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第168 章350
当然他也只是想想,这种事情还是尽量不要发生的好,不然陈胜吴光真起义了,反的可能是他。
扶苏知道,没有真实的例子摆在面前,就算他磨破了嘴皮子,嬴政也不会重视邯郸郡的平民,继续在这上面纠结没有意义,所以他只是问嬴政。
“父王,赵国已经是邯郸郡了,赵人也该是您的子民才对,关那些旧贵族什么事呢?”
嬴政:“话虽如此,可赵灭亡还不到半年,他们这些人仍旧心念旧主,这心思不是一日两日可以消磨干净的。”
不止赵国,韩国也是,韩王安都在陈县种了一年的地了,韩国旧贵族们还是不死心。
心念旧主?
扶苏对此嗤之以鼻。
“若父王说的是贵族官吏们,他们学过君臣之义,倒是有可能怀念旧主,平民们连字都不认识,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最多一两年就会把故国忘光了。何况……像赵王那样的君主,也没什么值得怀念的。”
嬴政瞥他一眼:“他们怀念的哪里是赵王,是他们丢失的封地和爵位。”
赵国在的时候他们是人上人,赵国亡了他们就成了亡国奴,虽说还有家财和奴仆,可到底比不上过去的日子,他们自然会怀念赵国,也怀念赵王。
这点扶苏当然明白,他点点头:“幺污儿二七五二吧椅,所以啊,只有曾经有封地和爵位的人,才会怀念赵国妄图复国,平民们什么都没有,原来在赵国过的什么日子,在秦国就还是什么样的日子,他们何必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复国呢?”
很明显的问题,复国对普通人没有一点好处,难度却比登天还难,他们疯了才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除非顶头换了一个胡亥那种不做人的,逼得所有人不得不反,平民们的需求很简单,只要能活下去,有一口饭吃就够了。
嬴政沉默片刻道:“可秦国与赵国交战多年,赵人恨秦国入骨,纵使不为利益驱使,为了报仇复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什么交战多年,那都是委婉的说法了,秦国杀了赵国泰半的精壮,赵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儿郎死在秦人手里。
远的长平之战不提,二十几年过去,当初恨到骨子里的赵人恐怕也已经作古。
但就说最近几年,秦国连破赵国城池,也没少屠戮赵国士卒,焉知如今的邯郸郡中有没有深恨秦国的平民,打算为复国出一份力呢。
扶苏也沉默了,这倒是真的有可能,换成他是赵人,也很难忘记这些血海深仇。
但他之所以没有将这个考虑进去,还是因为一个残忍的原因,这个时代的底层人活着真是太难了,多得是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到头只有一套衣服一双鞋的,为了干活时不至于将衣服弄破,很多人干脆就光着身子劳作。
恨吗?他们当然恨。
但是能恨多久呢?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邯郸郡先是遭遇地震,又是饥荒,每时每刻都在死人。
他们连肚子都填不饱了,命都要保不住了,这个时候秦国花大力气赈灾,让他们活下去,吃饱饭,他们还会继续恨吗?
不会了,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为秦国最忠实的拥趸。
嬴政沉默了,虽然他贵为秦王,可是幼年在邯郸为质时,也尝过饿着肚子朝不保夕的滋味。将自己代入一下灾区的平民,他发现扶苏说的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扶苏又没受过这种苦,他是如何懂得平民的想法的?
扶苏说:“因为我经常会找庖人和宫人聊天啊。”
倒也合理。
嬴政没纠结这个,他基本上已经被扶苏劝动了,开疆拓土容易,想让它彻底归入秦国的统治却有点难,一个处理不好,吴国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一般刚并入秦国的人,都要从事最繁重的劳作,打仗时也要充当炮灰,这算是对待战俘的基本操作,同时也是为了用高压的方式将所有的反抗都压下去,直到他们彻底老实下去,才会被认可成为秦人。
这个方法不是说没用,秦国每年都要打仗,炮灰就得常换常新,有什么不老实的,去了一趟战场就都老实地躺到地上了,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管理起来就简单了。
先用高压处理掉不安分的因素,然后再靠时间消磨他们的情感和记忆,等到二三十年后,这些人就彻底融入到秦国中了。
若是在以前,这是个不错的方法,反正有的是时间跟他们耗。
但现在不行啊,就算按照历史上的时间来算,秦灭六国也只用了十年的时间,然后统一了才十年嬴政就死了,六国遗民对秦国的恨意本来就没消磨干净,继任的胡亥还只知道横征暴敛,他们不反了才怪呢。
所以一味的高压不可取,要想尽快让六国人融入到秦国里,还是应该采取怀柔政策,让他们意识到生活在秦国比旧国好一百倍,这样根本不用十年二十年,最多五年他们就会忘了从前。
虽然……这前期的投资有点多,郭开的全部积蓄加上他囤积的粮食,加起来可不止一万金了,如果全部用于邯郸郡救灾,差不多灾区的平民们今年都能过个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