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回京第八天198
有时候他甚至会有一种文序不是什么王夫,而是真正商人的错觉,至少他没看到哪个皇亲国戚或者官夫人天天往外跑。
文序把手中的银锭子丢给他:“你看看这银子是不是真的。”
黄五手忙脚乱接过,认真端详后说道:“是真的官银。”
大盛官银是各地官府拿了批文自己打的,规定了银子的重量和成色,还要打上各地的银戳,防的就是像前朝一样,银子都交入国库,再发出来的时候,银子成色变差了。
黄五小心翼翼道:“陈氏那会大势敛财,各地收上去的税银都会被融了重新锻造,足斤足两的银子,重新打完后十两变九两,到了后面,一锭十两的银子,实际上只能买六七两的东西。”
“各地官员怨声载道,又不敢和陈氏对着干,只能想方设法镇压讨说法的民众。直到南地遭了洪涝,朝廷拨了五十万两的赈灾银,拖拖拉拉过了各个官员的手,到受灾地的官府时,居然连十万两的米面都买不起,更别说修堤坝了,所以这才……”
皇上带头贪,底下的朝廷官员自然也有样学样,反正银子从国库出来的时候就成色不足,谁也不知道过自己手里时,那些银子有没有被融了重铸,其中又掺了多少杂七杂八的东西撑重量。
所以天临帝一登基就规定了除去朝廷的官银外,各地也可以自己铸造官银,银子的重量和成色都有明确规定,每年户收地方税银的时候,都会让地方总督派兵守着,一旦银子的成色、重量不对,当地巡抚立刻被押起来。
也不是没有人想过文武官联合瞒天过海,但是天临帝说了,这些税银怎么收上来的,以后就怎么发下去,不想以自己管辖的地方遭灾时赈灾银子用不了,那就老老实实按规定来。
否则到时候朝廷把当地的税银发回去,要求做出怎样一个赈灾成果,结果那些银子却连填饱灾民肚子都不够,那当地的巡抚连同总督都得被问责。
毕竟一个是负责地方官银锻造的,一个是负责押送税银进京的,谁知道银子在谁手上出了问题?
再加上各地官员派系不同,文武官的治下理念不同,为了安安生生不被人抓住把柄,地方官员也老实了不少,都不敢做出头的鸟。
黄五怕文序不清楚凉州官银四个字的含金量,便解释道:“不知道老板您有没有听过‘凉楼越古中怀林’这句话,这分别指大盛的几位知名富商:凉州楼家,越鲤府的古家,中州怀城的林家。”
“不过其中居于头位的楼家又复杂些,楼家主支皆为读书人,据说连家里的下人都能吟两句诗,而旁支便是彻彻底底的商人,生意都做到其他国家去了,所以在当时陈氏的剥削下,楼家也没受太大的影响。”
“而楼家主支嘛……老板您应该听过楼大家这个人吧?他身为前朝中期的进士,不做官反而去做夫子,一当就是一辈子,说句桃李满天下都是谦虚了。”
“据说楼家主支每一代都这样,读书,科举,好像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学,然后就回去当夫子,他们教出的学生当官的有,做夫子的也有,所以当年南地洪涝的赈灾银一事,年过五旬的楼大家斥骂了一句陈氏,陈氏就想对楼家旁支的产业动手,这才有了各地学子响应皇上的起义一事。”
“对了,据说皇上还是明家少爷时,也曾受过楼大家的教导。还有人猜明家少爷一介文人之所以起义成功,就是受了楼大家的指点。”
看到文序一脸思索的模样,黄五最后才说:“商人重信,就是因为楼家旁支生意做得极大,而每一任凉州官员又都是楼大家的学生,自然会为了维护楼家的信誉,不敢在官银上动手脚。”
当时各地可以自己铸造官银的圣旨一出,加上新朝成立还没来得及开恩科,一些没有大罪的前朝官员还能在位置上多呆一段时间,导致各地的银子成色不一,反正只要送进上京城的税银符合标准就行了,至于在民间流通的如何,皇上也看不到。
结果谁也不知道皇上会派人暗中巡视,各地官员杀了不少,唯有凉州的官银一直没有出过问题,实打实的银子,一点水分也不掺。所以民间百姓除了喜欢上京城的官银之外,就只喜欢凉州的官银。
这个现象也导致其他地方官银的购买力下降,逼得那些有小心思的官员们不得不认真执行官银铸造条例,否则自己发的银子没人用,流通不起来,这个官府就废了。
文序听完沉默了一会,才开口让黄五退了下去,如果他的猜想是真的话,那他好像知道盛天帝当初为什么想让他一个哥儿嫁给太子做正妃了。
一句话就能让天下读书人揭竿而起的楼家主支,世代累积不少财富的楼家旁支,如果他娘真的是楼家女,如果楼家一直都知道他的存在,那有了楼家的暗中支持,在他成为太子妃的第二世里,太子烨能成功登基真的一点也不奇怪。
而楼星予的推演中,他这具身体因为赐婚圣旨死去的第三世,太子烨还要靠委身于已经掌控枭王兵权的李长擎,才能和得到朝中诸多大臣支持的二皇子分庭抗礼几十万字的篇幅。
“唉……”文序幽幽叹了口气,有一种已经看到答案,又不确定对错的惆怅。
总不能直接找上门去问楼家吧?那他多少有点自以为是了。
“公子您怎么了?”青石一脸担忧,黄五离开后公子就愁眉不展,难不成这些银子会惹出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