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玄幻 > 《[武周]问鼎最新完结》在线阅读 > 正文 [武周]问鼎_分节阅读_第353节

[武周]问鼎_分节阅读_第353节

千里江风 14276字 2024-08-28
  ……
  “步子迈得太大了。”
  李清月听完了许穆言的陈说后徐徐开口。“我今日确实是向你问策,若是从商人角度能如何解决灾情,但不适合在这样的当口,仅仅是出于对救灾粮食的转运,便做出这样大的漕运改动。”
  “尤其是被你提及的运脚生利,减少灾民对运脚费用的支出一说,需要在前头多做的准备实在太多了,不是三言两语间便能敲定的。”
  这样一笔能用来生利的官钱,就算是对她这个有三千户实封食邑的人来说,都俨然是一笔巨款,对于各个漕运节点的官府来说,自然也是。
  要设立何种督辖机构才能让这些钱不会被人给随意贪墨,将其合理地分配在各个漕运阶段,又要如何选拔各地的船队龙头,以便形成完整的漕运把控体系,都不该在本就有其余要务忙碌的时候去做。
  “我知道,但这话总是要先和您交代一二的。”许穆言漫不经心地回道,仿佛并未因为得到了安定公主的否定答案便有所气馁。“您没上来便斥责我异想天开,尽做没规矩的事情,已比我那个告老休养的父亲强上太多了。这家伙当年自己给我选的南蛮夫婿,现在倒是觉得我在岭南沾染上了一堆坏毛病。”
  她冷笑了一声,像是远程表达了一番父亲不如女儿有胆魄的嘲讽,又一边摩挲着手上的南海宝珠,一边继续说道:“公主说的是当下不能做,而不是永远不能做,可见对我的想法还是认可的。那有些话也好说了。”
  “不错,今日是为救灾献策,确实不能做上面的举动,直接在麻烦事已然很多的时候再多个需要人力物力周转的要务,但这其中有一件事,倒是与我真正想提出的建议有关。”
  李清月弯了弯唇角:“请许夫人说来听听吧。”
  许穆言自有一番说话的爽快与精明,当即笑答:“都说奸商才更理解奸商,我自认自己有那么点市侩的毛病,也权且提个朝堂官员不容易提及的事情。”
  “公主可知道,大灾之后,往往是有些人借机发财的时候?”她说话间打量了一番周遭,像是想起了什么,“若我不曾记错的话,公主手底下的那个回纥商人,就是其中的好手。”
  念及许穆言方才在话中提及的运脚生利之事,李清月问道:“你说放贷?”
  “正是。”许穆言回道,“民间放贷何故盛行?不过是因官方贷款获取不易,一旦遭逢大变,若想图存,也只能抵押家中财货,寻求民间路子。此次天下数十州有变,不乏正经营生的商贾资产不继,又因随后的解聘雇员,造成了更多人流离失所。那么敢问公主,方今救灾之法里,可曾有一条,是降低官贷利率,节制民间放贷?”
  李清月摇了摇头:“并未,只有提及,由义仓在年初出借给百姓的米粮可以延期归还。”
  这是一种大唐官方的借贷关系,而许穆言所提及的,应当算是另外一种在金钱上的。
  李清月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朝堂之上精通经济学的官员太少,让人确实容易忽略掉这个问题。
  澄心对经济颇为敏感,也主持着四海行会的绝大多数贸易,但她学得有些驳杂,更长于管理而非这等调控,葛萨倒是应当知道此事,但这家伙早因自己乃是其中的利益获得者赚了个盆满钵满,觉得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又哪里会想到提醒于她。
  倒是眼前这位许夫人,正意在给自己寻求一个旁人无可替代的位置,为随后更重要的谋划蓄力,这才将这些话说了出来。
  许穆言道:“那么我建议两件事……”
  ……
  “其一,是将官方借贷的获取难度降低,不再只局限在营建工程上,并将利率从原本的一月六分利息,降低到五分。”
  “其二,是将民间借贷的利息限制在六分以内,并且需要对放贷商人进行资格审核。”
  武媚娘停下了手中的笔,扣着笔杆沉吟。
  随后问道:“你觉得她说的这两条该当如何执行?”
  这两条从经济角度提出的建议自然有理,但不是那么好落实的。
  首先就是官方降低灾后贷款获取,用国库积存协助百姓渡过难关。
  以方今天下流民常有、隐户不少的情况,大有可能出现在领取了官方贷款后直接躲避了事的情况。
  这才是为何此前获取难度居高不下。
  “她给了我一个建议,便是效仿辽东泊汋引导高丽人种地,以及用四海行会统辖宫女的形式,要求资产不足以完成抵押之人,必须接受农事指导或者商贸指导,在特定的监管之下办事。”
  “我看后者好说,但前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集散之地。”
  武媚娘抬头便见女儿脸上的笃定神色,心知安定已有了一番筹划。
  她也果然随即走上前来,将袖中的地图展开在了她的面前。
  “阿娘你看,眼下关中田地已不足以负担如此之多的户口,一旦遭逢天灾,在关中各州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这个指导耕作不适合放在关中。”
  武媚娘垂眸望去:“但我想,你应该也不打算放在你那辽东。”
  极端气候影响下的辽东土地扩张速度同样有限,何况,再如何遭灾,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不愿意到此等苦寒之地去。
  何况真要以这等方式收容灾民,李治第一个不同意。
  “当然不是,我说的是大河中下游。”李清月伸手指向了此前泰山封禅的经行之地,“王莽乱政之时,大河曾在临漳一带决口,变更了路线,又被王景治理筑堤,稳固了河道,但若要引黄河水进王莽河故道,在这条沿线开辟河水灌溉的良田,依然可以做到。何况,若逢天灾,其余河流或许会面临缺水的情况,唯独黄河不会,毕竟旱灾之前还出现过洪涝灾害。”
  武媚娘若有所思:“若能借此分流,还能消弭日后水患的影响。此外,开凿河道本身就能以工代赈收容河南河北难民,再以官方借贷救济,指导此地新开的稻田耕作,你是这个意思?”
  李清月重重地点了点头。“而且,我想去争取督办此事的机会。”
  当年她能协办泰山封禅的开道,如今这份差事,也合该顺理成章地落在她的头上!
  大约是因有了这个开头,对于许穆言提出的第二条建议,要如何监管民间放贷施行,武媚娘心中也大略有了个想法。
  “阿菟,在争取这个治河开田的要务之前,先随我一起去见你阿耶,办一件事。”
  第二日的长安城门口便多出了个怪东西。
  “那是什么东西?”途经城门口的人驻足,朝着这个大匣子看去,露出了好奇之色。
  这铜制的匣子显然与寻常的匣子有些不同,乃是由四枚铜匣合并为一处,组成了一尊大匣子。
  但奇怪的是,目前只有两尊匣子上写有文字。
  有通晓文字之人当即将其念出了声。
  “这尊叫做招谏匦,若是有对朝政的建议可以投入其中,尤其是此次应变灾情的策略。若有采纳,又确能于民生有益,即可加官进爵?”
  读到这里的人当即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好像是在科举、门荫入仕之外,另外的一条为官之法,但其中要求谏言确实于民生有益,又分明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
  “你先别愣着啊,另一个呢?”
  那人被身旁的人推了推,连忙念道:“另一个名为伸冤匦,乃是用于自觉怀有冤屈之人控诉所用。在灾情期间,可用于检举民间超过新规的放贷之人,一旦核准,检举者可得赏钱百文。”
  “此铜匦设于长安、洛阳以及各州州府,设置知匦使与匦使院,主持其中检举信件文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意识到了为何此物要放在城门口。
  此地人多,便是真有检举投入其中,也很难被人留意到究竟是谁做出的行动。
  这显然是对检举人的保护,也是对灾情之中不法分子的监督。
  当然,对于大部分长安百姓来说,更为要紧的还是第一个匣子。
  历年科举便如同鱼跃龙门、厮杀激烈,若能凭借着另一种别出心裁的办法混出头来,说不定也是一条出路。
  至于这应灾之法到底能否奏效,先写出来总是没问题的。
  这四尊合一的铜匦刚因天后的指令被放置在了长安城门口,到了次日便有相当多的书信被送入了宫城之内,经由专人筛选剔除后,将剩下的送去给了天后。
  随后几日更是陆续增多,经由专人往复搬运,才能尽数送到宫中。
  大约也因天后多出了不少待看之物,就连天皇风疾稍有复发迹象,都没能让她挪个窝。
  ……
  “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太平托着下巴看着前头走动频频的宫人。
  在她身边还坐着个身形稍显单薄的小姑娘,虽还年少,但自秀美的五官中却已有一番书卷文气。
  听太平出声,上官婉儿接话问道:“什么感觉?”
  李长仪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仿佛已先对自己的判断有了认可,这才说道:“我觉得我阿娘最近对我阿耶……不太关心了。”
  从来没享受过有父亲是个什么感觉的上官婉儿,觉得自己很难探讨这种问题,便问:“这很要紧吗?”
  李长仪一噎:“……好像也没那么要紧。”
  毕竟打从她有记事能力开始,阿耶就一直是病恹恹的状态,平日里她所见的就是阿娘多行过问朝政之举,还要管着下头几个年少的孩子。
  少关心几句都已经是个大人的阿耶,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对吧。
  太平越想越觉得这其中的轻重缓急都说得通。
  何况如今正值天灾,各项举措都是劳心费力之事,哪里能谈什么家事私情呢?
  比起关心阿娘对阿耶的态度,打小就好动的太平公主更关心另一件事。
  “听说今日朝会之上,阿姊得了个九河使的委任,即将前往濮阳赈灾开道,婉儿——”
  太平目光发亮:“阿姊打仗不能带我一并去,你说,这个治水抚民,能不能带我一并去?”


第210章
  太平是真的很想到外面去看看。
  此次阿娘前往雍州救灾, 原本是答应了要带上她的,结果又因灾情加剧、各处都需要人手的缘故,怕她在其中缺人关照, 只能将这个出长安采风的时间往后推一推。
  唉,每次看到阿姊在远途归来时候带来那些新鲜玩意,听到她说起沿途的故事, 太平便觉得自己也该当亲自去看一看。
  “不只是我,其实你也很想去看看的对吧?”太平朝着自己的小伙伴发问。
  上官婉儿看似文静, 但好像并未因为出身在掖庭之中,就觉得自己合该被拘束在高墙之内。
  李长仪和她朝夕相对, 便没有错过, 当她说起濮阳救灾也想同往的时候,在婉儿的眼中分明也有几分意动。
  “哎呀,郑师都说了, 将来我们要读书行路,知行合一, 如今也算是学了几本书了,走几步路也很应当!”
  上官婉儿都还没有一点反驳的机会, 就已被李长仪给拉上了,“走,我们去找阿姊。”
  只是当李长仪抓着路过的宫人问了问安定公主是否在宫中,朝着走马楼方向追去的时候,却在太液池以西见到, 阿姊正同太子阿兄相对而站。
  不知是不是出于孩童的直觉, 李长仪怎么看都觉得, 这个画面说不出的怪异,并不太像是寻常的兄妹交谈。她便干脆拉着上官婉儿蹲到了道旁的灌木后头, 只从那后头探出了个脑袋朝着那头远远张望。
  “公主,你在这里也听不到那边具体在说些什么吧?”上官婉儿扭头发问。
  或许是因她比之太平公主更能抛开太子和安定公主之间的兄妹关系去看待眼前景象,李长仪觉得有些微妙的二人并立,在年少而敏锐的上官婉儿看来,甚至该当算是剑拔弩张才对。
  恰逢此刻御园之内落雪一片,本就喜着红衣的安定公主和身着朱红公服的太子,就连衣着颜色都成了最为鲜明的两道。
  再加上安定公主的身量本就偏高,因发髻与赤金发冠的缘故,倒是愈发显出了分庭抗礼之态。
  上官婉儿是如此觉得,站在李清月对面的李弘也难免有此等感觉。
  哪怕因太子身份仅在天皇天后之下,安定在与他偶遇于半道的时候,是这位身负大将军重责的妹妹先对着他行以一礼,他也觉得面前之人给他带来了一种莫大的压力。
  在此前与她一道为英国公送葬的时候,分明还不是这样的。
  彼时的李弘刚从洛阳赈灾折返,听多了洛阳百姓对于皇太子仁善的褒奖,又见安定固然大胜而归,却因英国公病故而兴致不高,还对她多出声安慰了两句。
  然而刚一回到京城,便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太多让他措手不及的事情。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