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王道363
李世民依旧是那么一副表情,瞧不出来他对于萧瑀的话是否赞同,他只是微微拖长了语调:“你们二人所说皆有理,只是……萧公眼中的文帝倒是同朕大不相同。”
萧瑀一愣,陈叔达笑呵呵的,一脸得意瞅了萧瑀一眼。
杜如晦瞧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暗叹一句“冤家”,他冲着身侧的房玄龄低声道:“就冲着他们二人的做派,迟早有一日要在朝议中闹出大事的。”
房玄龄只抬眸盯着李世民,他早在年少时,文帝尚且在位时便预计到了隋朝长久不了的,却没有想到李世民或许有着同他一样的想法,这个认知让他莫名有了几分欣喜。
所以房玄龄听着杜如晦的话语也只是笑了笑:“于陛下而言未尝不是件坏事,这萧瑀陈叔达名义上终究是武德旧臣,若只是因着在朝议中失礼,一个不高不低的罪名,方便陛下将这二人从三省中移开,也方便日后陛下彻底摆脱武德旧臣影响之后能再轻易复用这二人。”
杜如晦叹了口气倒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纠结过多,他的注意转而便全数落在了李世民身上。
“我若是没记错的话,你年少时好似就有过类似的判断啊,不过瞧着周边有些官员不解疑惑的模样,我可真是想听听陛下会给出怎么样的见解。”
房玄龄自得一笑,与有荣焉一般开口:“我果真是与陛下投缘一见如故的。”
房杜二人这边的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李世民,李世民微微坐直了身子,慢条斯理道:“勤劳思政……萧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文帝虽性至察但心不明,朕总是听说有人觉得文帝实在可惜,有了那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炀帝,若不然隋朝何至二代而亡?”
说起这话的时候李世民看似无意一般扫了群臣一眼,语气中带着若有若无的杀气。
李世民很清楚,因着突厥扶持的一个前隋政权,又因着这突厥方才南下威逼长安,不是所有人都是对他对大唐朝廷有信心的,更不要说他一上位便雷厉风行,原先好些个坐着高位干吃白饭混日子的前隋高官如今的日子可是不好过的。
他很清楚这长安城当中可是有不少的官员私下里同突厥扶持的前隋政权有着书信往来的。
只是用杜怀信的话来讲,法不责众,他确实不能将此事放到明面上来解决。
不过嘛……李世民想着勾了勾唇,正正好因为如今朝廷算不得富,他也看不惯李渊治下的冗官,倒是有个合适的理由来精简官吏了。
李世民此话一出,有些官员的面上的表情分明就是难看了起来,他们何尝听不明白李世民这话背后的潜台词?
不过李世民也只是略略提了那么一句,他随即话锋一转继续对着萧瑀解释道:“朕却觉得这文帝和炀帝某种意义上不愧是父子,一样的多疑,一样的刻薄寡恩,一样的刚愎自用。”
“文帝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古来得天下未有如文帝之易者,故而文帝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是能靠一个人定夺的?”
“所以依朕来看,若是日后朕的诏敕有什么不妥之处,你们都不许隐瞒,需得一一指出,不可只遵旨意而丢了为人臣子的责任。”
怎么说着说着说到了这个?
萧瑀有些迷茫,但是没有时间给他反应,房玄龄已是带头起身行礼:“臣等知晓。”
明显了看出了萧瑀慢了一拍的反应,李世民笑了笑。
他本就是要下这道旨意的,只是如今恰好有着萧瑀引出话题,他便这么借着顺势发挥罢了。
不过见萧瑀任旧有些不服气,李世民抬了抬手:“萧公莫急,听朕一一道来。”
“这文帝确实是严刑峻法爱用重典,不过……这国是富了民却是贫了,开皇十四年饿殍遍地,仓库满盈却是一点都不赈济百姓,诸位都是从大业末走过来的,这洛口仓是个如何情形诸位不会不知晓吧?”
“文帝倒是手段果决镇压天下了,不服管教的江南人被他下令屠杀,实行愚民之策,天下私学尽皆废除,私人修史一朝不见。”
说着李世民的语气有些沉重起来:“盗钱一文,窃米一升便会叫人丧命甚至是连累家人,民间尚且如此,那么朝中呢?”
“多少功臣被冤杀?最为可笑还是前隋官员王谊,找不到谋反的证据便以一个将来或许会谋乱的借口将人杀之,实在是荒唐!”
“看似国家蒸蒸日上,这背后所堆积的尽数是无辜百姓官员的尸骨。”
“到最后礼崩乐坏风气混乱,反倒是要怪到百姓头上吗?”
李世民的语气很淡,但偏偏是这么不带情绪的讲述却叫人心中一颤,萧瑀张了张口,什么都话都说不出来。
李世民笑了笑,他看向了坐在最末尾的谏议大夫魏徵:“玄成,你是如何想的?王道霸道又该如何选择?”
魏徵不慌不忙起身,开口的第一句不是回答李世民的问题,反倒是带了些打趣:“陛下不是已经做出决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