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最重要的一点是,秦国的人必须忠于秦国。
所以秦国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只会让秦国越来越强大,谁听着这样的事儿不得支持。
“那闲话少说,赶紧让各郡县配合。争取每县都得有一所学院,专门给诸子百家他们教人读书识字。反正他们教出来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人帮他们著书立说。”赵姬非常光棍的告诉他们,下一步她的打算,已经被架起来的诸子百家,为了传播他们的思想,也只能拼了。
“也不知道到最后会有多少人后悔来到秦国。”嬴政确实没能忍住的感慨了一句。
没想到赵姬却冷笑一声告诉他,“等到将来,他们会庆幸无比自己来到秦国。”
这句话说得相当的嚣张。不过嬴稷听得心情非常的好。
本来就是。如今天下七国中就只有秦国,敢有这份魄力和担当,愿意为他们付出。除了秦国,再也不会有另外一个国能够倾一国之力,为他们著书立说。
得了好处还敢说三道四,有所不满,那就很不讨人喜欢了。
不出意外,秦国再一次将消息传达下去的时候,每一个听到秦国打算的诸子百家脸色都有些发青。
偏偏他们依然挑不出任何毛病。
秦国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秦国内的人口。
咸阳城就这么大,不可能把各个州县的人都弄到咸阳城。
既然不可能把人都弄到咸阳城来,那就只能请诸子百家前往各州县。
反正对他们来说,不管在哪里都一样可以著书立说,在咸阳城之内由嬴政负责,到了各地方,由各地的县令郡守负责。
最后总揽大事的依然还是嬴政,如果有人胆敢对他们不恭不敬,他们只管给嬴政送一封信,嬴政一定饶不了他们。
听得出来,秦国已经为他们设想周全,只需要他们付诸行动。
想想齐国的稷下学院,多少人慕名前去。
那是齐国倾尽一国之力,才办好稷下学院。
秦国如今要在各州县内设立学院,让诸子百家为秦国人传道授业。其实相比之下而言,秦国的这一番操作远胜于齐国。
儒家学说的人一直都很坚持有教无类。
然而这个世道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读书识字,也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不远万里前往齐国求学。
比起齐国只建立了一个稷下书院,如今的秦国是有心在秦国的各州县内都建起书院,他是要让秦国的百姓都可以读书识字。
单就这一份远见来说,谁还不得承认秦国远胜于齐国。
秦国依然还是那句话,他们从来不强人所难,诸子百家若是愿意,那就圈下一郡或者一县,他们秦国立刻会安排。倘若不愿意的,那就自己留在咸阳城内,至于后续到底能不能找到人帮他们著书立说,秦国只能说是倾尽全力配合。
传道授业何尝不是很多人的梦想,只不过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就更不要说传播知识。一个国家不注重教育,也就不可能有能够容纳他们实现理想的地方。
秦国就不一样了,相对于其他六国的不安定,秦国如今是七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其他六国根本不敢进犯。秦国具备其他六国所没有的稳定性,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秦国愿意为他们建起书院,让他们可以传道授业解惑。
正因为如此,原本速度慢,没抢到人的诸子百家开始划分区域。
秦国的土地还是挺大的,所以一时半会儿他们想占据一个地方,地方可以分给他们,但是书院不能按照他们所想的只建在一处。毕竟秦国的人口也不算特别多,一县办一个学院有难度,但是可以几家凑在一起,在一郡之中建起书院。
当然了,闲来无事,他们也可以私底下再弄个小的书院。
总的来说,赵姬按照从前群主和系统给她的教育方案,为了培养人才,办书院是必须的。
至于办多办少,那要根据人口安排。
况且凡事才刚刚开始,不用操之过急,需得他们做出成绩证明他们确实在为大秦培养人才,那才是他们可以完全做主学院的时候。
有句话说得好,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秦国想要得到人才,也希望能通过诸子百家来培养人才,却不代表对诸子百家没有任何的防备。
谁也不敢保证,诸子百家之中没有其他六国的探子,他们不会利用秦国给予他们的便利行事之权,作出损及秦国的事。
赵姬叮嘱嬴稷和嬴政一句,无论诸子百家怎么教导秦国的人,我们的人都必须教导我们的人,只有秦国好他们才能好,只有秦国强大,他们才能挺直腰板做人。
诸子百家的学说可以随便他们教,但是对于秦国的忠心必须刻入秦人的脑子里。
文化入侵这个词出自于群主之口,是群主提及后世有那小国,不断的想用他们的思想影响华夏,而且达到一定目的。
一个国家必须要注重文化,也必须要注重思想,绝对不可以给别国可乘之机。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