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101 章
以上都是扶苏不靠谱的猜测,不过有一点他猜对了,这事还真是守将干的,只不过不是匈奴人眼神不好认错人,而是他们就是换上了赵国人的衣服去偷袭的。
偷袭还不算,他们不打人专杀牛羊,要不就在水源里下毒,将附近几个匈奴人部落弄得苦不堪言。
本来今年牛羊够吃,他们根本不想长途跋涉去南下打猎,可你们将牛羊都毒死了,那就怪不了我了,于是伪装成赵国人的秦国人刚走,匈奴就挥着马鞭跟了上去,然后见到赵国士卒就开干。
秦国将士们则脱下伪装,站在自家长城上手搭凉棚远望,连偶尔出现的喊杀声都听得格外认真。
扶苏的感觉没有错,守将在写这份竹简时是真的在幸灾乐祸,虽然不能亲自杀匈奴人,但如此一来既完成了王上的任务又收获了快乐,开心!
而且用赵国士卒去消耗匈奴人,一下子灭掉了两个对手,这么好的主意他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守将边刻竹简边摇头,他以前的打法还是太保守了,得时刻向王上学习,瞧瞧王上这计策用的,一看就是个干大事的料子。
没错,守将的做法均出自嬴政的授意,所以他一点也不惊讶,且看到守将这封上奏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用匈奴托住李牧的办法成了。
蒙骜出征前曾忧心忡忡地找到嬴政,说他此去不担心庞煖难打,担心的是赵国早知秦国要出兵,定然已经有了准备,各路兵力都会紧紧盯着邯郸的局势,随时准备回援。
其他人他都不放在心上,只有在代地镇守的李牧,恐怕是一个大患,此人多年与匈奴人交战,手下的士卒已是百战之师,李牧本人不仅能打而且忠心,这种队友是最难缠的,就算他打退了庞煖,赵国也完全可以叫李牧回援,届时局势恐怕对秦国不利啊。
嬴政也深知这个道理,不然一开始的计策就不会是让蒙骜北上去拖住李牧,若代地守将换成其他人,嬴政可不会这么重视。
君臣两人冥思苦想,最后决定拖还是要拖的,只不过秦国之内没有合适的人选,且各处都需要兵力防备,也没有多少兵可以抽调,既然如此,不如借力打力,将长城外的匈奴人也拉入战局,如此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也能达到目的,当为上上策。
嬴政与蒙骜对视一眼,当即就定下了这个计策,如今初见成效,君心甚慰。
第101章 第101 章
在明知有诈, 邯郸危急的情况下,庞煖日夜奔袭,一心只想着去救赵王, 根本不知道自他走后, 代地就陷入了战火。
他的记忆还停留在夏季水草丰茂, 匈奴秋毫无犯上面,还以为代地守军每天只需要吃饱了睡睡饱了吃, 精力旺盛,随时都可以拉过来当援军。
代地就是赵国的后盾。
秦国来势汹汹,不仅提前使计调走了他,还夺下中牟杀了司马尚!
种种迹象都昭示着不详,庞煖甚至怀疑,赵王还能不能撑到他回去。
若不能……最好的结果就是赵王及公子们都活着, 大不了往北迁都。
有代地在, 他们就始终有一条退路。
只是如此一来, 赵国的威望将大打折扣, 甚至沦落成韩魏之流,仅剩立锥之地苟延残喘, 那绝不是庞煖想要看到的。
憋着一股气, 庞煖夹了下马肚子, 力求速度更快, 跟在马屁股后面的士卒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疲惫之态尽显, 将领们忧心忡忡。
以疲兵迎战虎狼之师的秦军, 真的可以战胜吗?
更可怕的是, 有这种想法的不只一个人。
大概这就是被偷家的后果,还没开战就已经人心惶惶, 若不是之前庞煖借着司马尚之死鼓舞了一番士气,此时军队就已经溃散。
庞煖心下凛然:难道这也是蒙骜算好的疲兵之计吗?
蒙骜:……你说是就是吧。
——
秦国电光石火般攻下了赵国的故都中牟,属实是震动了天下,所有君主都坐不住了,火急火燎地来到舆图前,判断接下来的局势走向。
那可是赵国啊!名将频出的赵国!居然就这么轻易的被人打到了家门口?
去年他们还是靠着五国联军才能打到秦国家门口,可秦国打赵国,仅凭自己一国之力就能做到。
难道,秦国真的是不可战胜的嘛?
一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如今春申君早已从合纵失利的阴影中了出来,听到秦国攻下中牟的消息,他凭栏远望,幽幽叹息
“秦国不灭,天下人都无法安心啊……”
可想要灭掉秦国又谈何容易?人心不齐,就算再来六次、七次合纵也不过是空耗物力,徒劳无功罢了。
有人在忧心六国的未来,有人却在听说赵国失利之后幸灾乐祸,比如遭受过同样命运的韩国和魏国,韩魏已经不是曾经强盛的时候了,现在他们加起来还没赵国疆域大,已经沦为彻头彻尾的弱国,谁都能来打两巴掌。
其中秦国打的最狠,其次就是赵国,仗着自家名将辈出,没少向外扩张,首先遭殃的就是离它最近的韩魏,三方因此结了死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