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新年75
唯有一些官位虽高但与唐军交手次数不多的人,他还可以勉强争取。
此次前来求李渊, 李世民早已做好了舍弃一部分人的决定,只是在开口时他还是不由自主的语气滞涩:“儿与他们相处多日,了解他们的秉性。”
“其中有人脾性残暴,有人与薛举沾亲带故,有人投降太晚此前一直顽固不冥,这些人杀之,儿并无半分意见。”
说着李世民垂首,不愿让李渊看见他逐渐通红的眼角。
“只是还有一些人却不可杀,他们虽有开国之功却并无太大过错,投奔我朝是知我大唐受命于隋济世安民,又怎能草率杀之,将他们同贼首相提并论?”
“如今天下,长安有我李家,洛阳有王世充,河北窦建德虎视眈眈,这几人里王世充有小智而无大谋,为人暴戾无常。”
“窦建德宅心仁厚,其麾下仁义之师名声远播,尽得河北人心,不知多少良将选择投奔他。”
“而我李家起义兵救万民,又怎可落后窦建德,而同王世充薛举一般,如此岂不寒了天下贤才之心?”
“陛下圣明,又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臣愿以此战军功做抵,保下他们,还望陛下成全。”
话落,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李渊心绪复杂,他承认李世民的话都是对的,只是他最不满的还是李世民的态度。
起兵后他们二人意见分歧多回,几乎次次都是李世民苦谏,他迫于无奈同意。
可如今他不仅是李世民的阿耶,更是皇帝,是天下之主,是生杀予夺的存在。
身为天子,连一点肆意行事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想着这样的画面三五时日就要上演,李渊只觉心口赌得慌,为什么偏偏李世民是这样的性子,偏偏还是他的儿子。
为什么就不能同建成一样顺着他哄他开心呢?
隐约的不悦浮上心头。
李渊长叹一口气,舍不能罚重又不想将这个只会满嘴不可的儿子放在眼前,既然如此只能将原先定好的时间提前。
李渊上前扶住李世民,拍拍他的肩头:“二郎都如此说了,我又怎么会拒绝你。”
“我把这份名单给你,你再去删减一番,至于剩下的就由你去监斩吧。”
“此战你的表现很好,翻年后几日你便替朕出镇长春宫,筹谋东都。”
李世民一愣,如今已是十一月了,翻年后不过两月功夫,李渊就这么急着赶他走吗?
是的,李世民的第一反应不是李渊器重他,而是李渊嫌他烦了不愿再见他了。
李世民自幼跟随李渊,就算起兵后他总戎在外,可一旦事毕他哪次不是匆匆赶回。
如今就因为他进谏几句,李渊便迫不及待要赶他出长安了。
若放往前李世民必然不会这般想,可偏偏李渊这话提出的时机不对。
有他直谏在先,又有积压了数次的矛盾在后,李世民怎可不多想,怎可不心怀不满,怎可不对李渊产生失望之情?
李渊的隐秘排斥与不信任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李渊对于他人劝谏的态度,作为儿子尚且如此,换做他人呢,李世民不愿深想。
李世民顺着李渊的力道起身,垂眸闷声哽咽道:“阿耶是在赶儿走吗?”
李渊哭笑不得,这个时候倒有了几分做儿子的模样。
“你我入则父子,出则君臣。”
“你我二人情深,又怎能拘于区区私情而不顾国家大义?”
“世民,宜勉之。”
分明是同往常一样亲昵的口吻,可李世民却听出了不同的意味。
君臣,李世民细细咀嚼着这两个字,身子忽然有些发冷,莫名觉得他们二人的关系好似远了许多。
看着李渊勉励的目光,李世民喉结滚动,点头行礼退下了。
当日,李世民亲自监斩薛举势力贼首八人,事后派人私下收拢尸体,命人将他们入土为安。
又以私人名义寻了死者家眷,给足钱财田舍。
人死不能复生,他能做的便只有这么多了。
武德元年,十一月二十八。
以刘文静为户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复殷开山爵位。
武德元年,十二月初二。
李世民加太尉,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其蒲州、河北诸府兵马并受节度。
——————————————
武德二年,正月初一,大兴宫,承乾殿。
李世民还在前头参加李渊组织的晚宴,承乾殿内秦王府的众人已然忙碌起来。
长孙无忌正与宫女一道布置殿中饰物,他自小喜欢颜色鲜艳漂亮的东西,羡慕古人风流,于这桩事上很有心得。
只是长孙无忌太过投入,等反应过来时才发觉他全都照自己的喜好来了。
长孙无忌懊恼,慌忙想着李世民的风格,火急火燎全部推到重新改动。
杜怀信则坐在殿外石阶上,身边围着好几个宫女内侍,几个人你一嘴我一嘴聊着宫内趣事,手上编制灯笼的动作不停。
杜怀信夹在中间,一会停下看看一会认真请教,虽然是个新手,可编出来的灯笼居然也像模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