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212
厂房已经快要搭建好了,颜真卿的夫人韦芸也已经来到了伊川县,李长安旁敲侧击问过韦芸,她虽然出生大家族,却并不像一般的大家族子弟一样认为做工经商是一件丢家族颜面的事情。可以先让工匠加急赶出一小批工具先用着,等到第一批布帛卖出去以后再雇更多人。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幽州节度副使安禄山升官了,被封为了营州刺史,充平庐军节度副使,押两番、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1]。
李长安还是从沈初信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听说安禄山给长安城中不少人都送了许多珍贵的财物,沈初在信中告诉李长安,虽然她没有在长安城可作为颇受帝王宠爱的小公主,安禄山也给李长安备了一份礼。
沈初来信是问李长安是将这一份礼收下还是退回去。他的意思是最好退回去,可又不能确定李长安是不是想利用这件事做些什么,于是就写信过来问一问李长安。
李长安当然是选择退回去了,和李林甫不一样,李林甫没等到安史之乱就死了,所以在利益没有冲突的情况下李长安还可以和李林甫维持表面和平。
可对于安禄山和杨国忠这样的敌人,必须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和他们不对付。
要是她真收了安禄山的礼,那日后安史之乱一爆发,岂不是别人就会议论“寿安公主前几年还收了安禄山的贿赂了”,到时候她还怎么大张旗鼓收拢安禄山的反对派。
李长安写信告诉沈初不但要把安禄山的礼给他扔出去,还要上奏安禄山贿赂朝臣,总之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和安禄山划清界限。
不过有人比李长安和沈初的行动更快,张九龄现在还活着呢。
张九龄早就看安禄山不顺眼,要不是李隆基护着安禄山,几年前张九龄还当宰相的时候就按照军法杀了安禄山了。
哪怕现在张九龄已经不是宰相了,可他对安禄山的仇恨一点都没有减少。张九龄坚定不移的认为,安禄山日后会霍乱大唐。
刚一收到安禄山升官的消息,张九龄就义愤填膺地写了一大篇洋洋洒洒的奏章送到了朝中。
但凡是史书上记载的奸臣,张九龄都把安禄山跟他们画上了等号,就差直接当面指着安禄山的鼻子骂他了。没有指着安禄山的鼻子骂也只是因为张九龄目前见不到安禄山,而不是张九龄不敢指着他鼻子骂。
张九龄的文采何其好,一封奏折愣是让他写出了慷慨悲愤的感觉,李隆基看着张九龄的奏折,心里一边赞叹着张九龄的文采一边发愁。
一个是自己如今的宠臣,说话好听还每回入朝都给他送珍奇物件孝顺他。一个是自己心里暗中觉得对不起的白月光,说话不好听,但是的确是打心眼里为了自己好。
李隆基看着张九龄要求降职安禄山的奏折,只能一边在心里感慨帝王难做,一边把奏折往炭盆里一扔当作看不见了。
或者说,李隆基对于自己的臣子们之间互相敌视其实乐见其成。
平衡朝堂,臣子之间有矛盾冲突,他才能利用这些矛盾冲突去平衡朝堂,要是臣子之间和和睦睦,那才会让他这个帝王感到恐惧。
今年的大唐天气格外寒冷。
才九月,就洋洋洒洒下了今年的第一场小雪。
甚至连洛阳都下了一场小雪,只是洛阳的这场雪并不大,还没有落到地面便被砖窑中升腾的热气融化成了雨滴。
砖窑附近的几条路都已经变成了黑色,伊川县内靠近龙门石窟的地方有一座煤矿,名为龙门煤矿,李长安花钱从伊川县县衙中买下了这座煤矿,每天都有大量的煤炭从煤矿中被运到砖窑里,掉落的碎屑将这一段路都染成了黑色。
看到下雪,有许多孩子都在大街上十分新奇地跑来跑去,尖笑着打闹,觉得下雪很新奇。
大唐的气候温暖,洛阳很少下雪,要好几年才会下一场小雪,在很多孩子的记忆中还没有见过雪。
大人们高兴则是因为瑞雪兆丰年,洪水后他们补种了冬小麦,今年下雪明年一定是个丰收的好年份。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能想到这一场雪只是往后一个多月里许多场雪的前兆。
李长安巡视完了工厂,回到自己府上,伸出手掌,这时候雪花才能落到她的手掌中,而不是在半空中就被热气融化成了雪水。
她抬头看着天,雪花像盐粒一样往下掉,落在她的手掌中被体温融化成雪水从指缝间流下。
李长安轻轻叹息一声。
开元二十九年,最大的一场天灾要来了。
开元二十九年九月,大雨雪,稻禾偃折,又霖雨月余,道途阻滞。是秋,河北博、洺等二十四州言雨水害稼[2]。
受灾规模达到二十四个州,这样的天灾就不是人力能够轻易改变的了。
赶在大雪落下之前,李长安派出的商队终于回到了长安,领头人孙大有只匆匆看了一眼他娘,紧接着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洛阳亲自向李长安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