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分卷阅读401
/> 皇上劳心劳力的一趟跑下来,结果就国库满了,个人私库几番倒腾,居然见底。
要东厂加办几条大船做海贸?
在南海开办作坊?卖到内地?
还是,把目标放到福建、广东?
皇上不放弃。
“徐景珩,我琢磨着,南海到底还是底子薄,没有三四十年,没有消费力,只能作为供应地和航运地。”
“很对。”
“谢丕能在南海大刀阔斧地改革,谁不服抄家谁。可是广东福建不灵。广东福建境内,山泉环绕、林木葱茏、大雨来了不怕,天下大旱也不怕。这样的好地方,不是世家望族,就是祖坟!一旦强势动了坟地,会引发全大明人的反弹。”
“厚葬长礼仪,儒家糟粕也,然一时不能废也。皇上慢慢来。”
“朱载垣要耍流氓。以后谁再哭喊,我家祖坟被刨了,我不管,也要朝廷绝对不管。”
“……可以有。”
“严嵩这几次立下功劳,应该升官了,我要派严嵩来广东。”
“严嵩可以。但严嵩对经济之事不懂,要派人协调好他,也不能养的商人做大。”
“晓得~~”
扬州盐商做大,修桥铺路、兴办学院,交税也积极……导致扬州一个城市,商人重于农人,文人没钱去经商,不丢人;商人有钱后去办学院,资助文人考科举,甚至找机会捐助银子,送子弟进国子监学习……
士绅、官商、儒商、绅商……分不清谁和谁。
同时,也变相挟裹官府动作,比如运河和海运的争斗。这次皇上去扬州见到他们,他们就和皇上要求各种权利,甚至询问皇上,他们的社会地位在哪里。
皇上小鼻子皱皱。
“沿海,士绅们投身商海,商人阶层也在向士绅阶层流动。以前,一个穷困儒生也令人敬畏,谁知道他哪一天登科及第做了官呢?现在,自从景泰年间开始,朝廷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实行纳监制度……”
当时大明情况危急,朝廷说,只要缴纳一笔钱粮,就可以送人进国子监读书,出监之后还可以做官。刚开始,这个事儿还有资格限制,还有一个考核机制,比如只有秀才可以纳监。
到后来直接规定,不管什么人,只要能够加倍缴纳钱粮,就可以进入国子监,几乎使得纳监成为与科举并行,这也是国子监学生乱的原因之一。
巨富之家纷纷掏钱纳监,国子监太学生人数直线上升。
随后,朝廷又开捐银纳官之例。弘治末年吏部尚书马文升的统计,当时一千二百名低级京官中,有八百余人的官衔是用钱买来的。老百姓又分不清你这官儿怎么来的?导致商人阶层要穷困儒士越发嫉妒和痛恨。
一直到皇上登基,内阁主持改革,朝廷财政堪堪收支平衡,再加上吏治改革,刷下去几批官员,这才压住风气。
徐景珩笑:“如今从东南沿海到内地各个商埠,商人们都因为皇上一句“经商之人要纳税,要有兼济天下的责任感……”纷纷行动起来。”
皇上腮帮子一鼓,皇上也没有想到,商人也有这么多委屈。
士农工商四民,商者最富,也是地位最低。如今山西商人、各地方商人参与道路房屋大建设,商人们就说了,“商以懋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显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为表里。”
甚至很多商人,因此开始变得自重自持,真的有点儿,某种社会责任感。
皇上对此很是欢喜。
皇上不怕商人地位扶摇直上,也不怕他们保藏钱财。只要他们真的有这份责任感,真的能做关心家国天下、内忧外患的大明中坚力量,皇上就欢迎。
“徐景珩,士农工商,都是大明人啊。”
“皇上说得对。……天下最有活泼的精神,最有发达的能力。商人跑商,做人类活动的总机关,除了商,别的再也没有这种价值。”
皇上瞪大睛,徐景珩说的,是大明的商人?
徐景珩给予客观评价。
“商人有这份认知,很好,要求也很合理。只华夏商人和西洋商人,到底是不同。西洋多山岭,地形类似于缅甸和老挝、交趾,不好形成大一统国家。小国家里面也都是领主制度,不似华夏一般朝廷委派官员统一调度。
将来西洋商人可以参政,甚至一个商号关系到国家大事。但华夏商人,几乎永远不可能。”
皇上明白,华夏商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