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180
他甚至去参加了邦德的葬礼,毕竟邦德‘死’很久了, 不安排葬礼说不过去。
出席葬礼的人并不多, 因为邦德没有血缘上的亲人。几个MI6特工和海军士兵抬着空棺来到墓地,领头的人抽走盖在棺材上的英国国旗, M女士念诵悼词,鸣枪队往阴云密布的天空放了三排枪,一身黑衣的布莱恩全程维持面无表情,在枪响后把手按在左胸前。
每个路过他前方的人都要低声说一句‘节哀’。
布莱恩对他们点头以示感谢,脑子里想的全是今晚吃啥。
葬礼后的几天, 无论是M女士、军需官Q、忙碌的参谋长还是MI6的其他知情人, 对待布莱恩的态度都分外和蔼。为了不露馅, 布莱恩也只好表现出一副心情沉闷郁郁寡欢的样子,冷不丁开个玩笑还会被人当成是在强颜欢笑,一度憋得他十分难受。
好在布莱恩马上又要出外勤了。
因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军情六处总算锁定了丢失的卧底名单的下落。
这份名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被公布出去将引起轩然大波, 好在它的加密水准也是世界一流,尽管距离装着卧底名单的手提箱失窃那一天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幕后黑手仍然没能将之完全破解。
军情六处久违地抢占到了先手。
友军位居上风引发的其中一项连锁反应是,负责审查MI6的‘情报和安全委员会’很难再拿M女士的失败说事,哪怕其中仍然有一些激进人士认为M应该为手提箱的丢失和詹姆斯·邦德的死负责,但M女士直言说过,她会在这个位置上干到挽回损失为止,那么再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时节给一个注定将要退休的老臣找不痛快就有些居心叵测了。
‘情报和安全委员会’的主席加雷斯·马洛里依然经常待在MI6总部,不过他一般也只是围观他们工作,并不进行干涉和评价。
另一项连锁反应是,抢走名单的幕后黑手在棋差一着后行事愈加疯狂,接连组织了两起恐怖袭击,第一次炸了布莱恩临时居住的公寓,第二次则在MI6总部大楼附近布置了狙击手。
这个人名叫拉乌尔·席尔瓦。
布莱恩在丹麦问出了此人的名字,又顺着名字从中国的报纸上找到了一则旧闻:十几年前,也就是1998年之前,拉乌尔·席尔瓦在香港为一个名叫奥利维亚·曼斯菲尔德的英国情报机构主管工作,是深受她信赖和喜爱的顶尖特工。
然而曼斯菲尔德女士后来却发现,席尔瓦私自参与进了针对别国的未经授权的黑客活动,因此在香港回归之际,曼斯菲尔德选择将这个忽视大局私自行动的手下交出去,以换取主权的平稳过渡。
拉乌尔·席尔瓦为他的错误行为吃了很大苦头,最终用藏在臼齿里的氰化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如今一看,他显然没死成。
**
布莱恩看完这些情报之后尝试着做一个总结:
首先,抢走卧底名单的拉乌尔·席尔瓦是前英国特工,难怪能把MI6打得措手不及。
——好消息,好消息!继辛迪加首领所罗门·连恩之后,英国叛徒再度上分!
真不知道‘每一个背叛组织的小兵都在外面混成了反派头子’的军情六处、和‘我们长官就是最大反派’的CIA、以及失去姓名沦为背景板的克格勃究竟哪个更丢人。
第二个关键点在于,拉乌尔·席尔瓦的上一任上司,名为奥利维亚曼斯菲尔德的女人是谁?
太阳升起来之后,布莱恩拿着中文报纸和他整理出的时间线走进了M女士的办公室。
曼斯菲尔德,首字母是M。
一个在军情六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代号。
拉乌尔·席尔瓦不仅是英国特工,还曾经为M女士工作。
他们关系最好的时候情同母子,恰如今天的M与詹姆斯·邦德。
……
MI6针对布莱恩的新发现召开了紧急会议,在场的人除了M女士和布莱恩之外,还有参谋长比尔·坦纳,‘情报和安全委员会’主席马洛里,以及军需官Q。
布莱恩在一群人的包围中把报纸和笔记本推到M女士身前。
“是他。”
M女士看着泛黄纸张上的照片出神地说,“我没想到你能查出这则旧闻。”
“老报纸上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我也没想到能用这种方式看到您的真实姓名。”布莱恩说,“您该不会早就知道抢走名单的人是您的前任手下了吧?”
M女士摇头否认:“我不知道——我以为他死了,还在很多年前出席了他的葬礼。拉乌尔·席尔瓦不是他的真名,他真正的名字被刻在了军情六处总部大楼的纪念墙上。”
“那就有点尴尬了。”Q小声吐槽。
布莱恩打圆场:“一个出现在错误地点的人名不算什么,我只希望下次被死神放过的能是个好人。”
他纯粹是有感而发,觉得这群没有超能力的特工比他生命力还要顽强。
但没人觉得他只是随便说说。马洛里飞快地联想到了席尔瓦和邦德身上的共性,字斟酌句地说道:“事实上,我们正考虑把詹姆斯·邦德的名字刻到纪念墙上。他远比席尔瓦更值得。”
布莱恩:“……”
邦德本人大概不会想要看到这一幕的。
他叹了口气,没有在意自己此刻的无奈会被人往哪个方向解读,继续说起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