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都市 >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7章

第57章

肉肉喵 13971字 2023-02-24

  跑马圈地令, 受此令影响最大的是长安城所在长安府辖下几十县,以及长安府周边府下的富县。

  温宁村所在太白县是凤翔府辖下的贫困下县, 那些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们, 是瞧不上眼的。

  温宁村虽没受圈地令影响, 可随后而来的‘为贺皇帝圣人乔迁之喜、每户捐银一两‘, 就与他们切身相关了。

  赋役之法革新才过去三年, 这第四个年头上, 皇帝就亲自增派赋役银之外的杂捐,视’条编法‘是为减少苛捐、杂税和杂派的初衷于不顾,也是有些好笑了。

  每户一两银子的’贺迁银‘,对温宁村村民来说, 能够拿出来, 却也免不了会心疼一阵, 再埋怨几句:

  “当初的’祭天银‘之后,这几年来在赋役银之外, 又有县衙增派的‘鸭饷、牛饷和禾虫饷’此三饷,每年都要多出将近一两银子!结果今年皇帝居然亲下皇令, 增派一两银子的‘贺迁银’,实在是……”

  后面有些不妥的话, 终究是没说出来。但各人心中都跟有一句差不多意思的话:实在是苛政、暴.政!

  若是只有府县官衙增派三饷也就罢了,还可说是下面官员贪腐, 皇帝还有可开脱之语。可如今皇帝已经亲自下令两次捐银了,实在是无处开脱……

  ‘贺迁银’的捐银令既然已经下来,温宁村村民们也只得心疼地多拿出一两银子来, 到时和赋役银一起交纳上去。

  皇帝下令每户捐银一两作‘贺迁银’,对温宁村村民来说,只是心疼一下的事情,但对外面的佃农和贫民来说,那就是极为艰辛的事情了,除卖粮筹银外再无他法。

  但一两‘贺迁银’,对许多已经遭赋役银压榨多年,家无余银的贫民和佃农来说,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升和十五年,‘贺迁银’捐银令一出,大昭南北大批佃农弃地弃家出逃。

  一时间,避着城镇大道的荒郊野外,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的逃农。

  相比外面的水深火热,彷如世外桃源的温宁村,正沉浸在大丰收的余韵之中。

  家家都忙于扩大存粮的地窖,把去姜家换了麦种之后的新收麦子,全都仔细存放到地窖里去。

  前年或去年收上来的陈麦,都搬出来晒一晒,留下一些放在外面吃之后,其余的都继续放回地窖里去。

  实在是陈得太久的陈麦,才挑到县城里面去卖。

  温宁村村民有栽种香菇这门营生,即便因为赋役银增加了负担,每年又有增派的‘三饷’,今年更是有‘贺迁银’的捐银,也能游刃有余的负担起来,不必卖粮筹银。

  如此一来,逃过荒的村民,是将粮食看得比银子还重的,除非是放了两年的陈麦才挑去县城卖,去年和今年收上来的麦子,都仔细存放着呢,是说什么都不会卖的!

  来这个时空都已第五个年头了,姜秾还没有走出过温宁村,也没去过县城一趟。

  杂交小麦已经出了阶段性成果,‘高产三代’和‘耐旱二代’,旱稻驯化也已进入正轨,一时无要事在做的姜秾,闲来无事,于是随夏五斤和周翠娘一起,去县城玩一趟。

  一大清早,周翠娘和夏五斤分别挑着两筐凌晨现摘的平菇和香菇,姜秾就空着手走在两人中间——周翠娘和夏五斤都不会舍得让她挑担。

  因为照顾着从未走过远路的姜秾,一路走走歇歇,用了比平常多一半的时间,走了一个半时辰,才到达县城。

  太平县县城,黄泥砌石的城墙因为久未修缮,而朽坏得高低不一,所谓城墙的坚固雄伟之感,是一毫也无。

  说起来也是有缘由的,在施行‘

  条编法’交纳赋役银之前,一年两个月的正役役夫们,都被拉去修建西京皇宫了,每年的杂役也就修一修县衙和城内街道之类。

  在后来,赋役都折银交纳,不出粮和人了,那就更不会花银钱去雇佣役夫,修缮城墙了,县太爷大约是想着:有那修缮城墙的闲钱,还不如鼓了本老爷的腰包呢!

  有抵御外敌贼寇作用的城墙都没修,又没有无偿的杂役和正役役夫了,县城内街道自然也是不会修缮的。

  姜秾他们进城后一路走来,地上都是坑坑洼洼的,不过因为自小麦灌浆完毕即入夏之后,天上就再未下过一滴雨,如今地上人走马过后,就会扬起尘土,倒没有泥泞不堪。

  “就快到了,转过街角就是。”周翠娘道。

  一转过街角,就看见街边的房檐墙根下,瘫坐着七八个乞丐。

  姜秾转头与夏五斤道:“一路走来都没见着乞丐,怎么这里瘫坐着这么多呢?你那小山包还在收人吗?”

  还没等夏五斤答话呢,周翠娘就抢道:“这些乞丐应该是新来不久的,大概是听说了消息,专门来这个街角等着五斤呢!”

  夏五斤:“如姜婶所说,这些乞丐应该是最近十来天里,才逃到县城来的。沦落成乞丐的佃农,得了县里心地好的人家指点,专门在这里等我的。

  那些愿意去那小山包垦荒自力更生的,我都一直在资助他们,像是建棚房,并分发给他们必须的农具。”

  有爱民如子天性的姜秾,听了夏五斤这样说,知道那几个乞丐能有个去处,至少饿不死了,心里感到很高兴,温言夸赞道:

  “五斤,你能将这件善事做了这么多年,实在难能可贵。”

  得了秾妹的夸赞,又听她难得称他为‘五斤’,而不是‘你’和‘夏五斤’这样的称呼,夏五斤直觉心里仿佛有心花正怒放!

  只是,‘五斤’这个名字,有些粗野,白遭了秾妹难得称呼他一声名字,什么时候改一个才行。

  夏五斤笑容明朗道:“都是受过苦的,我感同身受。力所能及之下,能让正在受苦的人稍微好过一些,我心里也会好受些。”

  周翠娘和姜秾都点头,对夏五斤的言行表示赞许。

  夏五斤卸下肩上的担子,说道:“稍等片刻,我去买几个大饼子分给那几人,让他们吃了后再等我一会儿,等我们卖完蘑菇后再绕路带他们去小山包那里。”

  说着,夏五斤就让一旁的烧饼摊子走去,比照着人数买了八个大饼子。到乞丐面前一人一个分给了他们,又笑着说好了让他们等会儿,之后他带他们去小山包那里的事情。

  那几个乞丐一边大口啃着饼子,一边挣着起来,感激涕零地向夏五斤直磕头!

  “谢谢大善人!谢谢大善人……”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你们以后能勤劳刻苦、自力更生就是了,我也没有他求。”夏五斤边说边赶紧去扶跪着磕头谢恩的乞丐们。

  之后乞丐又是一番不停谢恩,夏五斤边劝边退,终于退到了姜秾身边,神情悲悯道:“唉,这些人以前被迫害得狠了,有人稍表善意,他们就会感激涕零……”

  夏五斤这样一番言行,姜秾感觉非常顺眼,就连他那一张剑眉星目的正派明朗面庞,都终于觉着是表里如一了,这几年到底是长大懂事了。

  夏五斤虽不能将他秾妹内心想法知晓得一清二楚,可观她神色也能知道个七七八八了,心里窃喜:

  不亏他这张脸,也不亏他费劲心思做的这些事,先前说服秾妹来县城玩一趟是很对的。

  姜秾也不知道怎么说,只道:“小山包那些农人,种的是什么麦种

  ?”

  夏五斤重新挑起担子,三人一行边继续往袁屋杂货走,边回道:“今年夏天收的这一茬麦子,是在秾妹你家换的麦种,今年秋天再种一茬才满三茬。”

  因为满三茬就要换麦种,他才这么回答。

  村里人换去了麦种后,家里还剩下近两百斤麦子,于是姜秾道:

  “今年秋天我打算种四亩地的‘高产三代’,四亩地的‘耐旱二代’,如此‘高产三代’的麦种就还剩下一百多斤,可以给小山包的农人去种。阿娘你觉得呢?”

  ‘高产三代’和‘耐旱二代’,周翠娘早已知晓,前者亩收能有八百斤,后者非但格外耐旱,且亩收也不差——亩收五六百斤。

  他们之前逃荒就是因为庄稼被旱死,如今有格外耐旱的麦种了,她并不会因为那每亩两三百斤麦子的收成差异,而不去种‘耐旱二代’。“可以,就各种四亩地。”

  夏五斤笑着答谢:“我与那些农人,都感谢秾妹和姜婶姜叔的慷慨。

  不,说谢就生分了!秾妹与姜婶都是善心人,也是很愿意帮那些农人的。”

  周翠娘被夏五斤的话说得很高兴,“哈哈哈,五斤你个娃子真会说话,不过你这话也说到婶儿的心里了,你秾妹不必说,你姜婶也愿意力所能及时,去帮帮那些苦命人。”

  就这样一路说笑,到了袁屋杂货。

  这几年来,夏五斤他门来卖蘑菇,也遇见过‘袁管事’两三次。

  只是没想到,他们月初来时就遇见了袁管事,这次再来时,他居然还在。

  把挑来的新鲜平菇和香菇,交给店里伙计去过称装运后,三人就被请进店铺后面连着的院子,坐下来歇息喝茶。

  夏五斤:“没想到月初才有幸见过袁管事一面,这次再来竟然又见着了!太白县这穷乡僻壤,不是宜居之地,袁管事可是有要事待办?若有用得上小子的,尽管吩咐一声就是。”

  这四五年来,双方打交道不少,袁管事虽还未挑明身份,但也没有太过刻意隐瞒,袁管事大约是袁家下任家主的众多候选之一这事,也都心照不宣了。

  夏五斤在县郊一处小山包收留县中乞丐,资助建房、分发垦荒农具并给种子的事情,袁管事早已知晓。

  这三四年来,收留的乞丐,怕是已经有两三百之数了。

  两三百之数曾经受尽磨难的乞丐,对夏五斤这个于他们来说犹如再造之恩的恩人,必是感激不尽的。

  加上夏五斤会做表面功夫,不,看上去竟是真心真意的。

  想必就是让那两三百之数的人,为他赴汤蹈火、为他卖命,都是可能的……

  或许面前这个少年人,初衷只是像那些江湖帮首一样,热衷于多聚集起来一些手下,并未做其他不可说的打算。

  但在此途中,他的言行却已说明当初那只‘幼虎’,正在茁壮成长……

  袁管事在言行之中,就表现出几分亲近来:

  “唉,祖宅都被卖了,城郊庄园也被圈走,如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无,回与不回也无甚区别。”

  与袁屋杂货打交道这些年了,早已熟稔,周翠娘也不再像当初那样谨慎,放开了许多。

  听了袁管事的话,惊讶不已:“卖了祖宅?袁管事家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袁管事袁家连祖宅都变卖了,且连个落脚的地也没有,竟都来太白县杂货铺寄居了,想来家中是发生了大事!那还会收他们的蘑菇吗?

  周翠娘惊讶后的担忧,袁管事一时没为其解答,此时夏五斤立即接话道:

  “被卖了祖宅,京郊庄园被人圈占去了

  ,这实在是令人痛恨!不过那都是死物,只要人在、外面的铺面在,根基便在,袁管事不必忧心。”

  被卖,京郊,圈占,人和铺面,以及袁家根基。这都说明,相比听得懵然的周翠娘,夏五斤是一言便听出来了他的言下之意。

  周翠娘和安静坐在一边的姜秾,稍一想清明时候搬到长安城的皇帝,以及夏至时下发的‘跑马圈地令’,便也明白了。

  想明白后,周翠娘就不再担心了,只是少了几处房产而已,袁家根基未动,自然会一切照旧。

  不过,也并不是如周翠娘所想的一切都照旧。

  “是啊,根基尚在,便有起势之日。”袁管事笑道,“今日除了闲聊,还有一事想与你们商谈。”

  夏五斤:“袁管事请说。”

  “本人想要请你们村,供给更多新鲜的平菇和香菇,以作为皇室贡品。

  众所周知,皇帝搬迁到了长安城的西京皇宫。凤翔府的太白县,距长安府的长安城,跑马一日就能到,鲜蘑也就能及时运到了。”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