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第166 章
如今不过是将这件事延后了两年,但结果是不会变的。
果然,赵国没了李牧拼死抵抗,秦国又有钢箭和床弩加持,打赵国跟打韩国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只在时间上拖得久了些。
秦军进入赵国仅仅两个半月后就传来捷报,桓齮连斩扈辄、赵葱、颜聚三将,赵军毫无还手之力,邯郸城内人心惶惶,无人敢再出城应战,已经被围成了一座死城。
没有武将镇守,没有新的兵丁可征,更无粮可用,赵王六神无主,根本不知该如何应对,最后还是在丞相郭开的建议下,开城献玺。
赵国注定是要亡的了,王上您只有这样做,方可保全性命啊!
在赵王迁心里,郭开是最忠心于他的人,丞相的话定然不会有错,何况他确实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他根本不会当王上,也守不住赵国,为了自己的小命,赵王降得很干脆。
只是可怜那些尚且有血性,正要为国赴死的臣子们,不期然的,赵国就已经亡了,倒让他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臣等正欲战死,王上何故先降啊!
第166章 第166 章
秦军入主邯郸后, 秦王的车架也姗姗来迟。
车上还跟了一个小尾巴。
扶苏撩开帘子四处张望,第一次来赵国,他很好奇, 赵国与秦国有什么不同。
可惜秦军入城, 城内的平民都心中惶惶, 躲进了家中,街上空无一人, 根本没什么可看的。
扶苏只好放下帘子,无聊到找嬴政搭话。
“父王,您看我说什么来着,才两个月桓将军就打下邯郸了,他可真厉害。”
大军出发那日,扶苏还说等桓齮攻下邯郸, 他也要去邯郸看看, 当时嬴政说, 灭国之战岂是那么容易的, 结果真就是这么容易。
顺利地灭了赵国,嬴政心情大好, 也不在乎扶苏在他面前得意夸耀自己眼光好的事情了, 来赵国时竟真的将扶苏也带上了。
不过他也心中纳罕, 为何扶苏对赵国这么感兴趣?
之前打韩国时, 可不见他这么积极。
当然是因为韩国没什么好关注的。
本来韩国也就是在制造长剑和弓弩方面有些优势, 然而秦国找到了徐夫人, 扶苏又提供了新型炼钢法, 韩国就彻底一点优势都没了, 还有什么可去的。
赵国就不一样了,本身矿产多, 关乎着秦国以后的发展,扶苏当然要亲自来看看。
另外一个就是,听说赵王迁将李牧下狱,没有杀他,扶苏很想来见见这位武安君,如果能趁此机会说服对方入朝就更好了。
可惜扶苏还是来晚了一步。
自从当年跟随母亲赵姬逃离邯郸后,嬴政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再来过了,然而重临旧地,过往的痛苦和屈辱却仍然一一在目。
所以到了邯郸之后,嬴政没有先去接见赵王迁和一众降臣,而是命人找到了外祖家,以及当年欺辱他们母子和赵家的仇人。
嬴政如何处置当年的仇人,扶苏并不关心,而且那场面,嬴政也不愿意让他在场,扶苏干脆按照自己的心意,打算去监牢中探望一下李牧,顺便看看有没有劝他投向秦国的可能。
不然这么一位将才,后半生都只能随赵王一起被囚禁起来,也太可惜了。
结果等扶苏到了监牢,却被告知一个噩耗。
“什么?死了?”
明明这一世赵王早早解了李牧的兵权,李牧无法抵御秦军,秦国自然也不会贿赂郭开杀掉他,他就好好待在牢里,怎么还是死了?
难不成赵国大臣中有人跟李牧有仇,趁机报复?
问了狱卒,狱卒却说没有人来找李将军麻烦,就连扶苏怀疑的郭开都没来过。
也是,邯郸被大军围困,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战局。
自己的命都快保不住了,哪还有心思来找李牧的麻烦。
那是怎么回事?
狱卒小心翼翼地回:“李将军,他,他是自杀的。”
“自杀?”扶苏紧接着问,“他什么时候自杀的?”
难道是因为被赵王收了兵权下狱,心灰意冷了?
狱卒:“李将军他,听到外面乱糟糟的,得知是秦军入城,赵国亡了,就,就自杀了……”
每个牢房上面都有一个对外的小窗户,平时可以让犯人透透气,不至于憋闷。
外面的骚乱就通过这个小窗口传了进去,李牧本还在想,该用什么办法劝动赵王将他放出去。
他还向赵王陈情,说自己从未有过不臣之心,不然也不会甘心守着雁门关十几年。
可惜还不等他想到好办法,就听见街上慌乱的脚步声,行人匆匆归家,紧闭门户,说是赵国亡了,秦军就要进城了!
李牧不信,叫来狱卒询问,得知赵国不仅亡了,还是赵王主动投降的,顿时脊背佝偻下去,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等到第二日狱卒去送饭时,就发现李牧用布条系在牢门上,将自己勒死了,等狱卒发现时,连身体都是硬的,显然已经死去多时。
赵国已亡,纵使他有再多的忠心和壮志也无济于事,李牧的心随赵国而死,人自然也不会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