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442
“刘大人,听说你为了捞你那不成器的孙子,花了几十万两白银,刘大人,朕问你,这银子你从何而来?……噢,多年前地方闹水灾,朕明明已经派你去赈灾,最后却还是死了那么多百姓……难怪,难怪啊!”
“毛老太君,朕的毛老太君,你看看你那不肖子孙做的好事!”
“……”
敬宣帝挨个骂完,气得坐到椅子上,揉捏额头。
他是真没想到,他自以为当年查明真相的舞弊案,最后还有这么多门门道道。
若不是有宋卫风卧薪尝胆,始终记得这份冤情,他搞不好真要被瞒一辈子!
他那一世英名,百年后,史书还不知道会怎么写他!
所有人家里,只有毛老太君一个人,拄着虎头拐杖,颤颤巍巍地在小太监的搀扶中跪下,“陛下!都是老身教子无方,才闹出这种事情,老身……老身愧对陛下!”
“老太君,今日这事不能再糊弄过去了。”敬宣帝抿了一口手边凉茶,润了润嗓子,“此事朕不打算声张,但朕想听听,你们要如何做?”
毛老太君第一个道:“老身这就回去请家法,定会好好教训一番。剩下的,全教于陛下决定,是关是罚,我毛家绝不多说一个字。”
卫家来的也是卫家的老爷子。
毛老太君不知道舞弊案的事情,可卫家老爷子,那可是全程都知道的,甚至卫家敢做这种事情,也是他点了头,大家才敢下手的。
如今东窗事发,老头抖着手腕捋胡子,还在强装镇定。
敬宣帝盯着卫家老太爷,“卫大人,你说呢?”
“老臣……老臣……”卫家老太爷支撑不住,跪在地上。
“朕今年在科举中看到不少好苗子,其中有一人,长得和你家种子嗣甚是相似。”敬宣帝提点卫家,“卫大人,你可不要一时糊涂,让朕失望。”
“老臣……”卫老太爷一咬牙,狠狠磕头,“老臣的想法,与毛老太君一样,全凭陛下做主!”
他当年能为了卫家老三舍弃卫家老四,现在就能为了更好的卫大和卫二,舍弃卫家老三!
敬宣帝早就料到是这样的结果,说不上是满意还是失望。
只是在他看来,这卫家,实在不够良善,继续为官入仕确实不妥。
毛家和卫家都表态,其他三户人家再不愿意,也只能闭上眼,认了罪。
现在他们的罪证就放在敬宣帝面前,再死倔也没有,怪只怪他们当初猪油蒙了心,一步舞弊,后面步步都是错。
早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就应该自己承担,用歪门点子,终有一日会被披露出来。
有时候不是不报,只是时候不到而已。
周自言等在外面,听到敬宣帝那声‘赈灾’,突然低下头去。
大庆地理位置不错,甚少有天灾人祸,最近一段称得上是水灾的一次,便是原身全家身亡的那一次。
原来其中还有这等隐情。
只是水灾时限已经久远,不能再查,就像旧日远去,故人不在,原身再也不能知道当年水灾是怎么一回事。
周自言这心,突然充满淡淡的惆怅和遗憾。
半月后,卫家,毛家,刘家等五户人家的掌家君主,突然全都告老还乡。
陛下准了他们的申请,在他们脱下朝服第二天,便提拔了新的官员上任。
新官员从容不迫地接下他们手中的公务,一切顺顺利利,并没有引起任何慌乱。
表面上,他们只是辞官回家而已,私底下,敬宣帝还颁了一道谕旨。
当年涉事舞弊案的真正涉事者,不管是家中和人,其直系三代,都不可参加科举和武举,终身不得入朝为官。
三代以后才可酌情免去此次责罚。
按照大庆现在的情况来说,罚银子罚家产都是其次,不允他们科举,而且还是三代不允,三代以后,整个大庆不知道要冒出来多少有才华的读书人,到那时是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
而且三代不能科举,朝中就算再有基础,三代以后也消失殆尽了。
敬宣帝这一手,基本就是断了这一户人家入仕的可能。
对于这样的结果,宋卫风挺满意的。
更别说卫家在敬宣帝的勒令下,磨磨蹭蹭做了卫家老四和卫儊的灵位,迎进卫家祠堂。
赵夫人还因为是苦主身份,被敬宣帝特别允许,逢年过节时,去卫家祭拜卫儊。
至于卫家老四……虽然他是有冤屈,可他平日为人作风实在称不上一句好。
既不是一个好相公,也不是一个好爹。
宋卫风和赵夫人,不约而同全都遗忘了他,只在祭拜卫儊的时候,顺便给他摆一些贡品。
赵夫人一直留在京城,等到事情结束。
如今所有都尘埃落定,她也该回去清修,临走前留给宋卫风一封书信。
上面只有一句话:【今世无缘做母子,但能相逢相处半年之久,也是上天垂怜。不知今后还会不会相见,唯愿郎君珍重。】
宋卫风收好这封信,顺便把关于卫家的记忆,一起封锁到脑海深处。
从此以后,他只是宋家人。
所有事情都结束后,敬宣帝又特意问了一遍宋卫风的任职意愿。
宋卫风这次自己选了六部之中的刑部。
大庆三法司中,刑部收录案件,处理案件、审判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