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姚家村村民的商业意识616
悠闲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
大年初八,乔玉就又去小芦沟村,早早地把过年这期间积压的鸡蛋给运了一批过来。
余建设过年没回,屠慧东念叨了一整个年关。
“都给他寄钱了,说了家里不缺钱不缺钱,他还是舍不得回。”
余小红在一旁无奈道:“妈,哥都说了不是因为钱的事儿,是他想留在学校里学习,他们学校好多学生寒假都不回家呢。”
有些学生家里远,火车转汽车转驴车,有的还要翻山越岭,光路上就要花三四天。
再者,有些地方粮食不丰产,又没有别的收入,把口粮卖了才凑了那么些钱,这要是回去一趟,来回的火车票都买不起,索性就不回去了。
余建设信里说:“我们学校有高年级的学长,听说三年都没回去过。”
所以觉得自己这个寒假不回去也没什么。
中间乔玉他们还去过两次呢,感觉离家也没多远。
余小红跟余建设是家里的老小,感情最好,余小红就帮余建设辩驳。
“乔玉姐,你别听我妈唠叨的,我哥回来根本不是因为钱的事儿,他是想留在学校图书馆看书,他们学校有个老大的图书馆,特别大,里面几万本书!”
“我哥说就算去掉一半他看不懂的,剩下的一半也有几万本,他就是天天看都看不完,得趁着寒假的时候多看点儿。”
乡下孩子,接触到书籍的机会并不多。
除了上学上课用的那几本之外,谁家要是能有个三五本杂书,那都算是不错的了。
陈乔玉能懂余建设的心思。
她在现代超市看到图书区的时候感受也是一样,从来没想过还有这么多书可以看。
简直是爱不释手。
陈乔玉每回在那儿看完,都恨不能把书都给带回来。
只可惜她能带回来的书不多,有些买了,也只能借由送给松松,自己悄悄抄录。
再就是偶尔能从废品收购站里找到一些老书,但82年之前的也很少。
废品收购站的大姐说这种老书一般都会有人来收。
大部分那些收藏老书的人会买走,比当废品卖要值钱,很少有剩下的。
陈乔玉便只能挑一些短小精炼的,去掉封皮封地,再一一看过里面的内容没有不合适的,给带回来。
因为精力的问题,她也没办法一本一本去扫,所以靠她的速度,也就隔个十天半个月往回带一本两本的。
这跟大学图书馆肯定没办法相比,只是自己在家看看,偶尔借给亲近的朋友罢了。
他们这会儿的人不玩手机,电视也看得少——许多人舍不得电费,电视信号也不好,大部分人都只能看书看报听听广播。
不像现代人,根本不缺信息渠道,现在的厂子和学校都有报刊栏,是正经张贴报刊的地方,许多人都会去看的。
陈乔玉突然觉得自己的红薯作坊门口也能搞个报刊栏,把一些儿童绘本里的东西,想办法誊过来。
陈乔玉越想越觉得可以,拉着鸡蛋就往回跑。
……
这是开年第一次送鸡蛋。
虽然周姐没要求开年什么时候正式营业,不过陈乔玉听说现代人大部分都是初五或者初八开业的。
初五的话对老家来说太早了,大家这会儿都还在拜年呢。
有些离得远的亲戚,一上午才能去一家,所以拜年的时间拉得很长。
所以老家这里过年的时间也长,没到正月十五,大家都还在家过年呢。
初五就太早了,集贸市场都不开门,陈乔玉也就不敢做得那么明显。
继而选了初八。
初八这个日子不错,集贸市场也是初八开门。
青杨他们舞龙队一早就出门了,陈乔玉把鸡蛋拉回来,也没耽搁,很快就去了现代。
也不知道是她的错觉还是怎么回事,她觉得现代这边的正月好像比老家暖和一些。
她在老家初八还穿着大棉袄二棉裤呢。
这一到现代来,热得连毛衣都穿不上。
幸好陈乔玉有在老宅废弃的灶膛里放上备用衣服的习惯,这会儿还能换上薄一点儿的衣裤。
即便是这样,穿着秋裤的陈乔玉还是出了不少汗。
她愣是没想明白,怎么才正月里,秋裤就穿不上了。
去到铺子里,周姐不在。
但是陈乔玉看到铺子都贴了新对联和门神,还是寓意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的好兆头。
陈乔玉手机开机,手机里冒出来几条拜年的信息。
有周姐和晓玲的,还有蓝昕和韩豆豆的,韩爹爹韩婆婆还有废品收购站的大姐也都发了。
陈乔玉给周姐打电话,不忘拜个年:“周姐新年好,我今天送鸡蛋来啦。”
周姐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听上去心情还不错:“你把东西放下,就到市民公园这里来吧,今天这边好热闹,我带着松松在这儿玩呢!”
陈乔玉相当配合,把鸡蛋放进去,锁好门,就骑着小三轮往市民公园去了。
市民公园里在搞什么新春游园会,有表演,还有不少摆摊的,跟赶集似的。
乔玉好不容易才找到周姐,还特别上道地给松松包了个红包。
周姐到底是心疼陈乔玉,拦下了:“红包就不用了,你有钱先紧着家里用吧。”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