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县学考校
他看着眼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武断的将他们劝离学堂。
只要肯学,何时都不晚。
晌午崔遥他们在学堂里吃饭,其他人小心翼翼同他们请教,崔遥也不摆架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在不知的,就推给陆文英。
杜长兰趁机将严秀才唤进书房,递给他一封信。正是严奉若的贺信,恭贺父亲教出好学生。
杜长兰嘻嘻笑:“先生慢慢看,我先出去了。”
他眨眼间没了影儿,严秀才又好气又好笑,嗔骂一句:“考上秀才了还没个正形。”
可他握着信件,心里又软和和的。
书房外学生们叽叽喳喳,他不觉吵闹,反而很是安心。
第61章 县学考校
日头愈发毒辣, 气温也一日赛一日的高,可也掩不去青年们激动的心。
上课头天晚上,陆元鸿和宋越兴奋的失眠了, 在床上翻来覆去。夜色里, 杜长兰叹了口气,将被子拉过头顶。
次日, 陆文英同杜长兰一行人结伴而行, 给他们讲述。
县学占地颇大,学里教职人员, 有教谕二人,由举人充任。另设训导四人, 则是本地很有经验的廪生和秀才。
他们经过空旷的平地, 陆元鸿和宋越明显激动,陆文英戳破他们的幻想:“那里虽是骑射场。奈何马无好马, 弓无好弓。”
教导他们的师傅也是懒懒散散, 学不到什么东西去。
杜长兰点点头,这些课目是朝廷设立, 但设立之后怎么实施就不好说了。朝廷总不能派人来巡查这种细枝末节。
骑射场之后是长方的木屋,透过窗户细缝,隐约可见里面的琴具。
陆文英脸上有了点笑容:“琴师傅是位宽厚的夫子。”
如此, 杜长兰心里有数了。
小路两侧间或栽种林木,众人往树荫下躲,你挤我我挤你,似在玩闹。
陆文英往县学西北方一指:“那里是食堂和浣衣之处。”而后手腕一转,指着东方最大的屋子:“那里是主教室, 可同时容纳上百人。”
县学没有分班,所有学生都在主教室念学。每人进度不一, 所以学生根据先生们的排课表,决定自己去不去上那堂课。
两位教谕的课,人数基本是满的。但教谕来的并不勤,一周仅讲两次课,每次小半日,且两位教谕轮换着来。
训导讲的内容更基础,很适合陆文英和崔遥,两人当初跑的可勤了,刮风下雨也不敢落下。
陆文英细细讲述,不知不觉一行人到了主教室,屋内做了小半人,杜长兰他们偷偷从后门进入教室,落座后乐了:县学教室竟然跟现代大学的教室差不多。
崔遥坐在杜长兰身侧,四处张望付令沂的身影,可惜没瞧见。
他问斜前方的钱秀才:“钱兄,跟你同院的付令沂呢?”
钱秀才淡淡道:“令沂另寻他处了。”
崔遥偷偷翻白眼,他觉得付令沂属兔子的,咋这么会找洞钻捏。
杜长兰不以为意,不管付令沂是主动还是被动离开,都与他们无关。
周围愈发多的人,只因上午是姜教谕的课。
一盏茶后,一名五十上下的老者进屋,崔遥低声道:“他是姜教谕,为人严苛。”
严秀才是严厉,但也通人情。姜教谕则开口规矩,闭口规矩。崔遥很是怵他。
姜教谕一眼扫过,注意到教室里添了新面孔,他问:“谁是杜长兰?”
杜长兰起身行礼:“学生见过先生。”
姜教谕将巴掌大的泥壶往桌上一放,冷冷道:“老夫且问你,若一县突遇洪灾,百姓流离失所,何解?”
众人微惊,这是策论题,杜长兰刚考上秀才,哪里懂这个?
姜教谕这是给杜长兰下马威,小三元又如何?在姜教谕这里并无差别。
众人或同情的望着杜长兰,或幸灾乐祸。
钱秀才也在看笑话,这种救灾策论,他们答过没有一百,也有七十了。但杜长兰却是刚来。
崔遥他们晕晕乎乎,陆文英微微蹙眉,不明白杜长兰哪里得罪姜教谕了,如此给人难堪。
杜长兰不慌不忙:“先生,学生愚钝,且有一套流程,望您莫笑。”
姜教谕冷嗤。众人心惊,姜教谕纵然严苛,但对一名新生如此疾言厉色,也是少见。
杜长兰视若无睹,叙述道:“一,安抚百姓,疏散人群至高处。”
人群寂静,竖起耳朵。
“二,寻找泄洪处,不叫县中洪水汇集。待洪水退了,一面泼洒白灰,熏染艾草,防治疫病,一面加强巡逻,防治小人。”
“三,洪水之后房屋倒塌,地面毁坏,急需人力修缮,且受灾百姓等侯救援,学生以为,以工代赈可解。五岁以下,六十以上者,可无偿分发粥米。”
姜教谕捋了捋胡须,神情缓和,其他人也有些惊讶,杜长兰的流程简明扼要,可行性非常高。
洪灾之后最怕疫病和民乱,杜长兰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这可以说是一份完美的答卷了。
然而杜长兰还有“四”。
清越的声音在偌大的教室流淌,“学生私以为,可减少商税,引商贾往来…”
姜教谕顿时沉了脸,杜长兰话锋一转,“售卖粮种,鼓励百姓农业,相信不日就能恢复往日热闹。”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天作之合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