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爷竟是我同桌(清穿) - 分卷阅读86
br />最后一项便是抬石,毫无疑问的,莫意如选了头号——三百斤的大石块。考生要把石块抬到胸腹位置,再借助腹力将石块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即“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
这一次,莫意如完成得略吃力些,翻了一次后,停了一会儿,她才深吸一口气,一鼓作气翻了两次。成功使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后,莫意如看考官点头,便直接抛下了石块。
至此,“技勇”三项正式考核完毕。
武举只剩第三场——也就是所谓内场,文试。
有关文试是否降低难度,乐臻和康熙商讨了很久,几次差点吵起来。
乐臻以为,这些都是可以后面补上的,头两届科举这些姑娘能来参加都很不错了。现在也没有什么专门的女子学堂,大部分都是带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来的,就她知道的就有不少离家出走的、为此和家里闹翻的、走投无路的……
女子想读书识字何其困难,家境好的人家大多是因为那句“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肯让女儿读书,只些须认得几个字,能看明白账本、能管家便足够了。穷苦人家自然更没可能让女孩子读书了,不卖掉不遗弃都算是好的。
她主张降低难度,康熙却不肯。说到底,科举是为国家选人才,又不是慈善堂做慈善来的。只给女子降低难度,就算她们考上了也会被人诟病,难以服众。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会有这些问题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且,不光是女子这边,文试在男子武举那也是一大难题,不知多少人外场成绩极佳,内场始终无法通过。
如今的一策二论已然是降低难度后的结果了,再降低难度,最后难道还要走老路,逐渐演变成清朝后期随便几百字就能过的□□吗?那和不考有什么区别。
最终结果显而易见,文试难度不变,乐臻只能默默祈祷,希望考生们能顺利通过了。
包括莫意如在内的所有考生,不管通过还是没通过考核的,都在外场考核结束后收到了乐臻派人送去的两吊铜钱,算是这次会试过于匆忙、安排不周的致歉。
乐臻也无所谓会不会被说是收买人心了,反正她也确实是。
翌日,武举第三场,文试,正式开始。
第47章 女子学堂
一策二论, 顾名思义,策就是现代的问答题,论差不多就是议论文。和现代不同的就是, 考生都得用文言文作答, 而且这些问题都是根据兵法和四书来的。
作为主考官,乐臻并未下场巡视, 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考生看到她过于激动或紧张,影响考试成绩, 另一方面,自然是为了避嫌。
考试结束, 看到考卷时,乐臻一点也不意外地看到有几十份全然空白一个字没有的考卷,还有努力写了然而和兵法四书半点关系也没有的……总之什么样的都有。
完全在她意料之中, 乐臻没再看下去,将这些交由专人批阅。转头给所有过了外场的递了信, 请她们不论考的如何都等上一等。
不论文武考生数量都很有限, 批改考卷也就用不了多少时间。放榜的日子来得很快,结果也同乐臻预料得相差无几。
不论文武,那些大家族的庶出姑娘都不出意外的榜上有名,排名有前有后, 但都还算不错。到底是大家女, 家族资源深厚,自然也能识字读书。乐臻眼熟的那个赵双儿和莫意如竟都过了武举,也是十分难得。
当然, 通过文举的汉人女子更多,毕竟此次文举考核已经没有了八股文,考题相对灵活一些。再加上, 能来这场会试的,除了京城本地人是真不需要什么成本,其余人从四面八方赶来都不算容易。
没什么真才实学就往京城跑,成本未免太大。
不过,即便改制,科举的难度也并未降下太多,名落孙山的自然不会少。乐臻直接给所有过了武举外场和文举落榜但考卷答得还算可以那部分人递了帖子,请她们到乐府一聚。
至于那些金榜题名的,自然会有皇帝赐琼林宴,就没她什么事了。宴请落榜考生无人理会,宴请考中了的,那些御史不得参她一句结党营私?
虽然说,作为主考,这届考生天然就算是她的门生。作为朝堂上第一个女性官员,她算是这些考生能有机会参与科考的直接原因。
没有她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里,科举改制仍然会进行,女子科举也还是会有,但都不会是现在。
正因如此,宴席当日,但凡收到乐臻请帖的都来了,武举考生好歹见过乐臻这个人,文举考生是实实在在不曾见过她的。可即便如此,她们仍旧都来了,称得上是座无虚席。
考虑到人数实在不少,乐臻索性将宴席设在了后花园。当初聘的厨子数量有限,宴席用的菜肴便也不自做了,乐臻直接令人去如意楼那里提前预定了席面。
“学生见过乐大人。”乐臻刚一露面,众位考生纷纷起身行礼。
“快起来吧,都不必拘礼,大家吃好喝好,我先敬你们一杯。”乐臻笑着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