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火!

智能小说网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智能小说网 > 古言 > 《奋斗在盛唐最新免费》在线阅读 > 正文 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192节

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192节

肉肉喵 14637字 2024-06-15
  开玩笑,崔耕亲征,何履光为先锋,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崔耕认为,何履光是岭南道数得着的大将之一!
  旬日之间,从一个游击将军升到岭南道的军方大佬,这不是一步登天是什么是一步登天?
  最关键的是,崔耕是出了名的大方。他带着六十多人去高昌,建岭西联邦,一下子就封了十来个人为王。而且是货真价实,有财权有军权的国王。何履光成了岭南道的军方大佬,很可能也捞一朝人王地主当当。
  当然了,崔耕如此重用何履光,主要不是因为他这番对答。
  在历史记载中,何履光比阁罗凤还滑溜。大唐四征南诏,何履光都率部参与,而且都全须全羽的回来了。有他做征南诏先锋,不会莫名其妙地中计,给阁罗凤反败为胜的机会。
  但杨思勖却不知道崔耕这番计较,他见何履光得了彩头,心中一片火热,赶紧补充道:“还有,若是我军到了南诏,阁罗凤也见势不妙就溜之大吉,咱们可就难办了,必须得有所准备啊!”
  崔耕摇头道:“关于这点,咱们倒是不必担心。如今南诏只是占了六诏之地的大部,而不是全部。他若是敢一直避战,六诏之地可就非他所有了。本王再宣布谁得了阁罗凤的人头,谁就为南诏之主。恐怕用不了多久,阁罗凤的项上人头就会出现在本王的御案上了。”
  “王上高见。听说您为救太平公主,走了一趟南诏。想必已经埋下了一批暗子了吧?”
  “那是自然,本王与其他五诏都说得上话。”崔耕冷然一笑,道:“阁罗凤若敢避而不战,南诏之地就会被其余五诏分而食之,再无复起之日。”
  崔耕说这话,还真不是吹牛。
  历史记载中大唐四征南诏,阁罗凤的战术,都是坚壁清野,利用补给和气候拖垮唐军,最后在吐蕃军的帮助下反败为胜。
  但坚壁清野不是谁都玩得起的,历史上的天宝战争中,其余五诏已经覆灭,阁罗凤建国“大蒙”,是六诏之地的唯一主人,才能对唐军来这一套。
  但是现在,其余五诏还在,唐军能得到大量土著的支持。阁罗凤想玩长时间的坚壁清野,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所以,对于崔耕来说,阁罗凤的大军退走,令攻打南诏的难度大增不假,但这难度并非无法克服。
  阁罗凤是当世人杰,当然也明白这番道理,回到太和城后愁眉不展,长吁短叹。
  这一日,王宫总管嘉实腊来报,王宫外有两个汉人求见。
  阁罗凤眉头微皱,道:“两个汉人?他们姓字名谁?什么身份?找本王意欲何为?”
  嘉实腊无奈道:“关键是他们俩不肯说名字,更不肯说自已的身份。他们想干什么倒是说了……那个……那个……”
  “那倒是快讲啊,怎么吞吞吐吐的?”阁罗凤不悦道。
  嘉实腊只得实话实说,道:“这俩人是来求官的,他们想让您封他们俩一人一个清平官当当。”
  “啥?清平官?这俩人莫不是疯子吧?”
  阁罗凤闻听此言,简直苦笑不得。
  所谓清平官,就是南诏对宰相的称谓。好嘛,这二位还真不客气,一来就要当南诏的宰相,而且还是俩人都当!”
  嘉实腊道:“应该不是疯子,这俩人为了让下面的人通禀,一出手就送了十两金子。您想想,他们要是真的疯子,哪来地那么多钱送礼啊!”
  “有道理!”忽然,阁罗凤眼前一亮,豁然而起道:“既然不是疯子,夸下这般海口,肯定有所依仗。难道说……这俩人是真有本事做本王的清平官,特来毛遂自荐的?快请!快请!”
  要是往常,阁罗凤绝对没这么轻浮。但他狠狠地得罪了崔耕,眼看着忘国在即,现在的状态往好里说是求贤若渴,往坏里说就是病急乱投医。
  功夫不大,在嘉实腊的引领下,两个汉人来到了阁罗凤的面前。
  一个人看年纪在六十岁左右,身材高大,背部微驼,五官相貌还望端正,就是眼神有些阴鸷。
  还有一个人看年纪不到三十,相貌与那六十岁左右的人有六七分相似。
  “参见王上!”二人躬身拜倒。
  “两位先生请起,赐座。”
  “谢王上。”
  这二人刚刚坐好,阁罗凤就迫不及待地道:“听说二位先生求见本王,是欲为我南诏的清平官。不知二位有何本事,自信能胜任此职啊?”
  那六十岁左右的人道:“臣的本事可大了去了,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还还请王上屏退左右。”
  “你们退下吧。”
  阁罗凤一挥手,伺候的丫鬟宦官尽皆退下,屋内只剩下了这俩汉人、阁罗凤以及嘉实腊。
  那六十岁左右的人又道:“王上,还有这位……”
  阁罗凤道:“两位先生有话尽管说,此人本王绝对信得过。当初要不是他,本王还入不得太和城哩。”
  那五六十岁的这才放心,道:“既然如此,那某就可以畅所欲言了。刚才您问什么?我为什么自信能当南诏的清平官?嘿嘿,这么跟您说吧,要不是为了找崔耕崔二郎报仇,我才不稀罕当什么南诏的清平官哩。”
  嘉实腊讽道:“哎呦呵,好大的口气!”
  那人连连摆手,道:“不,不,不,某的口气并不大。南诏的清平官算什么?就是中国的宰相……我也不是没当过哩。”
  中国,中央之国也。这个词儿不是后世才有的,古代就有此称谓。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丽的檄文上,就曾经写道:“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
  李世民这里用“中国”而不用“大唐”是因为,辽东归属中国领土,是在汉代以及汉代之前。所谓“报子弟之仇”,那些“子弟”也是大隋官兵,不是大唐官兵。
  现在那个六十岁左右之人说“中国”,而不说“大唐”,同样是这个原因。
  阁罗凤心中一动,道:“这位先生的意思……你是周朝(武则天一朝)的宰相?你……你……到底是谁?”


第1586章 两个真小人
  那人轻叹一声道:“在下吉顼。”
  没错,这人就是崔耕的老对头,“白眼狼”吉顼。
  崔耕与吉顼初会面时,不仅救了他老婆一命,还为他救父指了条明路。
  然而,吉顼是如何报答崔耕的呢?崔耕派他到来俊臣手底下当卧底,他可倒好,真的投靠来俊臣了,与崔耕为敌。来俊臣事败之后,他又投靠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继续跟崔耕为敌。
  后来崔耕和武懿宗联手,才让武则天把吉顼革命为民。
  在崔耕的算计里,历史记载中,武则天把吉顼革职后,吉顼没过两年就气死了,自已和吉顼之间的恩怨就此了结。
  但他漏算了一点,历史上的吉顼被贬是个意外。吉顼本身并无任何不当之处,只因对武懿宗不恭敬,触了武则天的逆鳞,才被一撸到底。所以,吉顼的心情非常不好,不到两年就魂归天外了。
  但是这次,吉顼是被崔耕和武懿宗联手算计的。败给了武懿宗这个“骑猪大将军”,吉顼当然不能接受,被气死非常正常。但败给名闻天下的崔耕崔二郎,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无非是技不如人罢了。
  因此,吉顼虽然是对崔耕非常仇恨,但绝到不了气死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崔耕还救了吉顼一命。
  当然,吉顼本人却不知道历史上自已的命运,现在一心要置崔耕于死地。
  阁罗凤听了吉顼的身份后,当真是大喜过望。
  吉顼再怎么说,那也是武则天的宰相。别说来南诏为相了,就是去岭南道当节度使,也得算是委委屈屈。
  阁罗凤高兴地道:“原来是吉相啊,本王能得吉相之助,当真是幸何如之。呃……那这位先生又是何人呢?”
  “这是在下的侄子,吉温。我们俩与崔耕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特来襄助王上。”
  “原来是令侄,想必也是人中龙凤……不对啊!”阁罗凤疑惑道:“吉相与崔耕有仇,天下皆知。但是令侄……应该没跟崔耕共过事吧?”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吉温和崔耕的身份地位天差地别,吉温就是想跟崔耕结仇也没机会啊?
  吉温恨恨地道:“要不是崔耕,我叔叔叔岂会身败名裂?我又怎能被当今的大唐天子嫌弃,连个七品官儿都当不上?”
  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怪崔耕。
  即便没有崔耕,在历史记载中,吉温和李隆基的初次见面也是很不愉快,李隆基说吉温“是一不良,我不用。”
  后来,吉温走通了李林甫的门路,才得以飞黄腾达,成为天宝年间,大唐第一酷吏。
  什么人玩什么鸟,吉温发达之后,又和安禄山交好。安禄山起兵反唐,甚至有人说,他是特意为好兄弟吉温报仇的。安禄山称帝后还真对得住吉温,给吉温的儿子封了官儿。
  总而言之,吉温初期仕途不顺,跟崔耕完全无关。
  但是,因为吉顼的不断灌输,吉温把一切罪责都推到了崔耕的身上。现在吉温连大唐的八品县丞也不当了,直接和吉顼一起,来给阁罗凤献计献策了。
  阁罗凤当然不了解这番内情,道:“原来如此。不过,崔耕的实力天下第一,连大唐天子都让他几分。二位指望我南诏为你们报仇,是不是……是不是……太看得起我南诏了啊?”
  吉顼微微一笑,道:“国主不必妄自菲薄。诚然,崔耕的实力天下第一,但也不是没有可乘之机。甚至可以说,现在就是消灭崔耕的最佳时机。”
  “哦?此言怎讲呢?”
  “南诏的实力远逊于岭南道,您又和崔耕结下了血海深仇……他必会想方设法地灭了南诏。这时候,您的机会来了,只要外结强援,有心算无心,定能让崔耕葬于苍山洱海之间!”
  “先生的意思是……本王求助于吐蕃?唉,重立铁桥本王倒是没什么意见,但吐蕃被崔耕吓破了胆,未必敢来啊!”
  “那却不然。”吉顼胸有成竹地道:“吐蕃惧怕崔耕不假,但没您想象中那么惧怕。您想,崔耕能怎么找吐蕃的麻烦?无论从剑南道还是从岭南道出兵,都得经过大唐朝廷的领地,李隆基会准许吗?从小勃律出兵,倒是不必经过他国领土了,但有天险阻隔。所以,只要确有杀死崔耕的机会,吐蕃人未必不会出兵。”
  阁罗凤无奈道:“您也知道,是确有杀死崔耕的机会,吐蕃人才会出兵了。但崔耕再攻南诏,必定是带领大军而来,就算本王和吐蕃人联手,也未必能胜啊。更不用提什么,确有杀死崔耕的机会了。”
  吉顼道:“国主莫着急啊。其实除了吐蕃之外,您还可以找一路援军呢。”
  “谁?”
  “蛮人爨部。”
  “爨部?”阁罗凤若有所思,喃喃道:“这倒是一支可以联合的力量呢,不过……他们能下定决心,背叛崔耕吗?”
  当初崔耕为解决蛮人叛乱,走了一趟姚州,阴差阳错之下成了蛮王。
  爨部作为蛮人三大部族之一,当然也成了崔耕的子民。但爨部和南诏王族通婚数次,关系非常紧密,一直还和南诏暗通款曲。
  当然了,暗通款曲是一回事,公开支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难怪阁罗凤有些怀疑。
  吉顼道:“怎么不可能?蛮人各部之所以能同意崔耕为蛮王,是因为崔耕对各部内政并不干涉,更别提将他们置于管辖范围之下了。若爨部认为,崔耕有吞并爨部之意,他们能不反吗?”
  “那又该如何让爨部认为,崔耕有吞并爨部之意呢?”
  “这就更简单了。”吉顼道:“崔耕为了攻打南诏万无一失,正派人修步头路呢。这段路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宁城。而安宁城,恰是在爨部境内。爨部再傻,也听说过假道伐虢的故事吧?”
  “我明白了!”阁罗凤道:“不管崔耕修步头路的目的,到底是为了爨部还是南诏,咱们就得让爨部觉得,崔耕意在爨部!”
  吉顼道:“就是这个道理!嘿嘿,整条步头路大部在爨部境内。崔耕这回是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哈哈!”


第1587章 分井安宁城
  所谓步头路,其实就是埠头路。埠者,码头也,步头路就是经由码头的道路。
  大唐欲攻南诏,最直接的道路是从剑南道出兵,经由清溪关、雟州、姚州等地,从陆路进攻。但这条路的“直接”是相对而言的,其实非常不好走。基本上无法支持,十万大军长时间作战,所需的粮草运输。
  还有一条路,就是从桂州出发,越过崇山峻岭,经由闻喜州、刺落州、桥安西等地,进入南诏境内。这条路的路况还不如上一条路呢。
  第三条路是从安南都护府出发,经由峰州、贾勇步、安宁等地,进入南诏东部,其难度跟上一条路差相仿佛。
  那么,有没有一条路,可以支撑得住十万大军的消耗呢?现在当然没有。不过以后可能有,那就是步头路。
  关键在于安南都护府到南诏的这条路上,无论安南人还是南诏人都不善于操纵船只,只能走陆路。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