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许是夫妻都爱夜话,衍圣公夫妻二人拥着厚厚的棉花被也有些发愁。
孔承青道:“陛下派过来的那些人该怎么办,总觉得那个陶明在查我们。近些日子连去书库的时间都比往日少,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陶明的动作当然不会太大,只是这里到底是孔家,孔承青才是孔家的主人,什么事都瞒不过他。孔夫人明面上只管后宅的事,可实则家里大小事也都要靠她撑着,对陶明的动向自然也很是关注。
当几百双眼睛盯着一个人的时候,陶明便是再小心也无法做到天衣无缝。
孔夫人低声道:“不如想办法将他们都送回京城,我看这一年抄出的书也不少了,怎么还赖在这儿不走。”
她心中其实很是不满,因为孤本的价值才是最大的。丈夫松口让他们能在书库抄书,每抄一本孤本都相当于白花花的银两流出去。
孔承青叹道:“请神容易送神难,我瞧他们不把书抄完是不会走的。陆陆续续添了这么多人,恐怕还要几年才能抄完。”
值得庆幸的事一些市面上有的书那些人便没有耗费精力抄写,不然时间又要拖长。
孔夫人见孔承青这样软心中颇有些不满,她这样风风火火的人最烦这样凡事犹豫墨迹的,每次见丈夫这般都要生一场闷气。
她耐着性子道:“迟则生变,趁着过年的风将人送回去,总比他日真被人寻到了证据惩治我们。这些人就是变数,咱们家不能出一点漏洞。”
若真要找借口如何就找不到了,总也要想法子把这些人送走才是。他们孔家自己人也就算了,这些人里可有不少朝廷的探子,偏生丈夫又自觉没人能查到实质性的东西,迟迟不肯得罪人。
她也是嫁入孔家才知道名满天下的孔家内里竟是如此模样,但当她真正管家时孩子都生了三个,再也下不来孔家的贼船,便只能认了。
孔承青察觉到夫人的不满却也不能说什么,心中却还拿不定主意。毕竟当初他同意朝廷派人过来抄书后陛下可是直接宣扬到全天下,不少读书人都对此赞不绝口。
这会儿出尔反尔赶人走,就算无法动摇孔家的地位,那些读书人心里也会犯嘀咕。
待到孔家的老底被翻出来后,孔承青才恍然该听夫人的话早日决断,犹豫只会坏事。可当他明白这个道理时为时已晚,从前总能替他打理家事、处理内外往来的夫人已经被灌下毒酒,自己也即将被处以极刑。
第195章
今年棉花已经卖到天下各地, 不少家境略好些的都用上了棉花被,因此冻死冻伤的倒比往年少些。而且今年虽说和往年一样冷,但好歹没有雪灾,百姓们也能勉强度日。
因为没有什么天灾人祸, 这个年赵钰过得也很是轻松, 每日里只同柳安在温暖舒适的殿内看密折就行。当然,还要顺道安排接下来几年朝廷的动作。
托系统任务的福, 虽说赵钰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么多任务, 但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极为清晰的。头一个就是将几种高产的作物推广出去, 也别管番薯吃多了不雅、爪哇薯吃多了烧心,先以填饱肚子为第一要务。
而且这两种又不挑地方, 地肥长得多,地贫长得少,反正糊弄肚子是够了。至于棉花,虽说确实不易生病, 但一株棉花产的籽也不多, 要推广开还要费几年功夫。
有朝廷主动推广,百姓们也不会太过排斥, 也能知道世上原来还有这几种不常见的东西。
当初赵钰初登基时大肆修路, 间接促进了各地商贸往来,确实让不少百姓们见了不少世面。只是一旦跨州甚至跨府, 百姓们又是一问三不知。
这也导致如今棉花和番薯等的名声都已经打出去了,可还有为数不少的百姓根本不知情。好在有了民闻司后这些也能得到改善, 赵钰也命各地都在当地开设民闻司, 想来不久后就能见到成效。
而且赵钰也并未禁止民间商人办报纸, 只是所有事关朝政的言论都不得在其上发表, 以及发表的言论不得弄虚作假。若百姓们想谈论朝政, 可以在朝廷所办的各地乾报上发表。
乾报的内容则可以自由选择,但碍于其身份的严肃性,大多都是当地的政事军事,还有小部分就留给当地的积善之家专门做表彰。而且乾报还要特意腾出一部分板块教人习字,从字形字音讲起,只要有人肯教认识两个字也不是难事。
赵钰也并不担心主管乾报的人会阴奉阳违,毕竟这东西发出来就像书一样能留给后人,上面也明确写下主办人的姓名籍贯。即便不为父老乡亲着想,也要为自己的身后名想想。
在民间允许办报后,不少商人都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明了朝廷的态度后就紧锣密鼓的办起报纸。他们做商人的拿捏起分寸也恰到好处,在不清楚朝廷底线的情况下登报的大多是家长里短的八卦小事。
这也正对了平民百姓的胃口,他们每日去听报就是图个轻松,若这些讨乐子用的报纸也满纸的之乎者也,这报纸便不听也罢。
况且报纸上的内容一旦查明有弄虚作假都要受罚,不少百姓也是抱着长见识的心态听报。这会儿认字的人其实并不多,但两三条街也总能找出一个来。
都是街坊邻居,认字的被人嘱托也不会推拒,左右他念一遍报纸自有记忆力好的人记住。先来的人聚成一个圈给后来的说,很快新一期的报纸内容就能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