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391
知青们对杨秋瑾感恩戴德,四处宣扬她的光荣事迹,也有少部分知青在农场安了家,对农场有一定的感情,不愿意回城,就留在农场。
在杨秋瑾的领导下,留下来的之前与郑教授、蔡教授等教授一起,开发培育更多更好的农作物种子,农场各种作物的产量,是一年比一年多。
到了八零年代,包产到户的政策吹到了边疆,杨秋瑾毅然辞去天山农场的书记一职,拿上多年的积蓄,还有当年卖得郑教授、蔡教授两位教授大黄鱼的一万多块钱,又去银行贷款了三万多块钱,在天山农场附近,承包了上百亩戈壁滩荒地,请了十几个工人进行治荒治地,一半的土地用来种植大枣,另一半的土地,则专门种植番茄、哈密瓜、西瓜、葡萄、桃子、杏、香梨等等边疆特色的水果植物。
于此同时,她还开了两个工厂,一个是食品厂,专门用来制作她土地里种植的各种水果蔬菜,比如番茄产量太多,卖不完的就用来做成番茄酱,杏卖不完就晒成杏干,或者做成蜜饯,杏仁脯,葡萄卖不完,晒成葡萄干,单独卖或者做在点心里,往别的省市销售。
另一个厂,则是成衣厂,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很多南货客,从两广香江进便宜货到边疆来卖,很受人们的欢迎,但质量着实堪忧,穿不了就得烂,弄得人们不停埋怨。
杨秋瑾看中这个市场,从天山纺织厂里进货,请来一些年轻的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学生,以及在湘北沉寂多年的梁雪晴做起设计师,仿照香江那边的衣服款式,做起了成衣,销往边疆各个成衣店,价钱比那些南货贵一半。
一开始人们还嫌弃她成衣店的衣服贵,但架不住那些衣服款式不断更新,花样跟走私的那些南货客一样多,价钱是贵了不少,但质量有保障,加上杨秋瑾在陈天佑的建议下,申请了成衣厂专用的牌子,花了一些钱,上报纸、上广播、上电视做广告。
于此同时,杨秋瑾也给当年在党校的同学各种联络,打通了全国各地的市场营销,两个厂,包括承包土地所种的作物,销往全国各地,不到三年的时间,她就已经消除了所有的债务,腰间鼓鼓,成了实打实的万元户富婆。
这个时候,陈天佑已经从国防科大毕业,如愿去了东风市,做起了武器科研人员。
而小天星也有十岁了,完全继承了陈天佑小的时候,又调皮又捣蛋,小学三年级前成绩都是倒数,直到今年,跟她哥一样,忽然醍醐灌醒,开始认真学习读书,成绩慢慢逆袭到了全班前十。
有一天,杨秋瑾收到一封信,写信的人居然是石芳芳。
原来石芳芳已经刑满释放,从劳改农场出来以后,心里对杨秋瑾和纪明辰有诸多怨恨,恨不得让他们两人死。
可是在她已经读完大学,毕业在一家数码公司上班的大女儿宽慰之下,带她去深圳见识了那里改革开放的繁华,给了她一笔资金,鼓励她创业。
她从卖地摊货开始,到逐渐拥有自己的店铺,成为老板娘,又开了几家连锁店铺,成为小富婆之后,跟好几个年轻的男人谈起恋爱,最终决定嫁给小自己近十五岁的二十多岁英俊年轻男人,有意在老家举办婚礼,特意邀请杨秋瑾夫妻、纪明辰,打算在他们面前炫耀,扬眉吐气。
杨秋瑾看完那信之后,把信拿给陈胜青,感叹道:“现在这世道,人人都在做买卖,成为暴发户的不少,一旦有钱,人心就变坏了,男的背着原配,在外面养小三、小四,女的踹掉老公,包养年轻的小鲜肉,哎呀,这世道,已经变了天了呀。”
彼此陈胜青正坐在客厅里,检查女儿的作业呢,闻言脸色沉沉地看着杨秋瑾说:“你现在也是暴发户,银行里的存款都快有十万块钱了,你是不是也打算踹掉我,找个更年轻的男人过日子。”
“你又来了。”杨秋瑾十分头疼,“你我都四十多岁的年纪了,半条腿都在黄土里,你还为一些莫名的事情拈酸吃醋。”
陈胜青沉默半天道:“秋瑾,我已经四十四岁了,脑袋上已经长出一些白头发,我不再年轻,手里也没有钱,再过几年升不上去去就得退伍转业,而你,看着依然年轻,手里有大把的钞票,你难道就不羡慕石芳芳?”
“羡慕她什么?羡慕她人到中年还找年轻男人当老公?”杨秋瑾莫名其妙,“别的不说,就说她找一个比她年纪小那么多的男人结婚,那不是找儿子来当妈伺候他吗?我有病我才羡慕她。在我眼里,没有人比你帅,比你英俊,比你身体好,我的钱就是你的钱,我存折放在哪里,密码是多少,你又不是不知道,想用自己去拿,就算你全花光,我也能再赚钱供你花。”
好吧,看来是自己多想了,陈胜青被杨秋瑾的脑回路折服了,口中那句,你就不想找个年轻男人,享受年轻男人身体的话吞了回去。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的心里自始至终都装得是他,他要是一直问这些拈酸吃醋的问题,倒显得他小气。
既然收到了石芳芳的请帖,杨秋瑾打算回老家一趟。
倒不是去参加石芳芳的婚礼,而是她已经快二十年没回过老家了,对老家想念的紧,想回老家看看。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爽文 种田文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