渊终日忙于平叛,而他那自四月起,就一直待在汾阳宫避暑的表弟杨广,终于舍得动弹挪窝了。
大隋天子杨广巡游北塞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连远在突厥的可贺墩——大隋义成公主也有所耳闻。
大隋境内已是处处烽火,陛下居然还有心思在这个关头巡游北塞?
义成公主一面贴着花钿,一面忍不住皱眉低斥:“好生愚蠢。”
“可汗哪儿可有动作?”
“回可贺墩的话,奴去打听了,可汗早早点了数十万骑兵,预谋着趁陛下巡游北塞时袭击车架。”
要说突厥也就这点风俗好,军政大事可贺墩都有参与的权利。
念及此,义成公主神情怏怏,无聊地拨弄指甲。
父死子继,这么一个烂到骨子里头的国家哪里又是真的好?
还有陛下,当年老可汗大去,如今的可汗本想尚一个新的公主。
本以为她终于可以回到长安,谁知陛下居然不同意。
派使者大义凛然说什么要遵循突厥的风俗,不欲破坏两国和睦,又让她再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