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136 章269
但是没关系,没有江南,云南那边不是还空着呢嘛!
至于人家本土的夜郎、寿靡(现昆明一带)之类的,扶苏选择性忽略。
只要它现在不是属于楚国的,那就可以打,他相信他爹有这个实力。
不过,想到云南,不可避免想到相邻的巴蜀和越南,都是种粮食的好地方,尤其越南,扶苏记得宋朝时期,出自越南的稻种占城稻传到了福建。
当时江淮两浙地带大旱,为了赈灾,宋真宗派人去福建取占城稻,足足三万斛,一斛等于五斗,差不多六十斤重,三万斛就是整整一百八十万斤!
这个数字深深震惊了宋真宗,当即决定在江淮和两浙推广占城稻,救活百姓无数。
在玉米和红薯传入中原之前,占城稻绝对是最顶流的粮种,没有之一,而这个占城就在中南半岛。
扶苏眼巴巴望着南边,两只眼睛都写满了‘想要’。
李斯接收不到信号,不知道扶苏在望什么,他只是在讲述自己知晓的。
“七国之外?戎狄所在的草原尽是戈壁沙滩,不要说种稻,连粟麦都种不活,只有楚国以南的两越或可一试,只是……”
身为楚国人,还曾经在楚国出仕过,自然知道楚国以南还有一些国家,只不过比起中原成熟的国家政体,将他们称为蛮夷部落似乎更合适。
两越常年瘴气弥漫,还有毒虫,百姓避之不及,除了当地土著,根本没人敢去,楚国也因此不热衷攻打,倒是让其趁机做大,频繁骚扰楚国边境。
因为双方起的摩擦,李斯才听过一耳朵,对两越有一丝了解,知道那里除了有瘴气和毒虫之外,气候倒是格外湿润温暖,非常合适农耕,甚至一年可以播种两次,人们生活非常富足,稻子烂在地里都没人去捡,因为根本不愁粮食吃。
要不是那瘴气实在骇人,楚国也不会坐视其做大。
李斯摇了摇头:“此地久居不易,且有楚国横亘其间,打下来无益。”
李斯还真的顺着扶苏的话去认真思考了,而不是因为他年纪小不懂这些就随便说点什么糊弄,这点可比费桓强多了。
果然能当三十年丞相的人,跟普通人一比,简直是突出的优秀。
李斯所想的,倒是跟扶苏一开始的想法不谋而合,都打上了瓯越和闽越的注意,但是因为楚国,也都默契地换了目标。
不同的是,扶苏转头就盯上了两越旁边的夜郎和寿靡,李斯却因为古今的信息差距,对中原之外不甚了解,没跟上扶苏的思路。
但李斯却同样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
……
“蜀地?”嬴政不解,问扶苏,“你这是从何处得知?”
扶苏:“李先生说的啊,他说蜀地原属楚国,气候与楚国仿佛,一定也更适合种稻。”
嬴政不信。
蜀地群山环绕,山路极其险峻,气候也差,比起两越来说不遑多让,让过惯了舒坦日子的咸阳贵族们非常嫌弃,但凡有选择的人,都不会去蜀地。
因此,自昭襄王打下巴蜀以来,此地一直是用来流放罪人的地方,比如之前嫪毐叛乱,他的家臣们就被流放到了蜀地。
这个后世被称作天府之国的地方,在如今的秦人眼里,大概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垃圾地带,至于此地种什么吃什么?就更不会关心了。
所以蜀地现在居然种的都是小麦,扶苏在心里呐喊:浪费!浪费可耻啊!
奈何嬴政不信扶苏说的,扶苏立刻又故技重施,搬出李斯:“父王,我说的是真的!李先生说,蜀地最适合种稻了,比楚国其他地方都合适,以前没人种,是因为他们都不懂农耕,但是李先生懂!将这件事交给他准没错!”
嬴政终于舍得将视线分一些给扶苏,眼神微深,问他:“这些都是李斯让你说的?”
扶苏:“什么话?”
嬴政:“将蜀地由种麦改为种稻这件事交给他。”
扶苏立刻否认:“没有啊,李先生没有说。”
难怪他爹对他说的话一直不感兴趣,原来是误以为这是李斯在借着扶苏向他要差事呢,一个臣子居然敢利用长公子,所以嬴政才有些不悦。
扶苏赶紧替李斯解释,本就是他缠着李先生问种稻一事,李先生只是在解答他的疑问而已,他自己也没有想要离开咸阳的意思,这些都是扶苏自己说的,他只是太想让秦国也有一个能种稻的地方了。
若是按照扶苏真正的想法,他才不替李斯解释呢,这个有可能会逼死他的定时/炸//弹,扶苏恨不得李斯不受重用,最好被他爹杀了才好,可架不住李斯是真的有本事,真要就这么杀了,扶苏还觉得有点可惜。
而且,有李斯在,多适合扶苏用来当借口啊,比如像今天这样。
嬴政不知是信了没信,扶苏反复提了几次后,终于松口:“既然他有心分忧,就赐他两石稻种,即日启程前往蜀地吧。”
“即日前往蜀地!?”
接到命令的李斯都懵了,他该不会是听错了吧?
他每天兢兢业业备课,教长公子识字,也没犯什么错啊,更没掺和到丞相和王上的争斗中,怎么会被流放到蜀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