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恢复高考开始 - 分卷阅读42
目骨干人员,忙得脚不沾地,每天跟着兰晓刚到相关单位开会讨论。
这一搞,就是半年。
李游当初说的轻松,实际跟了一边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任何一个政策出台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民生,各单位都是慎之又慎,牵一发而动全身。
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赶在年前才基本拟定下来。
新的地区试点政策出台,肯定要请记者,开发布会。
李游也有幸亲临现场,当然只是站在台下看着。主席台上都是大佬,兰晓刚虽然拥有一席之地,但在最边边上。
在答记者问环节,李游惊奇地发现一位故人。
韩冰,当初揭发冒名顶替案的小记者。
这可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发布会进行的很顺利,李游想了想,主动走上前跟韩冰打招呼。
“你是?”收拾东西的韩冰一脸疑惑。
“我,幸福像花儿一样。”李游提示道。
“哦~,想起来了。”韩冰一拍脑袋,恍然大悟,“一转眼都过去六七年了,女大十八变,你变化太大了,我都认不出来了。”
俩人寒暄着相互问了下近况。
李游了解到,韩冰因为那篇揭露报道在报社开始崭露头角,后续因为业务出色,被调往京州晚报。
“来了有一年多了,没抓着什么好新闻。这不,听说有试点新政出台就赶忙争取过来了。”
难怪李游不知道。除了重大新闻,她会特意看一眼记者名字,其他的一概不关心。
李游心思一转,想起了还在大岩村基建的赵安卓。
“我这有一新闻,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跑一趟。”
“什么,说说。”
李游就把赵安卓的背景和在大岩村做的事简单介绍了下。
她就是想让韩冰帮赵安卓做做宣传。扶贫不易,一来让人看到赵安卓的付出,二来也是想让建材商看到他的经济计划,帮大岩村的毛竹找销路。
并且李游还建议韩冰可以紧抓教育建设这块,跟踪报道教育现状,普及教育作用,让更多人知道教育发展的意义。
“不管做什么职业,找准定位很重要。”
韩冰重复着李游的话,似有所悟。
1984年
1984年2月1日是除夕。
放假前两天,赵安卓回到京州。
“让我跟你回家?”李游目瞪口呆。
刚见面,赵安卓就提出让李游先跟他回家见他父母。然后他送李游回老家过年,顺便见一见她的爹娘。
“你不愿意?”李游的惊讶表现得太明显,赵安卓想忽视都难。
“不是,咱们才谈半年,这太突然了吧。”李游解释道。
这半年,俩人长期处在异地状态,连打电话的次数都寥寥无几,大部分是以书信的方式互诉衷肠。
主要是大岩村连电都没有,更不用说装电话机了。这几通电话还是赵安卓跑乡里办事顺路打的。
她想着怎么着也得处个一年半载,熟悉熟悉各自隐藏的属性。
她认为一起生活更要符合木桶效应。不能只看对方的优点,更取决于能否接受对方的缺点。
可明显,赵安卓不怎么想,他觉得俩人已经到了可以见父母的程度。
“半年,不短了。我战友有的就只过年回家相亲见了一面就订婚结婚了。”
赵安卓举例说明,又道:“你是不是还有什么顾虑,你说。”
李游真想翻白眼。我要能说出来,就不会被你牵着走了。
这个时候李玉燕的作用又出来了。
“去就去喽,怕啥。反正早晚都有这一关。不如先去探探你未来婆婆的脾气秉性。如果真是个极品,趁现在陷得不深及时抽身。
我现在算有点明白了为啥说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家人的事。”
周航的母亲也算有涵养的知识分子,对李玉燕本人倒是极为满意,但架不住她有一帮会扯后腿的娘家人。
李玉燕夫妻俩远在首都,他们够不着。
但京州离得近,如果是打秋风也就算了,关键是还妄想让周父帮她兄弟找个工作,留在城里。
人家给的理由十分理直气壮,把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闺女嫁到你家,自家啥也没捞着,让你给帮忙找个工作,还是你赚了呢!
现在的工作指标多金贵,家家户户都盯着呢。
回城知青赋闲在家,坐吃山空,长久下去不利于社会安定。给他们安排工作成了重中之重。
这种敏感的时刻,让你一个有地的农民进城当工人,这是嫌自己官运太亨通咋的!
周母心平气定地把话一字不差地转给李玉燕。
没有一句狠话指责,却给她臊得无地自容。
李游一想也对。只是见家长,离结婚还有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