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47)
刚刚大臣们因朱祁镇如儿戏一般的复辟方式,以及于谦此等忠臣的惨死,被转移了注意力,此时天幕这样一说,许多人回过神来了:是啊!根本没必要啊!
朱祁镇抢的根本不是朱祁钰的皇位,而是他儿子朱见深的皇位!
在朱祁钰当朝时,他被囚禁在南宫,无法出来。可是朱见深当皇帝后,难道不会将他这位“父皇”迎出来吗?出于孝道,出于法理,朱见深都必将将他好好供起来!
所以,朱祁镇的夺门之变,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如此一来,从中得利的,并非是朱祁镇,而是石亨曹吉祥徐珵那些人了。”大臣们恍然大悟道。
其他人立马回道:“是极是极!而且这被后世人唾骂的黑名,倒是朱祁镇这人承担了。”
他们可以想象到,后世之人不仅骂他蠢和坏,还因他将兄弟之间最后的情分毁掉了,而骂他毫无血脉亲情,冷血!
还有人叹道:“于谦冤死,其他忠臣也必将被清洗,而石亨、徐珵等人,再加上一个王振第二的曹吉祥,朝廷中只会比以前更加乌烟瘴气,良臣再无立脚之地了!”
也就是说,大明朝廷将迎来至暗时刻,可能比王振掌权期间,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到这一点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朱祁钰在一旁听着,心中一片冰凉,他本对皇位无意,天幕中登基也是形势所迫。不想自己留了一线的皇兄,竟然会如此反击,贬黜自己还能接受,但为何还要赐“戾”字?他自认自己性格懦弱胆小,与戾字沾不了一点边,皇兄那么做,是为了羞辱自己么?
想到于谦、王文等人身死,朱祁钰又暗恼,自己在位七年,竟然连那么简单的夺位都防备不了,还连累于谦等人送命?属实是不该!
朱元璋在被朱祁镇用那么愚蠢的理由冤死了于谦后,朱祁镇的蠢已经无法在他心中掀起什么波澜了。这蠢东西还是读书太少,多看几本史书就会明白,谋逆造反,都是在当朝皇帝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且风险小收益大的情况下,若当朝皇帝病的快死了,哪有什么造反的必要?
这蠢东西,果然自己背了骂名,好处都是别人的,符合他一贯以来的愚蠢做派。
对此,李世民和赵匡胤都表示认同,李世民是不知道亲爹还能活多久,且兄弟在一旁相逼,赵匡胤是小皇帝才继位,军权在手,帝位犹如探囊取物。
“朱祁镇在政变中并未出什么力气,被人利用被人蒙骗,是他应得的。”李世民毫不客气地骂道。
世上哪有那么多坐享其成的好事,特别是争夺皇权这种事。
赵匡胤也指指点点:“兵权不在手中,被人卖了也实属正常。”
帝王们看得出来,此次宫变夺权,朱祁镇反倒像个吉祥物,只因他是朱家子孙,坐皇位比较名正言顺,那些人才带上他玩的,不然早就让朱祁镇一边玩*蛋去了。这样得来的皇位,朱祁镇还想什么都不付出,只得好处?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朱祁镇被后世子孙翻来覆去地骂,实属正常,是他应得的!
【以上道理,朱祁镇还是在很久以后,被手下的大臣点明了,他才想明白的。在那之前,他一直纵容曹吉祥、石亨等人作恶,各种冒领军功、侵占良田、安插亲信、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诬陷他人……可以说是无恶不作。但因为他们有从龙之功,朱祁镇就一直对他们十分宽容忍让。每次有大臣弹劾他们,曹吉祥就会哭诉二人在宫变中的功绩,朱祁镇就又会因此偏向二人,导致他们的权力不断做大。】
【而另一方面,徐珵虽因所谓的功劳而升任首辅,却依旧贪慕功名,想要加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作为文臣他无法在战场立功,便逐渐与曹吉祥石亨二人分道扬镳,并逐渐形成对峙的形势。】
【到天顺二年时,石亨的心腹、接任于谦成为兵部尚书的陈汝言被揭发贪污而抄家,抄来的东西放在宫殿走廊展示时,朱祁镇就难免想到了于谦被抄家时,家中的清贫。于谦当兵部尚书近八年,家中没有什么财物,陈汝言不到一年就贪了一大堆,有了这样赤*裸裸的对比,朱祁镇才慢慢悔悟:于谦是真的忠臣,自己冤枉他了。可惜已经晚了,因为于谦的“社稷为重,君为轻”是朱祁镇不能接受的,朱祁镇一直觉得是君为重,一直以他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所以即便是朱祁镇觉得于谦是忠臣也没用,二人的根本矛盾在于对于谦忠的是江山社稷,而并非某一个皇帝。】
“于大人之言,看似悖逆,实则最为无私!”
“是也!为臣者心中须有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劳苦之念,而非为君王一时欢心。”
第47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47)
于谦的例子, 激发了许多大臣的思考,也令许多大臣一下子领悟到了为臣的真谛——效忠君王和效忠国家,其实是两码事, 端看你更重江山, 还是更重自己的前程。
不仅群臣忍不住嗡嗡地议论起来, 朱元璋也陷入了沉思。从朱祁镇的一意孤行出征, 导致土木堡大败,到于谦力挽狂澜立下挽天下于将倾之功,再到朱祁镇因愚蠢而被人利用发动夺门之变、冤杀于谦,每一个决定大明命运的大事件都表明, 并非所有天子, 都是以王朝利益为先的。