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良机403
李世民愣了愣, 他忽然心绪一转猛然起身不由自主提高了声调:“舅舅是故意的?!”
高士廉捻着胡须不动声色道:“何来故意之说?”
“那王珪是前东宫的人, 臣身为皇后之舅身为陛下旧臣看不惯他, 同他之间有龃龉,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吗?”
话落高士廉没有给李世民接口的机会,他离开座位躬身行礼:“臣在朝中确实与大部分前东宫旧人之间有矛盾,此事的错也全然在臣一人。”
“这朝中臣也是待不下去了的, 不若陛下干脆将臣外放好了,臣绝无丝毫怨言。”
李世民盯着高士廉, 他咬牙快步走到高士廉身前将人给扶了起来:“我不需要舅舅如此大义凛然地帮我!”
高士廉眉心微蹙:“都督刺史地方官吏才是治乱之所系,这话不是陛下同臣等说的吗?”
“想要扭转百官重朝廷而轻地方的想法,光光靠一个裁减中央官吏可是不够的。”
“所以臣外放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如今陛下才登基不过一年,还抽不出足够的人手派往地方,朝中有房杜,臣自认比不得他们二人,还不如外放做个都督能做些实事来的好。”
“一举两得之事,这分明是很好的。”
李世民表情复杂,火气好似在这一瞬间消失不见,他垂着脑袋声音带了些低哑,像极了从前那个在高士廉面前絮絮叨叨的唐国公二公子。
“舅舅素有清流美誉,如今竟要背上打压前东宫旧人的名声离开长安,这就叫我又如何舍得?”
“早在观音婢嫁给我的那一年,我就同舅舅承诺过,不仅仅长孙家,便是高家我都是要好好护着的,可我如今成了皇帝后竟要眼睁睁瞧着辅机避嫌,连舅舅都……”
听着李世民越来越轻的声音,瞧着眼前垂头丧气的李世民,高士廉忽然长叹一口气,拉着李世民二人一同落座,就好像是从前一般,李世民此刻不再是皇帝,只是那个唤着他舅舅的二郎。
“二郎,你既唤我一声舅舅,我自然是要好好帮扶你的。”
“朝中如何你我也清楚,连着两次日有食之,虽说百姓不在乎,但朝廷之上到底还是有心思不正的人。”
“二郎又是削减宗室待遇,又是裁减官吏,桩桩件件都是得罪人的事,那个李孝常我瞧着一个月有大半的时间往甘露殿里头钻,这个人在宗室中也是小有名声的,因着待遇一事和自己的儿子被二郎所杀一事,我瞧着他对二郎是越发不满了。”
“而且自从二郎上一回提拔了辅机做右仆射,大家明面上是没有表现什么,可私底下还是有人觉得二郎对辅机宠重过甚。”
“而我这个高舅舅也是门下省侍中,两个宰相到底还是扎眼了些。”
李世民的声音闷闷的:“所以舅舅就要自污吗?”
“舅舅外放既能安抚人心,又能叫大家知晓我的决心,往后再有人拒绝前往地方上赴任我也可以顺理成章搬出舅舅做挡箭牌,是也不是?”
听着李世民明显带了些赌气的意味,高士廉笑了笑:“二郎不是都知晓吗?”
“重视地方吏治……若是没有一个足够身份的人带头,只怕是很难很快推进。”
李世民沉默一瞬:“我不会辜负舅舅的好意的。”
“观风使、黜陟使,有了舅舅领头,我想着这两个职位也是可以拿出来了。”
高士廉最喜欢的就是李世民这一点,他重情但同样在正事上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
高士廉沉吟片刻:“天下十道,按道巡察,如此才能配合地方吏治。”
“且二郎也不必担忧,考课评优,我很快就能回朝的。”
“能真真切切为朝廷出力,为地方百姓出力,这可远远比清流二字来得值得。”
李世民深吸口气,他起身从后头的书架取出了唐朝境内粗略版的舆图,他的视线左右扫着最终将目光落到了安州上头。
他微微前倾身子贴近高士廉:“安州都督,舅舅觉得以这个地方为跳板如何?”
“安州向来清净,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乱。”
没有大的动乱,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做不出功绩的意思。
安安稳稳的,没有灾情没有祸患纵使有一身才华也是无力使的,这样子的考评又怎么会好看呢?
高士廉显然是听明白了,他的视线顺着李世民的指尖落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益州。
“舅舅先为安州都督,倒是要麻烦舅舅替我多多探查一下各地都督刺史的为人了。”
“至于等到一年后,我就能将舅舅安排入益州大都督府做长史了。”
“这益州……”
想着从前窦轨做益州大都督时上报他的关乎蜀地的事情,李世民顿了顿:“蜀地向来是产粮之地,就是那里的民风轻薄非常。”
“惧鬼厌病,这观念还是得扭转过来。”
“如此一个地方,若是好好经营了,往后各地再有天灾也不用担心关中少粮了。”
说着李世民又好似想起了什么,他的指尖点了点益州:“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