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同舟共济
见有人推门进来,那人吝啬地抬眼瞄了姜柯源两眼,将挂在嘴边的粉条吸溜进去,说话的时候含糊不清:“买点什么?”
“要一包烟。”似乎是被这样古早的环境感染到,姜柯源下意识伸手去掏兜,除了手机,摸不出一张票子,只好又悻悻地收回手来。
那人毫不客气地从桌下抽出一张塞着支付码的立牌出来丢在姜柯源面前:“要什么牌子的?”
姜柯源在国内的时候是三好学生,没学过抽烟,出了国才跟着那帮洋人一起抽过两口,对烟的品牌几乎一概不知,一时间被问得有些反应不过来,咳了两声:“中华。”
“八十。”那人翘起凳子,伸长了手从身后的柜子里摸出一包烟来丢在柜台上,又继续低头看他的下饭电影去了。
姜柯源撕开烟盒外的塑料包装,站在路边躲雨。
他低着头,有些笨拙地从盒子里抽出一支烟来含在齿间,却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身上没有打火机。
一瞬间的烦闷将他笼罩,那支烟被重新塞回烟盒。
第32章 同舟共济
临近春节,衡州市内的人口密度随着春运一点点减少。
原本就是整个衡州市最不发达,被称为老年人聚集养老的浦峤镇倒和平时没什么变化,除了菜场里的摊头和菜品日益减少外,似乎和平常没有任何区别。
姜柯源从杜霖手里接过刚买好的一袋冬笋,默默跟在母亲身后往前走。
“我们今天下午去疗养院看奶奶。”杜霖转头和姜柯源说话。
她还像以前那样,做什么事儿都有着一份规划。比如现在,在菜市场门口小摊买完冬笋,她抬脚便直奔肉摊,全然不“留恋”路过的其他摊位和菜品。姜柯源站在母亲身后,看见她弯下腰,仔细地看着肉铺前陈列的那一排猪肋排,挑了半天,还是抬头对着老板笑了笑,“麻烦给我切两斤排骨,谢谢。”
“老样子?”老板和她见了好多次,笑着点头打过招呼,便熟门熟路地挑起一块肋排,一刀下去切成两半,“收你二十四,这块地方的肉更嫩。”
“好,谢谢了。”杜霖打开手机,扫过柜台上挂着的二维码,老板身后的手机随之响起一道响亮的机械女声,播报着刚才的收入。*
节假日期间的疗养院被前来探望老人的家属挤占得满满当当。
杜霖像词谴无数次来看望老人一样,把手中提着的保温桶举得高高的,才能避免被人群挤翻的现状。
“妈,给我吧。”姜柯源比杜霖高出一个头,伸手从母亲手里接过保温桶抱在怀里,“是A602房间对吧?”
“对。”杜霖跟在人群中往前走,快到无障碍的电梯时脚步一转,抬手退了楼梯间的大门,“人太多了,我们爬楼梯上去吧。”*
姜柯源跟在杜霖身后推开房门的时候,老人正独自一人坐在落地窗前发呆。
同房间的另一个老奶奶身边围着子女,显得另一边的她那么沉默孤独。
“奶奶!”
“妈。”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
老人先是怔了一下,握紧了拐杖,撑着座椅亮便的扶手缓缓起身,转头朝门口看了过来,随即露出了笑容。
“这是我给你带的,你最爱吃的冬笋排骨汤。”
杜霖把保温桶放在小桌上,已拧开盖子,肉汤的香气混合着冬笋特有的植物清香一起飘了上来,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便将桌边的三个人笼罩起来。
老人笑着,面上的皱纹挤着眼睛,却还是能让人看见她眼底的光亮,快九十岁的年纪,除了行动方面和年轻时候相比确实大不如前,还是透着满满的精气神儿。
杜霖已经从工作人员那儿拿了小碗,手脚麻利地从保温桶里盛了一小碗出来递到老人面前。
老人笑呵呵地捧起碗,开口先是玩笑般的“嘲讽”:“老了老了,牙齿也跟着一道不好,全都落光,吃什么都咬不动。”老人拿着勺子敲了敲碗,发出叮叮的声音,“现在吃个排骨冬笋汤倒好,碗里一根冬笋都没有的。”
“妈,”杜霖站在床边,忙着帮老人收拾床上的衣物,冬天衣服多又不好洗,疗养院里老人多,除非突发事件,每个老人一周内都只有固定的两天会有工作人员来帮忙收拾衣物。杜霖叠了三件毛衣放在床头柜上,扭头看着低头喝汤的老人,“那年后带你去医院看看,装一副假牙好了。”
老人喝汤的动作一顿,放下小碗摆了摆手:“我不要装的,多浪费钞票啊?再说了,装了假牙也不方便,隔壁房间那个阿婆,装了假牙还不是每天都在哎哟哎哟地喊牙痛,照样吃不了什么东西。”
“奶奶,这个东西好不好不是你说了算的,要看医生怎么说的。”姜柯源坐在老人对面削苹果,闻言放下手中的水果刀,将果皮丢进垃圾桶,拿了勺子去刮苹果,把原本脆嫩的果肉刮成果泥,“先去看看,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
“不要不要。”老人抬手,轻轻拂开姜柯源递来勺子的手,“我刚刚喝完汤,吃不下苹果的,你自己吃。”她皱了皱眉,摇了摇头,继续了刚才的话题,“到时候又浪费钱又吃力不讨好的,没意思。你们现在又要忙着工作又要忙着家里的,十个心思都不够用的……你看看瑞文,这段时间这么忙,天天在外地出差的,都多久没来过了?”老人低着头,眼神中显出几分落寞,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哎……不讲了不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