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购物”42
东西。”
“太贵了,好东西又不能当饭吃,粮食要多少,细粮、精挂面怎么算”林月生冷静急速回道,东西看着确实不错,可自己手里的钱有限,不如用空间里不能见人的挂面换。虽然很心疼,自己还没吃过呢
精挂面、细粮精白面玉米面黑市三毛一斤,白面至少五毛,挂面就更贵了。其实玉米面正常价格一毛五六,可需要粮票。精白面、挂面,只有年节才有的卖,价格更高。
江少杰刚没指望这些东西能卖二十,一般人根本用不到,识货的人自己见不到。不如换了粮食,“我要十斤白面,十斤挂面。”
“做梦呢不用粮票这些是什么价钱,你不知道吗我诚心想买,你诚心想卖吗又不是金银玉石,呵。”林月生听着这个要价,就肉疼,立马反驳。
不过小哥快回来了,没时间磨叽了,“后天上午九点半,废品站后头,第三个巷子槐树底下,你没卖出去,咱们就再商量。”林月生痛快的走人,有缘东西是跑不了,没缘分就算了。
林月生刚找到小哥,二哥林玉海就背着一个不小的包袱回来了。一双眼睛带着些笑意,对自家弟妹道,“走吧,回去给你们看。”
三人在集市上又凑到几样需要的东西,能吃几天的蔬菜,才跟人合租了一辆板车回家。
回到家林月生先把碗筷、盘碟,清洗一遍归置好,自然洗碗的还是小哥林玉生同志。
一边洗着碗筷林玉生还跟妹妹咬耳朵,“你说二哥包袱里都是啥啊”
“晚上就知道了。”
果然天一黑,一家子都凑在煤炉边取暖,晕黄的灯光照得的人泛起困意。
林玉海也把包裹拽过来打开,里面是叠成一叠一叠的布料。除了最大一块儿大概有五尺的蓝布,剩下的都是深灰色一尺、两尺的有四块儿。
林爹看到这么多布,知道这有多值钱,当下坐不住了,“你从那儿弄得这么多布料”眯着眼睛一定要儿子交代出来。
如今外衣的布料是需要布票的,布票不分棉、麻、丝绸,看地区而定。布票的发放要看当年的棉花收成,好的年头一个成人能有七尺,刚够做一身衣服,最好的年头也能有一丈,最少的时候才一尺、一尺多。
而且布票发放是按年龄递减,市区、城镇、农村标准也不同。最起码林月生和小哥每年才有三尺布票,干啥都不够,都是穿哥哥的旧衣服,几年也穿不了一件新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套衣服传三代。”就是如今人们穿衣的真实写照。
林月生倒是不嫌弃外套有补丁,但她真想买点细棉布或者混纺料子,做两套贴身的秋衣秋裤,还有小内裤,真的穿粗棉布的不舒服啊。
丰市的布票发放标准是每人每年七尺,加上补贴,一年能有一丈多,不过这也不是每年都能发够的。好在林爹在邮局工作,平时有工装,每年都能省下布票送回家,所以林家孩子们衣服的补丁才少了点。
“爹,你别生气啊,我这不是要跟你说吗。你仔细看看这布料,不是商店卖的那种,就是比娘织的粗布细点,不能跟机器织出来的比。”林玉海生怕老爹动手,赶紧解释。
林月生上手摸了摸,布料挺细致的,但没机器织的紧实。看二哥被审问,也替他说话,“是啊,爹你看,这布做棉袄棉裤的外皮挺合适,做贴身衣服不够软、外套不耐磨。而且染得色儿也不匀实,肯定是织布机织出来的。”
林爹狠狠剜儿子一眼,伸手摸了摸那些料子,真跟闺女说的一样。十有八九是村里人自己织的出的,不是商店要布票的料子。不过也不想给不省心的儿子好脸子,冷声道,“跟谁买的,花了多少钱。”
林玉海给妹妹使眼色表示感谢,“一块钱一尺不要票,我跟着熟人去的,讲价七毛四一尺。看着织的比娘的好,我就凑了一丈。”林玉海见过娘织的粗布,估计也就能做被里。
林爹绷着脸没说话,心里觉得价钱合算,这料子也能做褂子、裤子,就是不能穿着下地干粗活。
“爹,我没买到整匹布,因为不是熟脸儿。熟人能买到一匹布。听说是以前家里织布纺存的,如今形势不好想处理了”林玉海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多买上几丈布,回县城再卖出去,有赚头啊。
林爹听出儿子的意思,一拍桌子警告道,“不许倒腾了,你给我安生点儿。”说完直接甩手回里间了。
剩下林月生三个面面相觑,林月生将布料收拾好,小声对二哥说,“是很划算,可是爹说的也没错,太危险了,二哥你小心点儿吧。”
回头一想今天自己抽风定的约定,现在一想有点头大,感觉自己太莽撞了,那人不靠谱咋办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