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53)
刚刚还叫嚷着不可能的大明群臣,顿时哑了,天幕对郑和下西洋一事,对倭寇侵袭沿海一事,说的都是对的。从洪武年间开始,逃到了海上的张士诚等人的势力,就一直贼心不死,想要反攻回来,太*祖和太宗并未很担忧,因为经过长期打压,海上日子不好过,他们的人数也在不断被消耗。
可是他们忘了,海上还有琉球等国,往北更有倭奴国,那些贼人可以与他国势力相结合,不断从他们中吸纳人员。张士诚等人的手下,好歹还是这片土地上出生的,还念着一丝同根同源的情分,那些倭奴人可不会!
“这……日本,是倭奴国的自称。”有人提醒大家道。
“倭奴国?他们国力并不强,如何能致使我们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倭奴的实力,和蒙古、百越等势力比起来,简直不堪一击。
也有人比较清醒:“有可能咱们虎落平阳时,他们正好得了机缘,一日扶摇直上。”
“是极!诸位可注意到了,太*祖虽第一个实行海禁,可并未造成不好的后果,是后人滥用太*祖海禁之术,将臣民都禁锢在了一国之中。另外,大家可还记得,天幕曾说,大明是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说明刚刚提到的清,可不是汉人为皇帝。”
思路一打开,大臣们的脑子就清晰起来了:
“非我族类,如何能尽心为国为民?必然是用尽全力攫取民力,供他们享乐!”
“正是如此!从蒙元便可看出来!而且,有蒙元在前,后朝必然学之长处,去之短处,后朝对我汉人的压制,可以想象得到。”
“汉人为人数最多的,若被压制,必将国力衰微、日渐困窘,落入任人宰割的境地也不是不可能。”
“可天幕说,一切皆由太*祖的海禁之令而起,难道意思是,要提升大明国力,要发展更好,便是要转向海上?”
“有这个可能。而且依照天幕的意思,不仅不能实行海禁,还要开放海上航路。”
“可海上倭寇贼人该如何?往来于海上的平民撞上他们,必死无疑。”
“说明需要朝廷派兵镇压!朝廷打击海寇,眼下是付出远大于收益,可依照天幕的意思,咱们要将目光放到几百年后!”邝埜这时才突然出声道。
他是兵部尚书,对沿海倭寇情况最为了解。
朝廷的注意力,确实是一直放在南征北战上,从未认真对待过海上的流寇,也未曾想到,我华夏最大的危险,竟然是来自海上,来自如今对大明没有一战之力的倭奴国。
第53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53)
邝埜两句话, 就定下了要防备海上流寇、打压倭奴国的核心。
有些人还是觉得难以接受:“倭奴一国,自隋唐以来,便朝我中原称臣, 极尽谄媚之能, 日后有吞下我万里国土的野心?!”
“就是, 也不怕噎死了!”
“差不多是被噎死了吧, 若是他们的狼子野心得以实现,我等也无法听到天幕如此平静地叙说此事。”
虽觉得难以置信,又愤愤不平,但争论了一番后, 终于话题的中心还是回到了, 海禁政策一事上。
大臣们议论了一会儿后,将目光都投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虽然没有揉额头了, 但头疼的事儿可一点都没减轻。
见大臣们都盼着他说点什么,朱元璋正要开口, 却发现嗓子有些干哑,清了清嗓子道:“天幕未曾有虚言, 海上流寇与倭奴国之事,待此次平定了瓦剌后, 再与各位商议。”
大臣们从朱元璋的语气中, 听出了他的虚弱与痛苦, 任谁知道了自己差点陷整个种族于绝境,心中都不会好受吧?
“是,陛下。”
不论是猜到了朱元璋身份的,亦或者是未猜到的, 都有些同情此时的皇帝。
幸好,事情还未发生, 大明还有机会扭转这一错误。
不仅是明朝君臣都震惊,是倭滋源由七鹅裙一物儿二柒舞八一整理奴国差点让中国亡国灭种,玄烨也惊得打翻了手边的茶盏:“倭奴国,怎么会是倭奴国?”
他猜到了可能是西方国家,但未曾想西方国家劫掠一番后,是倭奴国想对大清下死手。
倭奴国与大清的往来也不少,态度万分谦卑,甚至将他对奏折的一些批注,与其他文字都抄写回国,当做“圣书”来读。玄烨自是看不起这种奴颜婢膝之态,更何况,倭奴国学中华文明千多年,玄烨却也知道,他们只不过是沐猴而冠,哪怕是学也只学了个表面,未曾学到真正的里子,因而倭奴国骨子里还是犹如野兽一般残忍血腥的。
玄烨陷入了沉思,一旁给他清理衣物的太监,见皇帝面沉如黑水,都有些心惊胆战。
但玄烨完全顾不上他们,震惊过后,玄烨慢慢地接受了这个现实:“若将来国之运在海上,那大清关起国门亦无用。倭奴国为海国,这份契机很难错过,但大清不同,大清国土广阔、人亦众多,无需向海外求得发展……”
此时的大清和倭奴国比起来,犹如大象与蚂蚁一般,大清想要拿捏倭奴国轻而易举,倭奴国是万不敢生出什么心思的。
可玄烨心中清楚,世事无绝对,就如大明历史上,谁能想到朱祁镇在掌握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能把整个大军都葬送了;谁又能想到,瓦剌军抓住了大明皇帝,于谦还是打赢了京师保卫战……时移世易,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重点是要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