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玄幻 > 《成长之路[慢穿]最新完结》在线阅读 > 正文 成长之路[慢穿]_分节阅读_第166节

成长之路[慢穿]_分节阅读_第166节

默陌书 0字 2024-08-15
  康熙对于皇太后的这些想法可不了解, 不过即使他知道了,估计也只会鼓励皇太后这样做。
  要是不用大清这边出兵,就能够让科尔泌那边安分的待着,康熙还是乐见其成的。
  康熙的确野心勃勃, 想要在有生之年收复更多的领土, 但大清这几年底子实在是太虚了,还得好好休养生息几年, 恢复一点国力才能够谈下一步行动了。
  这次东巡, 反正皇太后也要去, 陶长安特地求了康熙, 把荣妃和邵阳她们一起带上了。
  毕竟对于宫里的女子来说, 她们一生当中能够出宫看看的机会非常少,去一次少一次, 有机会合适她们去的话, 陶长安当然不会忘记带上她们的。
  邵阳这还是第一次跟着大部队东巡呢, 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实在是太过新鲜了,一路上仗着武功好, 小夫妻两个人可是王得十分尽兴。
  荣妃年纪大点了, 她可受不了年轻人那仿佛不会累的精力,主动去陪皇太后去了,可不想耽误小儿子夫妻两个人相处。
  儿子成亲已经有几年了, 可对于他的身体情况, 无论是太医院那边的太医, 还是民间找来那些医术精湛的大夫, 都是束手无策的状态。
  荣妃见小儿媳在知道了儿子的身体情况以后, 对小儿子还是一副不离不弃, 感情十分深厚的模样, 就不得不感叹这个儿媳妇真是娶对了。
  有这么一个对儿子好的儿媳妇,荣妃这个做额娘的,都能够放心不少。
  为了让小儿子夫妻两个更好的培养感情,荣妃干脆去找宫里的姐妹自己去玩了,偶尔也能够去皇太后那里坐坐,顺便欣赏一番东巡路上的各种美景,日子过的同样有滋有味!
  只要有机会,小儿子都不会忘记把自己这个额娘带上出宫走走,能够有这样有孝心的儿子,荣妃心里还是感到非常满足的。
  正是因为小儿子对自己这个额娘这么孝顺,所有荣妃才更想让他们夫妻两个之间的感情好一点,这样等自己走了以后,也不怕没人陪着小儿子了。
  反正自己这个当娘的在儿子心里面非常重要,小儿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想到孝顺陪伴自己。
  即使小儿子娶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妻子,但却没有因为这点,就娶了媳妇忘了娘,反而连带着儿媳妇一起孝顺自己。
  好像娶媳妇,就是给荣妃自己多找了一个女儿回来孝顺自己一样。
  明白自己在小儿子心中的地位无可代替,也没有人能够撼动,这就让荣妃更想让小儿子获得幸福了。
  以后即使自己走了,也不用担心小儿子孤零零的一个人。
  要是可以的话,荣妃更想让小儿子多生下几个孙子孙女,这样以后就不担心没人孝顺小儿子了。
  可谁让小儿子的身体居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只能够说天妒英才,估计是老天爷觉得小儿子各方面都太优秀了,这才特地让小儿子有了这样一个缺陷吧!
  在小儿子身体还没恢复正常之前,荣妃只能够当一个助攻,让小儿子夫妻两个多相处相处,培养出更加深厚的感情了。
  康熙和荣妃两个人都不给陶长安赐女子,后宫那边皇太后是跟着康熙走的,康熙都没做的事情皇太后自然也不会去做。
  外面的人即使奇怪陶长安为什么只有一个嫡福晋,但看陶长安跟邵阳感情好,皇上和荣妃都没说什么了,也就不操心这个了。
  私底下其实很多人也在猜测陶长安不行,要不然他们夫妻两个也成亲好几年了,怎么三福晋肚子一点消息都没有?
  要是三福晋生不了,那皇上和荣妃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不赐更多的女人到三皇子那边开枝散叶的。
  能够让康熙和荣妃不动,任由三皇子后院只有嫡福晋一个人的,那原因肯定是出现在三皇子身上了。
  虽然众人心理对这点有所猜测了,但连皇上都不说了,他们这些人也不敢随便乱说。
  不过在看到陶长安这个三皇子的时候,目光总是难免有点异样的。
  对于这样的待遇,陶长安那是一点都不在意,自己有没有问题自己最清楚,人家要是想要多看自己几眼就让他们看吧,反正也不会少块肉。
  夫妻两个在塞外那边每天骑马射箭,搞烧烤做美食的,日子过得确实十分舒服,至于朝中的事情自然有康熙他们去操心,陶长安只要带着老娘和妻子好好玩就是了。
  这样放肆游玩,除了需要对康熙和皇太后恭敬点外,就不需要顾忌太多的日子,实在过得非常开心,陶长安还搞了不少塞外的特产带回京城。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没什么太大野心的皇子,只要不做那些会犯忌讳的事情,还是能够有不少自由度的。
  陶长安这一年过得还是非常舒心的,并没有什么糟心事需要烦恼,跟胤礽在海外的基地建设得也都不错,要不是作为皇子,轻易不能够离开京城,陶长安都想亲自到海外那边去看看自己的基地是个什么情况了?
  不过即使自己不能够亲自过去,但整个小国家的建设也是在他的设计下一点一点的完成了,如今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就差人口不够这点了。
  人口的事情可以慢慢发展,只要自己基地那边生活好过,不愁会吸引不到足够的老百姓过去定居。
  在建设基地的时候,陶长安考虑了很久,为了能够把基地建设得更加的完善稳固,他还是把水泥配方给蝴蝶了出来。
  不过水泥这个事情他只用在了自己基地建设上面,倒是没大范围的推广出来,至于以后会不会把水泥带回大清,那就要看后面的情况来决定了?
  毕竟要是自己手里老是能够出现好东西,周围的人就是再傻,估计也会发现自己有点问题了。
  从他手里能够拿出古武和发现特殊植物,已经算是他能够做的最大程度了,至于其他好东西,自然得安排合适的人,让他们发现并带回来才行啊。
  一个人手里冒出太多好东□□占所有好处这可不行,从表面看还是得百花齐放,从不同的人手里弄出点好东西,大家都能够占点好处才是最合理最安全的法子。
  第二年的时候,康熙进行第三次南巡,去巡视黄河河堤以及在江宁那边进行阅兵,在这样的事情上,就不会再带太多女眷一起出行了。
  黄、淮连年溃决,让下面的老百姓经常被淹没,造成巨大的损失,以前每年在黄河河堤建设上面,朝挺方面就花费数百万的银两去修建,可仍然经常决堤,给朝廷和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能够更好的修建河道,同时也是为了安抚两岸遭受了水灾的老百姓,康熙这才决定去巡视黄河、淮河的那些堤坝,看看要怎么修筑河堤?
  毕竟朝廷这边花费了这么多银两在两河上面,但却一点成效都没有,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康熙这次带着擅长修建河道的专业人士,仔细的沿着两河的河堤查看了一遍。
  陶长安作为诚郡王,这次也被康熙带出来了。
  看到两岸那些老百姓遭受了这样多的洪灾,那惨状真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陶长安到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后,他就开始考虑要怎么把水泥配方带到大清这边了。
  毕竟要是有水泥可以帮忙稳固住河堤的话,两岸的老百姓就不用在连年的遭受家园被毁的灾难了。
  水泥配方这个事情毕竟十分重要,陶长安安排好了人手,让他们装作是商队刚刚从海外获得的配方,特地回来献给大清的。
  康熙这次南巡,也是亲眼见识到了洪水的危害,他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巡视完河堤,就有人特地过来献上水泥这样可以解决河堤稳固性问题的好东西来?
  在亲眼见识到了水泥的好处以及低廉的成本后,康熙更是龙颜大悦,重重的奖赏了那从海外获得这样好东西的商队,还给领头的封了一个五品的下官来当,让他负责指导水泥的制作!
  康熙当初决定开放海禁,允许出海以后,居然能够给自己带来水泥这样的好东西,这确实算是意外之喜了。
  因为这个商队是以前跟陶长安那边的商队合作过的,那个商队的队长其实也是陶长安安排的人。
  反正好处最后都会落到自己这边,陶长安安排起人手来,就比较爽快了。
  看到康熙很快就安排好人手,去制作更多的水泥,并且还运用在了修路上面,举一反三的把水泥的功用做到了极致。
  胤礽那边看到又是一个新出现的东西,也只以为水泥真的是那些商队在海外意外发现的好东西。
  毕竟要不是他们经常的派人到海外去进行贸易,其他商队也不会跟风一起去。
  水泥的出现,估计就是他们无意当中引出来的结果。
  反正胤礽上辈子的时候,一直被困在皇宫里面,并不知道海外有没有水泥这样的东西出现?


第238章
  如今可能是自己重生引发的蝴蝶效应, 大清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幸好这些变化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很多事情甚至自己也掺和了一脚。
  因为新事物的出现并不都在一个人身上,而是随即的出现在某个人身上, 胤礽也没有怀疑这些事情跟陶长安有关系?
  不过水泥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在工部那边研究了各种水泥的用法以后,大清各方面基础设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因为水泥制作成本十分低廉, 在保证了黄河淮河那边堤坝的用量以后, 京城这边率先在各个街道上铺起了水泥路。
  平整光滑的水泥路, 让马车行驶在上面的时候, 平稳了很多, 受到了各方面人的一致好评。
  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钢筋的出现,不过治铁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当初为了改进船只, 陶长安可是特地引导了那些治铁人员提高了治铁技术, 让铁器里面的含铁量得到了十分大的提高。
  不过大清这边的治铁技术到底比较差,铺路和修筑堤坝的时候, 还没有奢侈到可以用那些铁器一起修筑到堤坝和路面上的。
  即使没有铁器加固堤坝和路面, 但可不能够小看这个时候人们的聪明才智,除了往水泥里面搅拌沙子和石子以外,还往里面加了一些可以更好凝固堤坝和路面的材料进去, 让堤坝和路面可以使用的寿命更加长。
  要不是看到了两岸老百姓遭受洪水之苦, 估计陶长安还不会那么快的把水泥这个东西拿出来, 如今见康熙把水泥这个好东西利用到极致, 陶长安看了还是感到十分高兴的, 算是没有枉费自己免费拿出水泥的初衷了。
  胤礽这次也是跟着一起出来了, 并没有留在京城那边留守, 看到老百姓受苦他也是有所触动的,不过既然如今已经有了水泥这个好东西,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有康熙安排,胤礽对康熙的能力还是非常肯定的。
  想到今年老三就是因为敏妃过世却在没注意,居然在百日里面剃了头,被康熙这个皇阿玛把老三从郡王爵位降成贝勒的事情,胤礽就忍不住反复在陶长安耳边念叨,让他要注意这些礼节的问题,可不能够在这些方面犯了康熙的忌讳!
  陶长安本来还没有注意到这一年对原主来说的特殊性,被胤礽这么反复的一提醒,就想起来原主那个时候平白丢掉一个爵位的事情来了。
  只能够说原主没过百日就剃头这事做的确实不对,还平白跟老十三结了仇,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尽管这里面可能有被人算计了的原因,但跟原主的粗心大意也有点关系。其实陶长安也没有注意到后宫当中敏妃过世跟自己有多大的关系,毕竟他跟后宫的宫妃可不熟。
  但好歹是老十三的额娘,人家正在悲伤的关头,原主这个时候表现出对死者的不尊重,可不就是妥妥的把老十三的仇恨值给吸引过来了嘛!
  如今换成了陶长安自己,从南巡回京以后,在胤礽不放心的叮嘱下陶长安肯定是不会犯这样低级错误的。
  没有了这事,郡王的爵位仍然牢牢的呆在陶长安头上,可没给其他人笑话自己的机会。
  南巡回来没多久,永定河那边也出现了决堤的情况,因为有水泥这样的好东西出现,康熙就下令全速生产水泥供应黄河淮河以及永定河这些洪水比较泛滥的地方,先修筑堤坝。
  考虑到地下人可能出现偷工减料或者隐瞒不报的情况,康熙还命令胤褆这个长子带领八旗将士一起修筑堤坝,加快那边工程的进程,尽量减少洪水对老百姓的影响。
  胤褆的性子比较直率,做不来那种弯弯绕绕的事情,有他在永定河那边看着,康熙还是比较放心的,至于胤礽这个太子,康熙可不放心让一国储君去做这些事情,万一被那些反贼抓住机会进行刺杀,可就不好处理了。
  虽说胤礽这些年习武成效不错,但放他一个人出去办差,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康熙心理到底是不大放心的。
  至于让老三去?在康熙眼里陶长安就是一个吃不了什么苦的人,让他去修筑堤坝,估计没几天就要跟自己诉苦了,还是让胤褆这个比较能够吃苦的长子去办这个事情妥当一点。
  陶长安在大清这边混了这么多年,给人的印象是他武功虽然十分不错,但在为人方面还是比较娇气,偏向文人的娇气,比较喜欢享受生活,让他去干点复杂或者辛苦的差事,他一般都是不大愿意去做的。
  陶长安的行事作风也是往这些方面偏向的,反正即使他不去办那些差事,康熙自然会派其他人去办。
  康熙手底下人才济济,能人还是非常多的,即使不想派臣子去办差事,自己那些兄弟一直愁没有差事可做,都会抢着去做的,自己可没有必要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反正自己已经拿出很多好东西惠及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于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其他人知不知道,这对陶长安来说也没什么意义,他也不在意这样的虚名。
  把能够做的做了,剩下的时间,那就是陶长安好好享受生活养老的咸鱼人生了,傻子才去跟其他人抢着去办差事呢。
  反正他的爵位已经是郡王了,只要没做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康熙这个皇阿玛也不会轻易的掳去这个爵位。
  在其他兄弟还没有爵位,或者只是贝勒的时候,陶长安对自己头上郡王的爵位,还是非常满意的,没有那种一定要努力获得康熙看重,得到更高爵位或者拥有更多权利的想法!
  九月份的时候,大清朝发生了一件震惊所有读书人的乡试科举舞弊案,听闻顺天府那边居然有人科举舞弊,这让得到消息的康熙十分震怒!
  科举取士可是关系到朝堂选拔人才的大事,读书人也是靠着科举出仕才能够当官的,如今居然在可以说是关系到大清根基稳固的地方,出现了舞弊,这简直就是在啪啪的打康熙这个皇上的脸!
  天下读书人听到这个件事情,瞬间哗然,科举的时候要是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的取仕,那他们辛辛苦苦寒窗十多年苦读岂不是一个笑话?
  顺天府那边这一届的考生都聚集起来,要求官府这边清查舞弊案,给大家一个交代,取消这次考试的成绩,要求重新进行一次乡试!
  出了这样的事情,康熙当然要派钦差过来进行清查了,这个案子要是不查一个水落石出,他都无法向天下读书人交代。
  在考虑钦差人选的时候,康熙也是思考了很久,综合各方面考量以后,为了能够尽快的把舞弊案彻查清查,派过去的人必须身份足够,为人也足够正派清廉才能够服众。
  最后康熙选了于成龙作为钦差人选,当然为了能够在身份上压得住顺天府那边的人,康熙还特地派了胤禛过去协助办案。
  毕竟胤禛的性子也是比较容易较真,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让他去办这样的差事还是比较合适的。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