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小晚想摄政王299
接着汇报任务交给兵部。
兵部侍郎汇报时,说话的条理是清楚的,但此人的眼神有些闪烁,像是唯恐跟卫晩岚对上视线,多少令卫晩岚感到奇怪。
瞧见此人头顶的气泡:
“荣培元,兵部侍郎,欲在任做出一番事业,奈何处境尴尬。”
这时卫晩岚忽想起,上任兵部侍郎是秦臻。
叛臣秦臻。
这人很有可能是在担心,皇帝对兵部侍郎这职务,还心有余悸吧?
卫晩岚歪了歪脑袋,很想告诉他,其实朕也没那么小心眼。
兵部侍郎道:“供给前线的甲胄与军队常服,轻便透气。皆是大魏军器监的最新设计。充分考虑了突厥的气候条件。既能够抵挡早晚的寒气,又能保证日间行军时的透气舒爽,避免将士们因穿着不适而受到影响。”
说着兵部侍郎唤来小吏去取样品。
样品由漆盘端来。
小吏跪呈卫晩岚,盘中是几块甲片,金属坚硬,却很是轻盈,如果卫晩岚没有猜错,大魏兴许现在已经琢磨出了合金工艺。
里头还有片巴掌大小的布料,不薄不厚,但很柔软透气。
两样确实都是好东西。
卫晩岚欣慰地点点头。
人前营业,称赞道“朕心甚慰”。
脑袋里面想的却是:摄政王是不是又要换新皮肤了?
每一次大魏军备革新,摄政王是不是都要换一次衣甲?那摄政王肯定是有许多柜子铠甲的男人了,嘿嘿……
兵部侍郎汇报完,忽然噤了声,等待皇帝的进一步指示。
卫晩岚一时出神,连忙牵回思绪,问:“军粮够吃嘛?”
摄政王有好好照顾朕的饮食,朕也要投桃报李,让他跟军士们即使在前线也能吃点好的。
兵部侍郎汇报道:“军粮方面,今年麦收喜人,朝廷粮草充足,从各地征收上来的新粮,正在源源不断地直接运输到前线,兴许再过几日,大军就能够吃到新麦子了。”
卫晩岚鼻端似有麦香气,追问:“也能吃到蔬菜水果跟肉食吗?”荤素搭配也很重要的。
兵部侍郎:“能。这些都由距离前线最近的当地供应。”
卫晩岚点点头。又觉得给当地百姓增加了负担,想了想说:“不要强行征收,必须按价购买。朕也会委派监察御史跟进此事。”
众官员听后皆是更加惶恐地点头。
督运司内也太肃穆了!
搞得卫晩岚还是很不适应,总觉得只要自己再在这里多待一会儿,所有人就像是浑身长满了刺,哪都不自在。
可事关前线,如果问不清楚,卫晩岚又会不放心。
他于是和平鸽属性发作,想找些话题缓解尴尬气氛,就扯到了粮草运输方面,问众官员:
“军用物资怎么运到前线?”
兵部侍郎连忙回答:“陛下,走这条线!”他说着连忙给皇帝指引。
原来在督运司密密麻麻的人墙背后,挡着张军用地图。
那地图所绘,乃是从长安到与突厥交界地带,此图规模性质,虽远远不如兵部议事堂那张沙盘壮观,但也有好几平米,能唬得住卫晩岚这个现代人。
兵部侍郎拿起根指示杆,拨拉开人群就开讲了:
“陛下,粮草将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凉州,再通过玉门关,穿越戈壁滩,最终抵达西域与摄政王全军汇合。”
指示杆的杆头,在他提到这几处位置略作停顿。
卫晩岚看着地图上弯弯曲曲的曲线,小鹿眼闪过一丝疑惑,他发现物资想投喂给摄政王,竟需要在地图上绕好大一圈。
于是他手指了指,想起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
“为什么要穿越戈壁?而不直接越过这座山?那样军粮运输的速度岂不是更快?”
他未料到的是,这番话过后,督运司非但没有气氛缓和的余地,反倒是冷得就像是沉寂了下来,空气都仿佛凝滞。
兵部侍郎当即默了默,握着根指示杆,不知怎么回应皇上的提议,显得为难得有点可怜。
“这——陛下……这……”
他想说,这不是一般的山。
这是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
上次的军报还表示,这块地段局势尚且不明,万一还在突厥人手里,等同于羊入虎口,这种山真的翻越不过去!
可是这话他能明说吗?
明说不是跟皇帝唱反调吗?不是让皇帝对兵部侍郎更讨厌了吗?
兵部侍郎宛如被架在火上烤,欲言又止,嘴唇开开合合,运粮队伍和大魏军队似乎危在旦夕。可是他几乎是把所有的心眼子都用上了,也没能想出个合适的方法,婉转提醒卫晩岚。
结果就在这时候。
督运司许多人齐刷刷地跪下嚷道:
“陛下真乃是不世出之英才啊……”
“前者开办督运司乃是创举,现如今又想出如此奇计,实在令人畏服!”
“陛下文成武德,光照四海,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兵部侍郎荣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