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作坊里的两个活宝
屋子虽然不如城里的高大明亮,但是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尤其是乔玉还给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两个干净的脸盆和水杯:“两个盆,小的洗脸,大的洗脚,水杯也都是新的,洗过没用过的。”
乔玉说:“别的还缺什么,尽管说,我家就在村口。”
别说两个学生了,连朱教授都有点惊讶:“乔玉同学,这太破费了。”
“不破费不破费。”乔玉笑道,“咱们村难得请来一回专家,这是应有的待遇。”
朱教授不同意,两个学生也特别耿直单纯,直接掏出钱来要给乔玉:“不行不行,我们出发之前辅导员给我们开过会的,不能给你们添麻烦。”
乔玉当然不会收,她说:“现在也算不清,等后面你们实验结束的时候再一起算吧,这期间说不定还缺别的,还要找我呢!”
学生一想:“也对,我们还要住一段时间,还要吃饭……都的麻烦你们了。”
乔玉笑眯眯地应下:“就是就是啊。”
反正就是现在不收钱,至于等走的时候怎么算?到时候再说吧。
朱教授是个务实的人,放下行李就带着学生去参观红薯粉作坊了。
进作坊之前,三人都领到了一套专门给来访人员穿的浅粉色长袍,跟医生的白大褂差不多样式,之前乔玉本来买的是白色的,但是作坊里的工人都觉得白色太不耐脏了。
还有些村里的老人忌讳白色,不愿意看到红薯粉作坊的人成天穿着白大褂晃来晃去的,找乔玉投诉。
后来乔玉就专门去现代买了一批浅蓝色的给工人穿,还有浅粉色、淡绿色的,用来区分不同的人员。
朱教授跟两个学生,还有乔玉,都套上了粉大褂。
那个女学生还有些欣喜:“这衣服还挺好看的,这个粉看着虽然没那么显色,但是叫人觉得淡雅柔和。”
到底是城里的大学生,村里人看到这个都还嫌颜色不够重,不够花哨呢,倒是朱教授的学生一眼看出来这个颜色是精心设计的。
乔玉笑道:“你们不嫌弃,不觉得麻烦就好了。”
女学生叫张晓茉,一边套上粉大褂,一边说:“不麻烦不麻烦,你这样做很好,现在咱们的私营企业和作坊就是需要这样的安全卫生意识。”
虽然才只跟乔玉见了半天不到,但两个学生已经看到了乔玉在生产管理上的先进意识,更加钦佩这个乡镇女企业家了。
作坊里,魏守进等人早就到了,见面之后一一介绍,魏守进也没敢耽误正事儿,老老实实把孔雀尾巴收起来,一五一十地给朱教授他们介绍红薯粉作坊的工序。
朱教授的两个学生拿着本子,不停地记录着,对于一些感兴趣的部分,还会举手请示:“你好,请问我们能试试吗?”
这可把魏守进给骄傲坏了,心里直念叨:“专家就是专家,说话都这么客气。”
而后赶紧道:“可以试,可以试,我们厂长之前打过招呼的。”
厂长么,自然就是陈乔玉了。
“我们可不是什么专家。”两个学生笑道,“我们是朱教授的学生,朱教授才是专家。”
说完,就收起本子,按照刘婶子的指导,一一洗手,开始进行手切红薯研磨粉浆的过程。
朱教授此时踱步到陈乔玉身边,很是赞赏地看了看她:“一个农村小作坊,能够做到工序标准化,真的相当不容易,现在很多国营大厂都还没有标准化作业流程的意识。”
乔玉不敢夸自己先进,只谦虚道:“也是在别处学的。”
第754章 作坊里的两个活宝
这话朱教授一点儿没怀疑。
他当然也知道,民营企业家里确实不乏一批能力优秀的人才,敢为人先,思想先进,但往往缺乏科学的管理能力。
很多人靠着自己的能力特长,拉拔出来一个队伍,却没办法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让团队持续发展。
大多数人最后都会因为个人能力受限,团队无法自主成长,而导致企业无法继续壮大。
但今天来看乔玉的作坊,朱教授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震惊的。
“你的这些管理理念,正是我们的乡土企业所缺乏的。”
“我们见过很多小作坊,都是刚开始发展不错,但很难坚持下来,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倒闭,生产流程没有标准化,就是其一。”
乔玉非常明白朱教授的话:“刚开始我们也是的,一开始连研磨机都没有,我就是找了几个人,请了个师傅教。”
“但即便是同一个师傅教的,用同样的红薯,同样的步骤,也会出现质量不一样的情况,因为大家没有标准,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理解去做的。”
“刚开始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乔玉想想刚开始天天蹲在红薯粉作坊里,跟大家一块儿做红薯粉的时候,有点唏嘘,“一开始大家切的块儿都不一样,一步差异,导致后面磨粉浆的步骤就麻烦,磨的粉浆也是粗细不均匀,更别说后面的煮粉。”
“后来是大家伙儿一次次调试,确定下来手工切块的大小标准,所有人都练了足足两天,才能保证不管拿到什么样的红薯,第一时间就能判断怎么能够切成标准大小的块儿。”
“我们还弄了个秤,时不时抽查复称一下。”乔玉不好意思地笑道,“这样才能保证大家长期维持在标准水平。”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