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哦对了,叶导还在结尾的阶段被演员 cue 到发表感言了。
于是叶陶满含热泪地夸赞台上演员的入戏程度,并且扬言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让她想起了号称是第一部号称是中国独立纪录片新纪元的《流浪北京》里面的艺术家们:他们也跟眼前的几位演员一样,饱受生活的摧残,却坚持和热爱着自己的创作。
演员们听到有观众把自己类比为艺术家,当即发表了八百字感慨,感慨生活的不易,感慨大城市繁华却没有他们的落脚之地,顺便还感慨了下自己的怀才不遇。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流浪北京》的艺术家们要是搁现在,会被叫做杀马特,或者行为艺术家。
好不容易熬到了结束,斐之远拉着叶陶立马就跑。
叶陶在剧场里面的用情之真切,差点让斐之远觉得是自己审美出了问题。
俩人走在深夜没什么人的胡同,斐老师犹豫了许久,才小心翼翼地问叶导:“你真觉得他们的话剧很好?”
“他们演得很好很投入,”叶陶面无表情地吐出一口气,“但剧本烂得像屎。”
想起来自己还为这个烂剧本花了 180,叶陶仍不解气,接着补刀:“哦,海报的美工也烂得像屎,我工作室的实习生都比他们做得好。”
话剧是斐之远提议要看的,于是斐老师心虚地看了她一眼。
叶陶满腹的牢骚还没发完,碰到斐之远的目光,当即扬起一个皮笑肉不笑的笑容,开启了无差别攻击模式:“斐老师,您的审美还真是......独树一帜啊。”
“下次不看这种小工作室的剧了。”斐之远尴尬地摸摸鼻子,“下次我们去看大剧院的《鼓楼》。”
“不过这种感觉很好。”过了一会,叶陶又说。
“什么感觉?”
斐之远转过头去看她。
然后他发现叶陶也在看他。
看他的时候,她的眼角向上扬起,带着些细碎的、温柔的笑意。
与面对别人的时候那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叶陶截然不同。
她是只有在面对我的时候才会这样的。
忽然,这个念头从斐之远心中升腾而起,柔软的,像一汪温水,浸泡着他那颗总是七上八下的心。
他们对视一眼,都心照不宣地笑了。
是跨越身份,跨越物质,触碰到彼此的灵魂的感觉。
我知你为什么而坚持。
亦知道你为什么而热爱。
🔒二十四:剧本会
叶陶稍微闲一点的时候,轮到斐之远忙起来了。
前段时间热搜一上,这段时间又有纪录片《苍穹》和即将开拍的电影《发廊》的加持,有几个敏锐的资本已经找上门来给他喂资源了。
其中不乏很多“人情债”,都是以前或多或少给斐之远推过资源的资本方,他们不约而同地给斐之远递了本子过去。
沈清先是自己筛选了一轮。
经过热搜事件,沈助理已经彻底对斐之远抛弃了幻想,既然斐之远对爆火和流量都没有世俗的欲望,沈清干脆在自己这关就剔走了所有的流量本,然后选出了些电影的配角,还有正剧的三番位给斐之远去看。
于是乎斐之远又过上了跑各试镜、拍代言的生活,中间还得抽出空余时间准备《发廊》的拍摄。
这一忙,他和叶陶整整半个月,都没有时间见上一面。
再次见面是在《发廊》的剧本围读会上,而且围读会一结束,叶陶就要赶凌晨的飞机去曲靖,准备工作室片子的开拍。
导演、编剧、美术、制片方、演员组轮番发言,一整个流程盘下来,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下午将近傍晚的这段时间,陈十三终于大发慈悲,放人去休息个把小时,等晚上吃过饭了再回来讨论有疑问的事项。
叶陶私下给斐之远发了消息,说半个小时之后她要提前离场赶飞机。
在工作场合,两人也不方便做些什么卿卿我我的事情,于是斐之远假借问剧本的名义,跟叶陶搭了张椅子在室外的长廊里坐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今年秋季的西京国际电影节和纪录片节是紧挨着的,你知道不?”叶陶问他。
“知道,沈清那边接触过电影节的人,对方想要我以青年嘉宾的身份出席。”
“主办方提前这么多时间给你们透消息?”
“投资方广撒网的手段罢了。”斐之远不太在意地说,“你手头上拍的那部片子是什么题材?打算投这两个节展吗?国际电影节好像也有纪录片的单元。”
“拍童工,题材敏感,投了也不一定能获奖。不过我会尝试下。”
斐之远怔然,才想起来叶陶是把卖房子的钱的一部分投在了这个片子里,可以看出来她对这部纪录片的重视程度,于是多问了一句:“片子想好名字了吗?”
“还没,等曲靖的素材出来了再看名字吧。”
叶陶垂头看了眼手机,还有十来分钟她就得走了。
“为什么做这个选题?”斐之远侧头看她,问。
“因为选题夹杂了一些我强烈的个人倾向。”叶陶靠在椅背上,翘起二郎腿,神色悠远,“小学的时候有对很要好的朋友,后来她们没考上重点高中,初中毕业之后,为了维持家里的开销,进场子当工人去了。后来,其中一个人在十八岁的时候怀孕结婚。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回老家看了一眼,她今年才二十七,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丈夫酗酒、家暴,她的日子过得很差。”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娱乐圈 救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