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章丰钊淡淡道:“天外有天,陵州才俊确实比不过中原各州才俊。”
所以陵州百姓才这般推崇章丰钊,大康立国百年,陵州才出了章丰钊这么一个九卿,哪怕今后章家在洛京站稳脚跟,提起章家时,也要说一句祖籍陵州。
云煦泽疑惑:“除了去太学,由郡守举荐不是也可以当郎官吗?”
章丰钊道:“家族子弟都是有傲气的,刘大郎没能进入太学,如何还愿意留在洛京,他回了合昌后便领了县令的缺。”
云煦泽:“......”
这种没能当上京官只能含恨当个地方县令的感觉莫名有些气人啊。
果然家族子弟哪怕失意,他们的前程也不是寻常人能企及的。
“这般说来,周五郎也不一定能入太学?”
章丰钊抚须道:“他的才学胜过刘大郎,但能不能进太学,老夫看不出来。”
虽然世家子弟地位高,但凡是被家族重视的子弟,基本上都是既聪明又努力的人,想要从这样的人手里争太学名额,赢的可能性实在不高。
......
单鸿晖因为带了几车货物,从高平出发半个月,还在去洛京的路上,而云煦泽给永昭帝求助要人的信已经到了皇宫。
永昭帝之前收了云煦泽的两封信和一封奏书,都给他带来惊喜,他很想知道这次云煦泽会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结果一看信才知道云煦泽是找他要人来了,口气还挺大,竟然想要司农寺的人,
云煦泽这是想着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要求提得大些,这样再给永昭帝要司农寺官吏的学生就不会被拒绝。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云煦泽已经做好接下来几个月都和永昭帝写信扯皮的准备,反正书院一时半会建不好,他有的时间和永昭帝磨。
“这个十郎啊,胆子倒是不小。”
话虽是这么说,语气却没有半分不满,脸上甚至露出笑容。
永昭帝继续看云煦泽的信,重点看了云煦泽关于书院的想法,眼中若有所思。
“书院不教四书五经有些荒唐,不过十郎的想法很有意思,朕倒要看看他能做到何等地步。”
书院不教四书五经,反而教些旁门左道,墨家和农家的那些东西在寻常人看来是上不得台面的,也就是医家的地位还高些,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这辈子不得病。
不过云煦泽在自己封地上折腾,旁人也说不了什么,永昭帝甚至还挺感兴趣。
永昭帝轻敲御案,沉吟许久,他道:“前日在朝堂上,大司农是不是说清匠监和少监总是争吵不停?”
黄显仔细想了想,道:“正是,说是两位大人各有各的想法,谁也不服谁。”
永昭帝道:“传令下去,调清匠少监去高平谨王府当值,把他的那些学生都带去。”
永昭帝向来是个大方的人,他不仅对臣子大方,对子嗣也一样,知道云煦泽的书院要开设墨学,农学和医学三门课程,他便决定帮云煦泽三门课程的先生都解决了。
云煦泽只和永昭帝要熟读农学的人才,永昭帝却把三门课程的人才都给他,这绝对是亲爹。
永昭帝顿了下又道:“派人去藏书阁,把其中关于墨家,农家和医家的典籍全部抄录一份,给谨王送去。”
黄显听得一头雾水,不懂谨王要这些东西做什么,但还是连忙记下来。
最后,永昭帝又想起一事,道:“十郎派了人来洛京开商铺,你派人盯着点,莫要让人欺负了去。”
云煦泽只是在信的最后提了一句,本想着等以后商铺出事,和永昭帝求助时不会太突兀,只是他没想到永昭帝会直接让黄显盯着。
但永昭帝想得更简单,他知道洛京世家众多,云煦泽在信中特意提了一句,估计是担心他远在高平,洛京那些世家不给他面子。
永昭帝虽然是明君,做任何决策都是为了大康着想,但在不影响国事的前提下,他不介意帮帮自己儿子。
黄显今日已经得了关于谨王的三个命令,他恍然发现,这个本来存在感不强的皇子,离开洛京就藩后反而得到永昭帝更多的宠爱。
黄显比任何人都了解永昭帝,这是个英明睿智但又心肠柔软的人,永昭帝因为政务忽略了子嗣,他对每个子嗣都有一份愧疚之心。
要不然也不会亲自为公主挑选驸马,还为藩王挑选长史,这本来都是太府寺的职责,但永昭帝偏偏自己做了,即便为了处理那些事,需要他通宵批阅没处理完的奏书。
这是一个不称职的阿爷为数不多能给子女做的事。
黄显有时候觉得皇帝高兴的时候不多就是因为他太有责任感,对大康的责任,对子嗣的责任,他觉得两种责任都应该做到,但人力有限,他总会因为政务忽略子嗣,即便有空闲时间,他也只有精力关心有数的几位子嗣。
第45章
洛京清匠司
这里远比高平清匠司大得多, 也不像高平那边混乱,云煦泽吩咐的差事都是一起做,没有明确分工。
在这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朝廷交给清匠司的差事, 归属哪个官署就由哪个官署来做,其他官署不会插手。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