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恢复
所以如电视里演的那样,一拍桌子甩出钱来,对方立马卑躬屈膝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你不买,她看不起你。你能买,态度也好不到哪去。
售货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听柳青青说话忍不住捂嘴笑:“同志,你这话可不标准啦。”
“嗐,不是本地的,这不是在纺织厂跑运输的嘛,常年到处跑。倒是学了一点点。”说着用大拇指掐了掐小指肚比划了一下。
售货员很是得意:“我们这儿的话可不是轻易就能学的了的,同志你这样就算很不多啦。”
聊了几句之后,对方的态度也好了不少,耐心的给父子俩解释:“也没什么区别,这台十二英寸的,三百八十块钱,这台呢是十四英寸的,四百五十块。这个电视机是要票子的,你们带了嘛。”
第265章 恢复
即便是对钱没什么概念的宋向阳,也知道这很贵。
他侧头看了看爸爸。
宋景林则看向柳青青。
钱财这方面,一向是媳妇掌执掌大权,钱票一发,他立刻就上交了……
至于现在家里有多少钱,他没问过。
柳青青对上一大一小投过来的眼神,抿嘴笑道:“你俩要大的还是小的?”
“小的吧!”宋向阳指了指,就差那么不丁点,还能省些钱。
想不到她家小宋,小小年纪还是个会过日子的呢。
售货员看着这一家互动,捂嘴笑了一阵儿:“你家孩子还挺逗的嘛。”
柳青青掏出钱票,数出四百五十块钱,十块一张捏在手里挺大一摞:“就来那个十四寸的。”
电视买完,给的就真是电视,连包装也没有……
这两年电视生产的供不应求,流水线上刚出一台,还来不及包装就被拉到了各个供销社。
除了电视,周围还有洗衣机、冰箱、收音机等等售卖。
不过柳青青都没打算买。
这时候用处不算太大,还死拉贵。
而且没有送货上门,买完怎么弄回去,得自己想办法。
接着回到一楼,柳青青带着宋向阳买了些他自己选中的铅笔、橡皮、尺子之类的文具,三口人就打道回府。
书包可以用军绿色的斜挎包,这时候不流行什么双肩书包。
都是自家缝制的,能有个军用“为人民服务”包,都会得意很久。
一路上,宋向阳都在研究电视应该放在哪里。
至于大宋同志长了心,不停的询问媳妇能不能抱住。他提议捆好电视机挂到车把上,被柳青青拒绝了。
一个弄不好,摔地上再摔零碎了。
她又不差这点劲儿。
自行车骑到楼下并没有引起多少动静,不论什么时候,一旦住上了楼,家家户户的来往就冷淡许多。
且这个点在家属院内的人本来就不多,宋景林搬着电视机上楼也仅仅被两个家属看到,对方只是远远瞄了几眼,柳青青看对方没上前,也就省了搭话的环节。
到家后父子二人就开始摆电视,调天线。
柳青青则进了厨房准备晚上蒸包子的材料,初来乍到的,她打算挨家送几个豆沙包认识认识。
锅里煮上一大锅红豆,就开始和面发面。
至于午饭,也没做太复杂的,做了个芥菜丝炒肉丝,配上米饭就得了。
“能看了吗?”
宋向阳激动的跳了两跳:“能,妈妈你快来看。”
部队里也有电视机,但不经常开,他和小伙伴们只是偶尔能看一看。
这回家里有了电视,他想看就能看啦!
她家买的这台黑白电视,还是那种扭动调台的。
想换频道,就得跑到电视面前去拧,开关也是用拧的。
天线拉的长长,被父子俩用线固定上了。
柳青青瞟了几眼,电视里是华亭地方台,正在播的是《新闻简报》。
一部反映祖国建设新成就、新气象、新面貌的纪录片。
吃了午饭,柳青青回屋睡午觉,宋景林收拾了下残局就和儿子一块守着电视看。
柳青青不理他们这一时的新鲜劲儿。
天气热,等她一觉睡醒,面就能发好。
除了要送人的豆沙包,她又准备剁肉,到时候再蒸几个猪肉大葱的包子。
晚上煮个汤,就是挺好的一顿。
宋景林听见厨房“当当当”的剁馅声,顾不得和儿子看电视了,赶忙过来帮忙:“媳妇,我来剁。”
柳青青笑得温柔,甩甩手把位置让了出去。
豆沙包柳青青做的比较袖珍,这边流行一些小巧玲珑的款儿,柳青青也就这么做了。
都蒸出来后,她查了查个数,打算一家送六个,意思意思就得了。
随礼都是送点砂糖、糕点的时期,她这个白面豆沙包,也是招人喜欢的,送出去的量不多也不算少。
这栋楼是为了新增人员刚盖的,并没有住满人,柳青青边送边打听邻居家的情况。
吕思梅接了柳青青送来的纸包,不由分说把人拉进了屋里。:“妹子我家炒了河粉,等会儿我给你端一碗。”
进屋看见潘友德,才知道这俩人是一家的。
家里还有个十多岁的男孩,从妈妈手里拿过豆沙包很高兴的道谢:“谢谢婶子。”
柳青青弯了弯眉眼:“嫂子你家孩子真懂礼貌。”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穿书 女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