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5章 在校内组建中医研究室
他们或是中医世家传承,或是老中医师父一手培养出来,医术可谓炉火纯青,治病经验也非常丰富。
原本这样的人才,不是大人物的专职护理医师,就是大医院里中医科撑门面的人才。
之所以全力配合周璇筹备传统中医学院,皆是认同她将推广中医当成毕生心愿。
但凡真正热爱中医这门医学的,都不愿意看到他们这辈人走后,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中医渐渐消失。
留下的都是些虚有表相的名义中医,那才叫莫大的悲哀。
也是有这么多业界前辈支持,周璇才能实现如此快速办学的举措。
否则凭她一人之力,就算带上几个弟子,恐怕也得好几年后才能,组织足够支持一个高校的师资力量。
因此,周璇给每位教授的待遇,都是比着清大京大的待遇来的。
至于收益支出问题,拥有一个药厂,和医疗耗材厂为倚靠。
后续再以学院的名义开展些副业,后面学院的花销问题不成问题。
如此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学生们渐渐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
选择报考中医专业的学生,多数都是喜爱中医学问的,进学后学习的氛围空前高昂。
每天清晨校园各处都能传来,朗读各种基础入门医书的读书声。
经过所有教职人员的一致通过,学校现今用来教导学生的教材。
采用的是早先,周璇耗费数年整理出来的,古医结合如此教学环境的新教材。
这套教材足足装了几大箱子,是她花费十来年反反复复修改后的成果。
并将空间木屋里前主人,留着的书籍也编纂在内。
初见到这套教学资料的教授们,简直如获至宝。
同时打心眼里佩服周璇。
毕竟接近二十年去钻研一个项目,且不知成效仍旧耗费时间精力去做,为的是心中的坚持信念。
或许正是这份赤诚,游说中医同行们的过程,才会这样顺利吧。
第1685章 在校内组建中医研究室
为了能安心负责这边的教学,周璇辞了医科大学的工作。
那边虽然也是挂着中医大学的名头,但跟“仁和”本质还是不一样的。
教出来的学生更倾向于理论,与周璇想培养的中医接班人,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当然,想长远可持续性的发展中医,光做工作这些还不够。
西药学每一种药都有严谨的元素表,药物成分出具详细的分子。
而中成药与之相比太过随心所欲,甚至讲不出药方如此搭配的具体依据。
只能尽量往每种药的特性,和病症的体现来解析。
周璇前世加入中医研究中心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成就之一,就是独立研制出一种将汤药,浓缩成药丸的法子。
要说中药丸的制作方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当下,已经属于司空见惯的事。
为何还会引起医学界关注。
只因周璇研制出的法子,能100%保持药效,其效果堪比现熬的中药汤。
服用过中药的,应该都曾听医师交代过。
如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得开药回家现熬,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吸收药效。
无论是医院代煎真空保存,还是制作成药丸冲剂,这些法子都得失去一些药效
同样的方子对比现熬的药汤,得服药较长时间才见效。
如此可见,周璇搞出来的新式制药的方法有多难得。
而周璇能想到改进熬药方子,都是受前世研究中心,推陈出新的研究氛围影响。
开动脑筋的同时,更是借着合作的理解,不着痕迹将空间里,许多失传药方慢慢合理化拿出来。
如今仁和学院刚成立,很需要这样一家研究所。
周璇准备请学院里的所有教授,和原本就职的中医科大学药剂学毕业生加入。
集思广益,发挥头脑风暴,说不定能创出奇迹。
新研究所刚成立,周璇先给大家打个样。
先把空间收藏的药材人工种植大全,及各种药材适配的炮制的方法,放到研究所让他们去一一验证。
激发大家积极性的同时,让大家更直观了解先辈们的伟大。
古代社会光一个药材炮制产业,就养活不少人,有些手法甚至是家族不外传的秘密。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刨制药材的手法都已失传。
周璇拿出来的资料很齐全,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涵盖已发现的中草药炮制手法,每种药都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古朴的封面,大气神秘的手写楷书,让大家一眼就认出,这绝对是文物级别的。
简直高兴的像老鼠掉进米缸,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地投入研究。
其中新成立的药材炮制科,和药材种植科的几位教授,更是欣喜若狂,如今他们缺的正是前人的经验。
生怕研究所的那群家伙,没轻没重把古籍弄坏,自告奉勇将资料手抄备份。
然后不顾所有人反对,强硬的把古籍原本,宝贝似的供在办公室里。
就是他们自己拿来的授课资料,也仅敢动用备份,而舍不得弄坏这些古物。
后来越传越邪乎,都在传“仁和”学院的养殖副业搞得这么好。
全赖那几本古书籍,才能种植出成色那么好的药材。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穿书 空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