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做教育 - 分卷阅读199
那么危险的事, 有个人照顾, 你也能轻松些。”
徐瑶不以为意的喝着粥,完全没有将昭兰的话放在心上,吃完粥后, 徐瑶看着昭兰担心的目光, 笑了。
“昭兰, 这些年我也算看了不少,总结出了一条我自认为非常实用的经验。”
“你说。”
昭兰不知道徐易之又在卖什么关子,偏着头笑着,只等徐瑶接下来的话,
“不谈恋爱, 屁事没有。”
昭兰一下子就笑了,一时间又不知道说些什么, 看着徐瑶那双亮晶晶的眼睛, 伸出手揉着徐瑶的脸颊,
“真不知道你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你不谈恋爱, 不结婚, 难道是打算出家做尼姑?”
徐瑶清楚的知道在这个时代一个坚持“独身主义”女性是多么的“异类”, 而这些女性似乎被默认最后都会选择出家做尼姑。
女性似乎除了结婚生子这条路外,便只剩下了青灯古佛。
这是时代的原因,但徐瑶有着自己的坚持,
“我不做尼姑,也不嫁人,我要做我自己,徐瑶徐易之,这红尘万千,只有我一人,也可以很精彩。”
昭兰看着徐瑶自信的目光,心中有敬佩也有不解,她不明白徐瑶的勇气从何而来,但她真的很羡慕。
万丈红尘,只为一人。
人生百年,一人也可以绚丽多彩。
“只怕你有此心,这世道未必能容得下。”
“我不过孤鸿一只,怕什么惊涛骇浪。”
昭兰看着徐易之久久不语,她是孤鸿,所以一直以来她都在孤注一掷,她不怕惊涛,只不过是因为早就做好了殒身的准备。
“你还年轻。”
昭兰忍不住说,徐易之不过才二十二岁,有着大好的青春,她似乎什么都怕,又似乎什么都不怕。
《平权报》更名一事突然,但也并非无法预料,自上半年《平权报》与业内十几家报刊一同爆出□□之事后,引得一场纷纭。
等事情稀稀落落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夏天了,此时更名在众人看来大有暂避风头的意思,对此《平权报》并未做出任何声名。
众人猜想可能会和《平权报》之前被封一事有关,毕竟徐易之怎么都是报刊界小有名气的人物。
《平权报》更名《燕京女青年》后,对报纸板块进行了一次大的革新,将原本的平权理论板块换成了教育板块。
又去拜访了燕京城新成立的《女性日报》,作为一份女性报纸的日报,这份报纸无疑的具有重要意义的。
此后燕京报刊界中的女性报刊,又进行过多次的交流,交换彼此对于女性报刊发展的意见,总结女性报刊发展的经验。
上半年就这样忙碌的过去了,无论是《燕京女青年》还是《风月相知》发行量在燕京都是排的上号的。
而这个时候徐瑶从她所任教的学校辞职,转而到了一所男女混校的中学任教,担任国文老师和学监。
辞职的原因也很简单,教育理念不和,徐瑶多次在课堂上宣传进步思想,已经引起了校方的不满。
与此同时,校方又对教师的上课内容进行了限制,并安排老师进行巡查,同时还开设了一门名为“道德”的课。
教学内容却全是“三从四德”的封建糟粕,只不过换了一种让人不容易察觉的形式,打着的名号是“思想解放”,实际上全是“糟粕”。
徐瑶表示过反对,但校方置若罔闻,因为课表上也没有明显的显露出来,学生大多阅历浅,很容易被忽悠。
最后这件事闹得双方是不欢而散,徐瑶由此也就离开了女校。
离开女校后,徐瑶将精力放在了《燕京女青年》的编撰上,同时还接了书刊翻译的工作,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作为普及性文本。
《燕京女青年》在更名后,也转换了之前一板一眼女权杂志的风格,更多的开始偏向娱乐向,开始靠近女性青年的日常生活。
衣食住行、家庭事业、男女感情等多个方面都有涉及,内容不像《平权报》那样干瘪直白,风格也变得温馨。
伴随着这些改变的是《燕京女青年》销量的大幅度上涨,所面对的读者下至十五六岁的女学生,上至五六十岁的当家主母。
无论是事业女性,还是家庭主妇,亦或是姨太太都能够在这份报纸中找到她所需要的。
离开女校后,徐瑶便搬到了报社附近的一家旅店里,租住了一个小院子,因为看中院子里的那树杏花,便租来下来。
《燕京女青年》在壮大的同时,也正是成立了属于女青年的记者团,这些记者大多驻扎在各大都市,采访各地的风土人情。
同时,《燕京女青年》的编辑也不再是当初的三人了,有着近十位的主编,此外还有十几位特约编辑,整个队伍壮大了不少,已经很少缺稿子了。
徐瑶是在初夏接到如梅来信的,如梅作为《燕京女青年》的特约编辑,可以说为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