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157
过完年后,单鸿晖就夏舟交接完利丰楼的情况,开始准备前往洛京开启新的征程。
单鸿晖已经决定用香水来打开洛京商铺的知名度,云煦泽就把香水工坊的所有存货交给了他,等单鸿晖到了洛京,云煦泽还会派人定期给他送货。
因为货物价值连城,云煦泽特意派了几十个亲兵护送他们。
而夏舟接手利丰楼后,也没有只坐享其成,他亲自带人去了巴州,安排开分店的事。
云煦泽对自己选的这两个人很满意,不仅有能力,而且很聪明懂分寸,不用担心他们因为一些蝇头小利就生间隙。
等夏舟和单鸿晖都离开高平,年味已经渐渐散去,各个店铺陆陆续续重新开业,官吏们也都到公署上值。
蒋晟阳新婚燕尔,但古代没有蜜月这个概念,他只是趁着过年体验了一次婚假,但还是和其他人同一天上值。
永昭三十一年,王府商议的第一件事便是书院的选址。
因为事关高平,窦林鑫和朱隆也被云煦泽召来议事。
因为前世的大学很多都在城郊,云煦泽率先提议建在城外,但被所有人否决了。
今后书院对于高平肯定很重要,而且云煦泽还打算在书院建一个藏书阁,如此一来,书院更加重要,若是建在城外,没有城墙的保护,万一出点什么事,只怕鞭长莫及。
云煦泽心知他忽略了两个时代的不同,放弃了建在城外的打算,如此一来,只能建在城内。
高平城的布局早已固定,不管建在哪里,都会很麻烦,因为得让原本的住户搬离自己住了许久的地方。
几人商量了许久,最终选择将书院建在永成坊。
永成坊在城内的西北方向,之所以会选在永成坊,主要是因为永成坊位置不好,相对来说,这里的住户并不多,比较好拆迁。
但也只是相比其他坊住户比较少,同样需要官府一家家去通知,做好补偿措施。
云煦泽沉吟道:“等书院建成,可以允诺原住户出一人免试入学,同时不需要交任何费用。”
免费的东西没人珍惜,云煦泽没打算免除学生的费用,除了费用,还需要一定考核才能成功入学。
窦林鑫苦笑:“百姓们还不一定愿意去书院呢,这个条件不一定能打动他们。”
搬迁的事需要郡衙的官吏去说服,窦林鑫就是主要负责人,他现在比谁都头疼。
因为云煦泽是个讲规矩的人,他的手下就得跟着一起讲规矩,大家族惯用的手段显然不能用。
金旭尧道:“窦郡丞暂且宽心,王爷已经命人放出消息,过不了多久百姓们就会争着进书院,到时候郡衙再去说搬迁的事,应该会很顺利。”
窦林鑫听言轻松一些,不是把重担都压在郡衙身上就行。
随后众人由讨论学生入学的年龄限制。
蒋晟阳道:“王府承诺凡是从书院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安排活计,那学生的年纪不能太小,不如以十四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大康朝规定,男子从十四开始服力役,每年一个月。
云煦泽几乎第一时间想到力役,道:“再加一条:凡是书院的学生,在书院读书时,可免除家中所有人的力役。”
章丰钊曾说想要让百姓心甘情愿地送孩子去书院,就得让他们看到其中的利益。
还有什么比免除力役更直接的好处吗?
李浩成道:“如此一来,百姓们为了进书院怕是要挤破脑袋了。”
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这书院是为普通百姓建的,和各大家族没有关系。
窦林鑫更轻松了,他几乎可以肯定这次拆迁不会再有阻碍。
祝云平问道:“那上限应该定为多少岁?”
高济才道:“不如定为二十,男子二十及冠,及冠后就会成家立业,应该没心思再到书院学艺。”
金旭尧却不认同:“下官觉得不应该有上限,只要能通过入学考核,多大年纪的学生都可以入学。我们不能保证少年郎就更有能力,应该给每个愿意学艺的人机会。”
蒋晟阳也道:“高大人忽略了一件事,寻常百姓不会等到及冠后再成亲,他们通常十几岁便会娶亲。”
高济才苦笑:“是下官考虑不周。”
云煦泽比较认同金旭尧的话,道:“那就不设上限,只以十四为限。”
有云煦泽拍板,入学年龄这事就算定下。
随后进行下一个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学院的先生要去哪里找。
按照云煦泽的设想,书院分为三大课程——墨学,农学和医学。
墨学的人最多,因为凡是手工业者都可以尊墨子为师。
但想要找到熟读墨家典籍的先生可不容易。
农学就更难了,高平遍地都是会种地的农夫,但其中正儿八经度过农书的寥寥无几,百姓种地更多靠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
百姓的经验虽然更实用,但他们不能教学生,因为他们说不出子丑寅卯,更无法将他们的经验用于改革。
仔细一想,反倒是医学课程的先生更好找,因为凡是能出诊的大夫,都是熟读医术的,他们都有教学生的能力。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