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历史 > 《大清真相全文最新+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20

20

肉肉喵 18668字 2023-03-19

  至于长城作用究竟有多大?又是一个大话题了,非本文所需承载也,但说一点,长城修不修不是根本问题,岂能拿来比较孰优熟劣,关键是中原王朝能否抵御北方强敌的侵犯,行,修长城也不是坏事,不行,不修长城也不见得伟大。长城,只是一个载体,一个桥梁,不是目的地,何况世异时移,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对长城要求也不同啊。

  好了,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康熙一小段话,字数不多,具错误连连,宋时长城之地尽在别人手上,何谈修长城?汉唐又有多少时间在修长城呢?明代倒修了不少,作用也很大呀,尚存祖上成吉思汗雄武之风的蒙古,两百余年对明未构成真正危胁,也有长城很大的功劳吗,岂能轻易抹杀?

  大清呢?蒙古已不是原来的蒙古了(以后细表),所以长城也不是原来的长城了,就像现如今,如果你再像古时候搞个长城类的防御工事,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单说康熙时代,主要还是形势变了,面对的敌人不同了,什么修德安民,全是鬼话。

  蒙古到底变成什么样了,以后会详谈,这里先说一句。虽然康熙时代北方(包括西北)的对手,只是大蒙古人中一小部分,与清对决时参战兵力最多只有三万,既不能与成吉思汗时相比,也不能同明时相较,还要面临游牧先辈们从未遇到的新课题,热兵器的打击,但穷康大帝一生,也未能解决困扰历朝历代的游牧侵扰问题,好在他的先辈们已经吞并了漠南蒙古,并令漠北蒙古臣服,以至敌人来扰时,不需要在长城脚下解决问题罢了。

  真不知康熙有何自豪的,当东方世界也处在告别冷兵器时代的前夜时,当北方游牧民族衰退不可避免越来越无法凭着蛮力去征服时,当中原定居民族四千年的文明积淀即将迎来对抗游扰之扰质的升华时,他所属的一个本处东北塞外游牧渔猎之族,自身努力却更多是天降机遇(见崇祯卷、多尔衮卷),竟先来了个华丽转身,一跃而为掌控中原的定居之族了,没有经历文明发展中沧海桑田,却收获了17世纪人类最大也是最奇的硕果。不仅绝无仅有的以一个野蛮小民族的身份征服了一个文明大民族(那个时代只有中国发生这样的事),还迎来了定居民族军事上正全面超越游牧民族的大时代,恰又处于西方文明飞速领先但综合实力还未高高在上时,两方它都能泰然应对也,运气如此之好,赞赞赞,叹叹叹,不服不行呀。

  而康熙更是幸运中的幸运儿,他的先辈们为他做好了一切,果实摘下来,洗干净,送到他的嘴里,然后告诉他,孩子你就一口一口吃就行了,唉,上天就是如此不公平,人与人之间咋就差距那么大呢?

  更让人叹的是,就那康熙还自己经常呛着噎着,不能干脆利落搞定呢,尼布楚那会儿,已经发生过一次,如今面对游牧民族侵扰的老问题,不是啥难事了,又依然如此。康熙61年的帝王生涯中,至少有40年时间干这事,但直到逝前,还是没有搞定,这就是千年一帝的水平吗?

  你别说,真是要感谢一个部族联盟,准噶尔人,在大蒙古(松散的部族共同体)一片衰败温顺中,还保留祖先最后一点血性及争霸的雄心,成了最后也是最好的一块试金石,来看看大清盛世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千年一帝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更神奇的是,还能再次看到幸运之神是如何眷顾咱们的康大帝和他的大清帝国了。

  平定噶尔丹并未搞定准噶尔问题,却取得了两件货真价实的大功业。正式收编漠北喀尔喀蒙古,多辽阔的一片土地呀,从此大清的疆域拓展到今日外蒙,不过面积要更大些。大清也是元亡以后,中央王朝军队第一次进入西葳,赶走了准噶尔的势力,巩固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

  虽然这是意外之获,并非康熙远见卓识之下,运筹帷幄而得,但结果是最重要的,康熙有大功于中华也。可以说康熙一生事业,在无数高捧的大功业中,只有这两样附带产品,才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凭此,他被称为有作为的帝王不为过,丝毫不为过,但是有一点,唐高宗也要一块被称颂。两人都是凭祖上留下的大基业,打下辽阔疆土,唐高宗主动性还更强一些,疆域也更辽阔一些,厚此薄彼不公平呀。

  至于噶尔丹和他的准噶尔帝国则更要好好瞧瞧了,康大帝与之的较量,激烈程度不如灭吴平郑,却远胜抗俄也。当然,故事还不能不从整个蒙古说起,毕竟他们都迁涉进去吗。

  蒙古兴衰简单看

  说起征服者,还有谁比蒙古人更配这个称号吗?答案一个字,无!他们在13世纪的极速征服,不仅是游牧民族的,更是整个人类史上最了不起的征服,前不见古人,后至今未见来者。

  只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自1206年成吉思汗于斡难河滨正式创建蒙古大帝国以来,暴风骤雨般极速向外扩张,至蒙哥汗时,半个世纪便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堪称人类史上冷兵器时代唯一的具有世界性的超级帝国。其兵锋东至朝鲜,西竟远达多瑙河口,名副其实东西贯穿世界上最辽阔的亚欧大陆,让人除了惊叹还是惊叹!什么波斯、亚历山大、罗马、阿拉伯、帖木儿、奥斯曼土耳其等等,听起来也是那么如雷贯耳、武功赫赫的帝国,与它相比都黯然失色,征服的迅猛、疆域的广大、帝国的威力相差千里也。

  但随着蒙哥汗的暴亡(1259),帝国又极速分裂开来,终成一个个碎片了。东方之士,1260年继立的忽必烈与弟弟阿里不哥一番争斗获胜后,名义上成为整个蒙古帝国的大可汗,实际上只是他在中国之地建立的元朝皇帝了,谥号元世祖。西方之土则形成钦察、窝阔台、察合台、伊儿等四大汗国,渐成自己的独立系统,大蒙古下的小自我了,基本属于世界史范畴,今后不再讲述。

  且说元世祖忽必烈,巩固统治后,即征伐南宋,1279年厓山一战,彻底灭之,华夏有史以来第一次亡于异族,而蒙古人的征服至此也达到极限,仍有威力,但已强驽之末了,其后征伐多以失败告终,如对日本、越南、爪哇等。

  可以说13世纪就是蒙古人的世纪,那是他们最为辉煌的时候,但是当人类历史翻入14世纪时,蒙古人便已开始走向衰落了,在东亚更是如此。元朝在中华大地上勉力维持了近90年的统治,终于1368年被明太祖朱元璋驱逐回塞外,遭受自勃兴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明初蒙古(西方)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鞑靼乃成吉思汗和元朝皇室直系后裔,蒙古人的主体部分,居大漠南北,先可称之为后元、北元或残元,后去帝号称可汗,彻底回归自我。瓦剌亦称卫拉特或厄鲁特,蒙古别部,也就是原蒙古初兴时诸族中的斡亦剌部,渐有单独民族之相,居鞑靼西,天山北。兀良哈,蒙古别部,居于大兴安岭以东、黑龙江以南之地,实为明东北一附庸也。

  整体来看,明前期实为明强蒙弱之时,大明军威丝毫不逊强汉盛唐也,太祖之将蓝玉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大捷擒敌7万余人,成祖五次亲征蒙古更让对手不敢争锋,相比皆属王朝前期的康熙只打个二、三万蒙古别支的军队,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值得称道,吹捧武力及个人上了天就为天下笑了。

  这瓦剌与鞑靼关系不睦,连年征战,到也先掌权时,前者终收蒙古三部于一统,建立了一个东至朝鲜、西至中亚的元后最大的蒙古帝国。明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率瓦剌大军南下侵明,土木堡一战,俘明英宗,摧毁其率领的50万明军(数字绝对有误),史称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其后还差一点打下北京城,堪称有明一代,蒙古人与明作战中最了不起的一次大捷。

  明强蒙弱的格局至此转变,但到晚明建州女真崛起前的近200年间,也未明弱蒙强。有段时间(下面要讲)蒙古人武功上到是厉害些,总体还是持衡,大明北方之疆再未出现过危及统治的风险,相反心理上还占据着某些优势,蒙古人称臣的时候多呢。

  再说也先,于景泰六年(1455)权争中被杀,鞑靼复起,瓦剌势弱,被迫退回天山,后分为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合称四卫拉特,其中准噶尔部就是本文以后要讲述的重点。

  成化十年(1474),忽必烈七世孙巴图蒙克即鞑靼汗位,明朝称之为达延汗,堪称有明一代蒙古历史上最杰出的领袖,在位40余年,又让本民族中兴了一段时光。他东破兀良哈三卫,西迫瓦剌西迁,南据河套,继也先后,再统大漠南北,只是未包括瓦剌,规模稍小一点,但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大。

  嘉靖二十二年(1543),达延汗逝,蒙古又复分裂为漠北喀尔喀、漠南蒙古及漠西瓦剌三部,格局至此稳定,直到200多年后,清乾隆帝灭掉瓦剌中的准噶尔为止。

  喀尔喀后又分为土谢图、车臣与札萨克图三部,就是后来的外蒙古。漠南蒙古也分为东西二部,东察哈尔汗则为名义上的蒙古大汗。西部达延汗三子吉囊(副汗)巴尔苏逝后,两个儿子,据于河套的吉囊衮必里克与阴山的俺答,患明甚烈,尤后者几乎年年不绝。嘉靖四十二年(1563),甚至攻入近畿,以至京师戒严,这也是继也先后,蒙古人兵锋最靠近北京的一次,其他皆在长城脚下。

  隆庆四年(1570),俺答接受封贡,对明称臣,受封为顺义王,其子黄太吉嗣位后,基本继承父亲遗策,再后渐衰了。西部察哈尔土蛮汗时,极其强劲,与明辽东名将李成梁有激烈缠斗,其孙林丹汗更为有名,也有点悲剧气质,实为明末蒙古最有为君主,有统一蒙古之志,但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特别是在他的东方,有一个新崛起的更强大的民族满洲人(建州女真),在侧虎视眈眈呢,与他最后对决的便是大清(包括后金)历史上最杰出的领袖皇太极。

  这是一场决定蒙古民族兴衰的大决斗,就此彻底沉沦还是重塑辉煌在此一举也。遗憾的是他们当年短暂极盛后暴露的种种弊端,都在此刻尽情展现了,成败还用说吗?

  如今人们一讲汉民族,就是不团结,喜欢窝里斗什么的,不知依据何在,纵观人类历史出现过的民族,哪一个不是既有和又有争呢?如果要真论谁自家斗得最厉害?绝非汉人,起码蒙古人远超也。

  看看他们的历史,除了前半个世纪,就再也没有统一过。其后便大圈套小圈,小圈再套小小圈,不管哪个圈子内部还是圈子之间,都是你来我往斗得不可开交,一地鸡毛,简直让人怀疑这是否还是一个民族?

  就说明时蒙古,除了也先和达延汗时,200多年一片混乱,内部打的仗死的人及造成的损害,不知比与外争斗时要多了好多倍。应该讲以当时蒙古人的人口,加上游牧民族冷兵器时代天生的打仗优势,如果团结一致,所向无敌也,习性相同却规模小很多的建州女真根本不是对手。

  可他不团结你又能怎么办呢?很大因素是继承问题吧,老子再雄武,打下再大的地盘都没用!一旦他死了,所有儿子一齐来分,瞬间又成了碎片,然后又是窝里斗,甚至当蒙奸帮外人比帮自家人的还要多,这还能强什么强,大什么大呢?

  林丹汗时更是这样,名义上他是共主,其实也就内外蒙古诸多集团的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当他与后金(清)摊牌时,跟着敌方走的蒙古人马比他自己所有人马都多,现在一提到汉奸都咬牙切齿,说某一民族太没有骨气,其实不然,任何民族衰落纷争时都有一段这样的时光,后金前的女真如此,而今的蒙古人更是如此,那个著名的大玉儿,她所在的科尔沁部就是最早一批投靠后金(清)的蒙古人,有点相当于康熙曾外祖父一家在明清对抗中所处的位置。当然林丹汗自己领导能力也有问题,自家人不向着你却向着别人,就能说明一二了。

  崇祯五年(1632),皇太极带着10万满蒙联军,征讨林丹汗,后者不战而逃,其后还有点不甘心,图谋东山再起,两年后却又病逝于甘肃大草滩。就这样,大漠南北的东蒙古人最后一个希望之星,有点窝囊地告别了历史舞台,再至明年初他的老婆孩子余众投降,随后鄂尔多斯部也降了,漠南蒙古从此全部归并于后金(清)。这才是以后康熙能够搞个“长城说”自卖自夸的真正本钱,他不修长城无它,而是北方边界已不在长城脚下了。

  漠北喀尔喀呢?对大清暂时还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归附还是康熙年间的事儿,反正归不归都有一个相同的结局,从此东蒙古人再也没有振兴过,虽然他们是最纯正的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后裔们。

  三藩之乱时,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曾高举一次抗清的大旗,算是东蒙古人最后一点血性的张扬吧,力量太过弱小,就3000人,速起速败,其间蒙古各部无一响应,看看沉沦至何种地步!

  蒙古人已不再是过去的蒙古人了,他们的失败不仅是窝里斗,还有血性的渐丧,这应该是信仰宗教所至吧。在西葳喇嘛教的熏陶软化下,昔日野蛮剽悍之气渐失,温良恭顺之心大增,长远看不是坏事,当时看不见得是好事呀,不过对大清就妙不可言喽。

  当然蒙古人的衰落关键在于时代的变革,即将告别冷兵器时代,也就等于告别了他们的天然军事优势的时代,而迎来的热兵器时代,军事上所凭借的东西恰是他们最大的短处,这方面前面已论述过,不再多讲。总之,野蛮走向文明历史发展之必然,而文明最终战胜野蛮更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也。

  雄霸中亚准噶尔

  东蒙古没落了,那西蒙古呢?前面说到卫拉特(厄鲁特)四部,确切说应该是原瓦剌各部在长期发展中,融合吸收了周围突厥语系及东蒙古诸族的成分而最后形成的,仍算是大蒙古系统,但也独立成支,其源流、文化、语言等皆有与东蒙古人不相同处。

  他们游牧于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互不统属,但有一个松散的议事机构“丘尔干”,即定期的领主代表会议,讨论一些彼此相关的重大事宜,为此还设置了“达尔加”,即卫拉特联盟的盟主。明中后期,和硕特部渐强,其首领兼任四部盟主,称卫拉特汗。

  十七世纪初,准噶尔部哈喇忽剌时力量开始增长,其间卫拉特有一重大事件,就是西藏喇嘛教的传入,即带来了新的知识文化,又给他们注入了思想麻醉剂,所幸没有形成完整的活佛转世制度,喇嘛也没有东蒙古人那么多,否则17世纪也一样衰落了。

  哈喇忽剌逝后,子巴图尔珲台吉(1634~1653年在位)即位,堪称一代雄主,准噶尔部日益强大,迫士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以及和硕特、杜尔伯特的一部分,共5万帐,越过哈萨克草原,西迁至俄罗斯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城放牧,时为明崇祯二年(1629),直到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才率部回归。

  崇祯十年(1637),和硕特部顾实汗图鲁拜琥率众向东南迁到青海一带,并兴兵入藏,占据青藏高原,日后终康熙一朝青藏之地的风云变幻皆与这个部族有关。崇祯十三年(1640),和硕特部另一首领鄂齐尔图率众进入河套以西的阿拉善地区.

  巴图尔珲台吉乘机扩张势力,将杜尔伯特部及和硕特与土尔扈特未迁走的部众,牢牢掌控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准噶尔在他手上,最盛时领地北及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中游,南至天山以北,东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辽阔得很啊,准噶尔游牧汗国已然成形。

  其文治颇有为。著名的《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就是他与喀尔喀扎萨克图汗联手召集卫拉特、喀尔喀各部制定完成的。他还牵头支持创制了以回鹘式蒙文为基础的托忒文(“托忒”,意为明确),在卫拉特各部包括西迁的土尔扈特部中广泛使用,为卫拉特文化发展和历史遗产保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功也赫赫。有力遏制了沙俄对准噶尔的入侵,没有让侵略者占得半点便宜。向西向南与哈萨克、柯尔克孜、诺盖等部族都发生过战争,尤其与哈萨克的争斗相当激烈,干了好几仗,最后迫其臣服,“在所有事情上都仰望着巴图尔珲台吉,并服从他”(见巴德雷:《俄国•蒙古•中国》第2卷)。

  巴图尔珲台吉19年的奋斗为后继者栽下了好大一棵树,但他的儿子僧格(1653~1670)上位后却未能在这棵树下安安静静乘几天凉,因为权力斗争一开始便上演了。他的同父异母兄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起来争位,权斗是残酷的,直到康熙三年(1664,终于进入康熙时代了),僧格才终于获胜,成为准噶尔货真价实的当家人,但斗争仍未结束,康熙九年(1670),他还是被两位兄长暗杀了。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