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最后还真成了迫害安国公218
宛平县令是实打实松了口气,把手里卷子递了上去。
林如海不可置信的看了顾庆之一眼,不明前因后果的他,如今满眼都是:我觉得你有问题。
不过是县试第二十六名,竟然叫陛下宣来了朝中所有能排得上号的实权高官来给你点评卷子,你怎么好意思的?
但是立即,林如海就打了个寒颤。
要丢人了啊!
可顾庆之面色严肃,绷得紧紧的,一点表情都没有,完全没给林如海回应的。
县试一连五天,顾庆之是都考了的,五张卷子被众位大臣一一传阅。
点评也很是友善。
“不错,读书不到两年,能考到这个水平,已经很是不错了。”
“字也可以,很是工整。我当年练字的时候——”
旁边一人接了上去,“毕竟长大了,手腕也比小孩子有力量。”
“是极是极。”
宛平县令还拿了第一名的卷子,为的是怕有人说他判卷子不严,不过看这个架势……他提也不提,站在前头把卷子挡住了。
但是屋里又有谁看不见呢,不过是才经历了那么一场“事故”,如今还在谨慎期罢了。
“就是这诗写的……嗯,没有……不太有林大人的文采啊。”
林如海也正看卷子呢,以他的眼光来看,八股的方向是没问题的,就是再深入一些就更好了。
二十六名实至名归,甚至可以再往前几名也没问题。
听见这话,他抬头一看,大家如今都聚在皇帝身边,直愣愣看着皇帝手里的那首应制诗。
皇帝笑道:“安国公,来读一读。”
顾庆之面如死灰,有种要在大庭广众下朗诵自己浏览器记录的毁灭感,他板着脸,接过卷子,力求让自己像个没有感情的AI朗读机器。
终究还是被他们迫害到了安国公……
“天子脚下好风光,诗情画意耕织忙,万国来朝齐声贺,共赞大魏永流长。”
“嗯,不太工整啊。”
“咳,要读四书五经,又要学写诗,能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平仄、韵脚还有对仗,都有改进的余地啊。”
这不就是说平仄韵脚对仗都不合格呗……顾庆之心酸的闭上了眼睛,想起他师姐说的,“打油诗也是诗。”
什么?他竟然说出来了?
“没错,打油诗也是诗。”
御书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诗歌是要累积的。”林如海不免也要出声分辨一句,他严肃正经里透着点慌张,“也要仔细品味,体会生活,他如今还年轻,以后必定不会止步于此。”
“没错没错。”白景善拍了拍林如海的肩膀,窃笑道:“这诗已经有了林大人一分风采了。”
一分?
可见尴尬并不会消失,但是会转移。
……顾庆之再次心酸。
这个时候,林如海艰难的推卸了责任,“其实他的诗不是我教的,是我女儿教的。”
屋里没人信,大家都乐呵呵的。
顾庆之突然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他语速极快,“的确是我师姐教的,我师姐作诗极好,没几个人比得上她!”
顾庆之骄傲的挺起了胸脯,一副你们都不如她的表情。
“不信?不信等着。”顾庆之拉过全公公,道:“去林府拿我师姐的诗本子来。”
皇帝等着看热闹,也想多点事儿冲散这尴尬,总之是不能安静下来的,当下挥挥手就叫全公公去办了。
全公公出去,御书房里的话题又转到了顾庆之的考卷上。
“诏、诰、表、彰都写得很是规矩。”
那是当然,古代公务文写作,他可是能在皇帝御书房看奏折学习的,那肯定不会出问题呀。
“判语也很是清楚明白,不愧是御史教出来的。”
这下林如海也稍稍松了口气。
顾庆之笑道:“大魏律我看了许多遍了。”
皇帝也道:“前头那个详细解释各项条文,就是安国公提出来的。”
白首辅肃然起敬,“安国公有大才。”
“不过这道五经题倒是答的倒很是别致,我虽然也治周易,倒是没想过能从这个角度来解读。”亲自上了折子请给顾庆之加衔礼部尚书的礼部尚书也提了个建议,“不如叫安国公也写一版周易集注?”
皇帝都没怎么犹豫,立即就答应了。
一来是能给将来封他做国师起个良好的铺垫,二来他有这么个能人,用完就算完了?那肯定不行,必定是要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周易是五经之一,字数仅仅五千字出头,治周易的学子不在少数,就像这次科考,五经一共十八位阅卷官,周易这一房就足足占了五位,可想新的周易集注,能有多大的影响。
连他这个皇帝也能留下个伯乐的好名声。
顾庆之客气了一下,“不如用钦天监的集体名声。张监正的周易更是精通,不在我之下。”
于是顾庆之又得了个善于举荐人才的好名声。
从宫里去林家,要不了多少时间。更何况如今是二月的晚上,天气冷人也少,人少马就能跑起来
总之宫里人快马加鞭取了诗本子回来,御书房里还在聊五经集注,顾庆之是知道皇帝心意的,他甚至还提了编纂新四书集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