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免费姜汤
“我们就算是不找小七舅帮忙,严家那边也是知道我们在做的事的。回头我们请小七舅吃个饭,和他说说这个事情。我们做的这些事情,也是为了大召,为了百姓,老国公那边会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傅秋白了解那位老人,知道那位老人是一位真正心胸广宽,心怀天下的人,就算是他自己与老国公比起来,他都不如老国公多矣。
“你说的也对,我们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又如何怕别人知道了?!”韩凛一想也是,北地这里现在还是在严家的掌控之中,他们在这里的一举一动,国公府那边肯定是清楚的。
国公府那边这么久都没一个动静,只能说明国公府是在观望中,一旦他们敢做出什么背叛大召的事情,或者是有谋反的计划和想法,国公府必定会在第一时间接到消息,也会在第一时间把这个事情告诉远在京城的亲外甥。
想到已经死了的几个哥哥和他们的全家,韩凛还是觉得,他好好当好这个王爷就可以了,别到时候真的出了什么事,还要连累傅老师跟着他一起吃苦受罪了。
想起刚才没有见到隔壁客院的灯亮,韩凛就问道:“小七舅和严俊是不是不在隔壁啊?”
“嗯,小七舅和严俊前两日都搬到书院的宿舍去住了,小七舅说那边什么都有,住在书院的宿舍和住在我们这里也没差。”
“严俊也搬走了?”
“是啊,小七舅说搬去宿舍住,严俊去看了宿舍的院子也不错,也跟着一同搬走了。小七舅在书院旁边买了两块地,他那边也在盖房子,等明年书院开学,他那边的小楼应该也能盖好了,左右再过几个月他们能搬到自己的新家去住,也不需要住我们这里。”
“这个倒是。等明日我去找找他们。”
“嗯,睡吧。”
第176章 免费姜汤
夜里下了一夜的雪,下到今晨都还未停下,地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今日进城的小贩比往日少了许多,但也有一些老人冒着风雪进城来卖东西。
今日城门口这里架了两口大锅,锅里煮了东西,热气往外冒出来,一靠近城门这里的人就闻到了一股姜甜味。
守城的将领见到挑着菘菜进城去卖的老人,想起了自家走了好些年的阿爷,告诉老人道:“那边有免费的姜汤可以喝,喝一口暖暖身子再进城去卖东西吧。”
“好好,谢谢官爷,谢谢官爷。”老人嘴上这么应着,却是不敢真的去喝,挑着担子就想进城去。不过还未等他走,自己的担子就被后面的官爷扯住了。
“哎,你跑啥啊?都喊你去喝姜汤了,又不要你的银两,怕啥了?带了碗的就拿自个的碗去打,没带碗的那边有竹筒,去拿个竹筒喝。”扯住老人的是一个姓武的小将,叫武岩,四十来岁的汉子,长得一脸凶相,为人却是很不错的。
那些刚来守城的小兵一开始都很怕他,现在一个个见了他都喊一声武哥。
武岩说着还直接的把老人肩上的担子拿了下来,“担子放这儿,没人拿你的。赶紧去喝了赶紧回来。”
“好好好。”这下子担子都没了,老人没办法,只好从背篓里拿了自个喝水用的竹筒出来,竹筒里还有一些凉的水,他想了想把里头的水倒了,拿自个的竹筒去装姜汤。
大锅这里有负责给人打姜汤的小兵。见老人拿了竹筒来,小兵接过老人手上的竹筒,给打了大半筒的姜汤,“拿着喝吧。”
“谢谢,谢谢。”老人感恩戴德的谢过小官爷,接回了自个的竹筒,凑进了一闻,闻到香甜的味道。老人喝了一口,发现是甜的,里面还有蛋花,就是他们自个儿家里平时都舍不得煮这么好的东西喝。
热乎乎的姜汤喝进去,能从喉咙暖到肚子,整个人似乎也没有那么冰冷了。
老人砸吧了一下嘴巴,又喝了一口,剩下的到底没舍得喝完,就小心的把盖子盖了回去,把竹筒拴在腰上,回去领了自个的担子进城去了。
后面的人见到老人喝了姜汤真的不用给钱就进去了,听说他们都可以去喝,大家才一个个的过去排队领姜汤喝。
队伍后面还跟着进城的商队,这些从前来过蓟县的商队们看见蓟县这里的变化,领队的管事跟他们少东家道:“这蓟县,看着变化不小啊。”
青年是第一次来蓟县,因而不大能明白管事说的这个变化不小是变化多。不过他却是对城门口这个免费的姜汤有点好奇,对跟在身后的小厮说道:“去领一碗姜汤来给我尝尝。”
“是。”小厮愣了一下,有点不明白他们家少爷为什么要喝这个东西,不过闻言他还是过去排队给他们家少爷领姜汤。轮到他的时候,小厮接过姜汤,顺手还递了几个铜板过去,不过给他打姜汤的小兵没接,把他的手推回来了,意思是不用。
小厮只好端着姜汤拿过来给自家主子了,“主子,姜汤来了。刚才小的给钱,他们不收。”
“许是上面吩咐的吧。”青年姓胡,名南栋,是胡氏商行的三少爷,二十出头的年纪,南方水乡人的长相,长得斯文俊秀,个子不如北地这里的汉子壮实,不过身高不是太矮,只是因为太瘦,整个人看起来略显单薄。
胡家在江南,是做茶叶生意起家的,家中薄有资产,在当地也算是有名的商户。
胡南栋是家里的三少爷,上头一个长兄和一个二姐,二姐嫁了人,长兄是个读书人,专心举业,对做生意并不感兴趣,因而家中的生意就落到了他这个三子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