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学毕业
那确实,江若望是黄教授的得意门生,不止说过一回让她靠自己研究生的那种。
闻嘉嘉:“别觉得卖茶叶蛋的生意小,从茶叶蛋能衍生到早餐店,慢慢的打出品牌来,开成连锁早餐店,到时候就是大生意了。”
“说的是,但那是万中取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且利润不算高,不划算。”江若望摇了摇头。
闻嘉嘉抽抽嘴角,这时候的人多单纯呐。
就算是江若望,对早餐店的规划都是真正现磨的豆浆,真正的手工包子,馅儿也得是当天做的馅儿,半点不会想到“预制”上去。
这种情况下早餐店靠的就是薄利多销,她自然觉得不划算。
说实在的,要不是江若望已经决定要考研究生,规划着留校了,闻嘉嘉还打算拉她一起入伙开厂呢。
江若望性格好成绩好,还当过会计,进入到工作中时能拼命,比闻嘉嘉还能拼劲儿,是优秀的合伙人。
闻嘉嘉开个化机厂的想法就没消失过,她觉得自己金手指太利好这方面了,如果不开的话好像有点儿浪费。
甚至选址都已经想好,定在省会。
去年闻嘉嘉去看望魏岱时,发现省会在这方面有点儿空白,没啥竞争力。
而且交通好,旁边的几个市的市场颇大,厂子还是很有希望做大做强的。
闻嘉嘉都规划好了,先别一步登天,就从制氧机厂做起吧。
她能搞到一批相关设备,刚好还能无缝衔接80年代蓬勃发展的石油行业。
液化石油气贮罐,冷藏车冷藏箱等等,都能做啊。
闻嘉嘉越想越激动,恨不得跑回家继续做规划。
太久没工作了,竟然还挺想工作的,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第103章 大学毕业
闻嘉嘉在1981年时从大学毕业。
这年她28岁,而闻春和闻萱也已经13岁,早在前年时她们就已经小学毕业,升入初中。
她们算是比较幸运一届,因为她们小学毕业的那年,海市就开始实行小学六年制。
只是逃过了小学没逃过中学,原本的五二二变成六三三,闻嘉嘉本以为自己能跟她们同步毕业的,谁晓得还得再读一年。
两姐妹如今在附中读书,依然离不开闻嘉嘉的大学圈。
自从她们升入初中后表姨便轻松许多,她们每天能够自己上下学了,再加上小妹也进入幼儿园,表姨闲得只能挣钱。
钟慧胜没有靠吃食赚钱,闻嘉嘉曾经提过的做卤味被她否决了,因为没有专门的厨房,怕客人吃出问题来。
再者钟慧胜也不想一直呆在厨房,便选择了其他方法赚钱。
做啥呢?做衣服。
闻嘉嘉这才晓得,表姨竟然会做旗袍,而且做得很是不错。
海市好些上岁数的人就喜欢旗袍,所以她的手工旗袍还挺有市场的。刚起步时业绩不算高,但也有四五十。等口碑打好,名气传开后就不得了了,几乎每月都能拿个近百元,有几回甚至能达到120以上。
要说忙,表姨也没多忙。
每天基本就在这上面花4小时的时间,可见衣服的工费有多高。
攒了两年的钱,表姨成功拿下那套石库门住宅,都没动用老底。
不过她装修有得愁了,闻嘉嘉去看过,因为是几家人合住的原因房子破损得很厉害。好在不急着住,表姨就也没着急装修。
目前两人在考虑要不要回临和。
表姨道:“春儿和萱萱都要初三了,关键时候转校不太好。她们上学得早,本来就比同龄人小一岁两岁的学习更加吃力,现在要转学,太影响孩子了。”
自从高考恢复后,钟慧胜就对两孩子的学习看重许多。从前是闻嘉嘉会盯着她们学习,后来钟慧胜也同样如此。
也是因为有她盯着,两孩子才能把成绩维持在班级前三里。
闻嘉嘉叹道:“您说的也对,小妹还小没啥影响,闻春和闻萱在关键期。我去和魏岱商量商量,他都周周来信问了。”
这人就等着她们一家子回临和呢。
可还没等闻嘉嘉问,魏岱就传来消息,说是让她们暂且先别回去。
为啥?因为他再次高升,然后被调到省会军区。
因为刚调过去事情多,就让闻嘉嘉几人先留在海市一阵子,等他把那边理清了再过去。
闻嘉嘉挺高兴,本来都做好往后在临和省会之间两边跑的准备了,没想到魏岱也去到省会。
这样一来,自己省不少事儿。
就是临和的院子没法修了,当然闻嘉嘉现在也没钱修,修座园林得不少钱。
81年的海市还没有进入高速发展中,不过街上却悄悄的出现了不少的个体商铺。
她家附近就开了一家服装店,里面甚至有牛仔裤。
闻嘉嘉没忍住,跑去买了一条穿。
嗯,时隔多年再次穿上牛仔裤,感觉很一般,憋闷还硬。
吃食店也有,特别是早餐店,闻嘉嘉算是过足了口瘾。
毕业后的一个月,闻嘉嘉没嫌热,把海市逛了个遍。
大家都去单位了,只有她在到处转。
这时候是包分配的年代,都说“包分配,吃皇粮,一个萝卜一个坑”,分配个好单位是所有学生的心愿。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美食文 大鹅踏雪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