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巨坑里的长公主(一百五十三)
《山海经》提到“番禺始为舟”,说的就是今羊城一带的百越先民,从上古时代开始就会“剑木为舟”。
他们的绝技是找来可以造船的树干,将需要用作船舱的部分挖空,其他地方则涂上厚厚的泥巴,然后放一把火,涂上泥巴的部分完好无损,没涂泥巴的部分烧成炭,再用石器或青铜器打磨,一艘独木舟就造成了。
当年秦军南征百越时,越人就是驾着这样的独木舟神出鬼没,秦军以为如探囊之物的百越打了两年,死了主帅仍深陷泥潭。
到了汉代,羊城的造船技术又有新突破。
一九五四年,就有一艘有武装保护的内河航船的模型的东汉陶船,出土于羊城先烈路沙河顶。
此陶船首尾狭,中宽,底平,船首有碇,船尾有舵。
舵杆通过舵室固定在船尾部,据说这就是已知最早的船舵形象。
从汉代到六朝时期,造船技术受限,那时船舶只能贴着海岸线航行,不能真正穿越深海。
直至大唐时期,羊城海贸大兴,成为全国造船中心之一。
今天的羊城大德路与海珠中路交界之处,古时称西澳,是当时全城最大的内港。
唐代年间,西澳码头每天风帆如织,来羊城的外商以东南亚、大食(今阿拉伯地区)、波斯(今伊朗)的蕃客最多。
他们夏季到羊城,待到冬季回航。
空闲之际,商船需要修补裂缝,重新上桐油等修整与保养。
羊城的船匠就边看边学,把外来技术融会贯通。
他们发现大食人用桄榔纤维缝合木船,比钉子更好,不会生锈,后又发明了用橄榄糖填塞船缝的方法等。
广船技术这是在这个时期得以飞速发展。
甚至到了天宝二年,还曾助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高僧当年乘坐的广船可载,僧人17人,舟人18人,工匠85人,共120人,同时还能载粮食、佛像、佛典、香料、药品等大批的货品远航。
宋代时期,官方在羊城设立了市舶司。
由羊城开往海外的船舶统称‘蕃船’,与泉州‘海舶’、明州‘船舶’齐名。
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提及,岭南有一种巨舟,被叫做——木兰舟。
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船上可载几百人,贮藏一年的粮食,甚至可养猪、酿酒,有纺织机和商店。
就是因为这种木兰舟体型够大,抵御风浪能力较强,很多大食人看中木兰舟,以致一舱难求。
发展到明代,羊城已经是岭南地区最大的造船基地。
许多广东名船,如东莞大头船、艚船,新会横江大哨、尖尾船、大龙艇等都在羊城建造。
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在广东任职时利用浙、闽艚船图式,结合广船原有特点,改进广船技战性能,还曾造出过一批富有战斗力的船舰。
因为广船多用铁力木建造,坚固耐浸,底圆面高,一度成为海上霸主。
到了清代,羊城至北美、大洋洲和俄罗斯的航线得以开辟,形成全球海上交通大循环。
往来羊城的蒸汽船、铁壳船等越来越多,船匠们也踏上了学习先进造船技术的征途。
1851年,苏格兰人柯拜在长洲岛修造了花岗石质的船坞,这是龙国近代第一座船坞......”
第403章 巨坑里的长公主(一百五十三)
不愧是船匠后人。
刀爷只用了两个小时,就让大胡子等门外汉对羊城的造船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渴得他再顾不上饮茶的风度,“咕咚咚”喝了一大缸茶水,又接着道:
“建国后,为加速发展羊城船舶工业,政府将羊城九十四家私营的船厂、机器厂和锅炉厂进行合并和改造,最后就成现在的五家国有船厂。”
几家船厂的造船特色,他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时代,想要花钱订购一艘船的难度有多大,不用刀爷提醒,大胡子心知肚明。
他也不打算绕圈子,干脆的提出要求道:
“刀爷,我听你讲到的羊城造船史觉得非常有意思,能不能请你在羊城帮我找一些有造船经验的手艺人,将你刚才提过的,木兰舟或者是明清后期的广船做成船模呢?”
有着大人脉的江湖刀爷,一下愣住了。
他还以为对方是想买条船,结果,就这?
“我不要那种当摆设用的船模,而是要将实物按照一定比例百分之百还原的那一种船模,真船的原理、结构、选材、工序、尺寸都要标明。这个活儿,一定要有造过真船经验的大匠师才行。只要能接单,条件让对方任意提。”
“这事包我身上,半个月之内一定给胡兄答复。”刀爷对这个任务倒是有些信心的。
不让私人造船,可没说不让造船模啊!
接下来当然是宾主尽欢,大胡子按照之前的承诺将一早准备好的五十吨棕榈油交给了刀爷,还附赠了一百桶棕榈仁油给他。
喜得刀爷一再作保,答应回羊城后马上就为他寻大师去。
夜里十一点。
羊城东南部的长洲岛,一栋普通宿舍里,一个男人低低的咳嗽声响起。
“咳咳咳......”
“咳咳咳......”
哪怕他一再控制声量,持续不断咳嗽的声还是传到了楼下去。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快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