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26)
朱元璋道:“你前头不好说了,万一清朝的皇帝和咱们一样,也能看到天幕,给他们透了底不好吗?”
朱棣纠结了一下,最后无奈道:“可是毕竟不忍心后人受苦,也不忍心一族人遭遇那样的浩劫。既然皇帝消失是必然,那何不求一个安稳度过?”
朱元璋露出欣慰又了然的笑容:“你啊,这点比我好,心肠比我软和一点。”
玄烨听着天幕的话,越咂摸越觉得有一些道理,其实不止弘历,连他自己也有一些那样的心态。总是担心治下的汉民不服,总觉得满汉之间的矛盾,难以弥合,所以对汉人的防备,比对满人要深得多。
而这个问题,也是天幕不敢直接谈的吧?若是她能够放开了说,还不知道会被她刺得多疼,骂得多厉害。
天幕又骂皇帝了,可是皇帝的反应并不很大,李玉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强了:皇帝今日为何这般反常?这完全不像他的习惯。皇帝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种毫无头绪的感觉,让李玉实在是心里没着落。可是给他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试探或者直接问皇帝。
【正如有名的清史学家王锺翰说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和禁毁,都是严格按照清朝最高统治者乾隆的意旨进行的,既不是自由的学术活动,也不是文化历史长河自然演进的结晶。”更何况他还是以欺诈的手段来进行的,欺骗天下人是要进行修书,是要保护文化,结果做的事却和说出的话截然相反!这位皇帝,他想巩固统治,没有问题,可是他做的事是在缘木求鱼。】
【大清,或者说那个时候的中国,那个时候的华夏一族,危机是来自整个世界的变化,来自社会最深层的矛盾,而不是来自那些读书和士族。相对于清朝统治者们最为忌惮的满汉之争和士族与朝廷之争,最大的矛盾实际是生产力空前发达,与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不仅存在中国,还存在于全世界。】
第182章 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26)
【可是, 这个关键时期的皇帝弘历,他没能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没能发现所谓“天朝上国”的盛世下, 那暗流涌动的危机。但是你说他完全没看世界, 也不是的。明清时期, 从欧洲来东亚的传教士和冒险者就不少, 到了清朝康熙年,玄烨也亲自接见过传教士,甚至十分了解西方的科学发展水平,和莱布尼茨是笔友, 学过代数等欧洲在文艺复兴运动后兴起的新学科和新知识。乾隆年间, 弘历更是和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六,成了很好的笔友, 哪怕中法相隔千万里,哪怕一封信要几个月甚至是一年才能抵达, 他们之间也互通信件达到了62封以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越了解越让人气愤, 这些清朝皇帝,明明嗅到了世界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气息, 我们明明有机会和西方世界一样, 有自己的工业革命, 甚至是靠自己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可是因为清朝统治者们的自高自大,因为他们对汉人防备甚深的做法,甚至宁愿好处都给外来侵略者, 也不给汉人的行事方针,因为他们在国内造成的空虚、腐朽、撕裂的情况, 导致中华民族这个傲立于世界千年的巨人,在如此重要的历史变革节点,成了一个任人欺压□□、攫取利益、敲骨吸髓的对象!】
【而修《四库全书》,只是弘历作为一个典型的清朝皇帝,做的毁国家根基、毁中华文明、毁民族未来的那么多事情中的一件而已。《四库全书》修成了《四库毁书》,怎么还有人腆着脸,说这是一项功绩?功绩在哪里?这件事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明明是弊大于利的,不应该被当做一个皇帝的功绩来吹嘘,这是颠倒是非的做法。】
【弘历在位时的乾隆年,确实是封建帝制最后的余晖,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为粉饰他的所作所为,将他吹成一个功勋卓著、政绩斐然的皇帝。可是深入了解一下内情,稍微知道一些真相,事实就会将那些瞎洗地瞎吹嘘的人的脸打肿。这个时代,是真正的表面繁华富丽,内里一片朽烂衰败的阶段,这是历史难以扭转的趋势和走向,但弘历这种皇帝,非但没能为阻止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发展,而出一份力,反而是朝着摇摇欲坠的旧中国,狠狠踹了一脚的那个人。】
说起莱布尼茨,玄烨也是记忆犹新,他确实挺喜欢那些新鲜的东西,自己也学过,但他并未想过要推广开来,也未曾想过要将那些东西,应用到实际中去。他没想到,那些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那么大。
要问玄烨后悔吗?玄烨内心的感受,有些难以名状,但很显然,后悔的感觉并不强烈,说明他并不很后悔。
明白这一点后,玄烨心中生出了一股羞耻感,天幕已经如此直白地骂了祖孙两人的错误,可他作为一个清朝皇帝,却不那么后悔曾经的所作所为,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他是大清的皇帝,是满清的皇帝,没有这个满,清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清朝皇帝的处境,也是他们面对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朱元璋听来听去,还是那个感觉:“这中原的天下,必须由汉人来坐。若是汉人做主,哪里会那般做贼心虚,不敢与外头有交流?那什么工业革命,咱们也能搞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